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参加1-1定级的新手拆书家阿柒,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下我自己,这三个标签分别是:读书、青年公益、改变。
读书:今天参加读书计划的第380天,各方面的书都会看,在书中学到很多,也开始学会使用拆书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
青年公益:热衷参与各种青年公益项目,比如雷励中国等,希望挑战自己提升自己,通过自己去影响他人,共同成长。
改变:一直追求着改变,想要去尝试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越害怕越想去尝试,如果因为害怕而不敢去触碰,那些永远会是我的恐惧圈。
以上是我的自我介绍,接下来我来介绍下关于拆书以及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高效的成人学习方式,他是将书本中的内容拆解出来,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要把书本内的知识关联到学习者之前的经验,并且将新学习的内容运用到之后的生活中去,拆书又分为个人和组织学习,个人学习就是应用RIA 便签法,组织学习的应用就像现在这样,由一位拆书家在现场带领引导大家进行拆书。拆书帮是基于拆书学习爱好者的社群,在全国各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分舵,他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节选自《细节》
社会影响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承诺和一致性之间的关系。这个原理说的是,咱们绝大多数人都有跟自己许下的承诺保持一致的强烈愿望,如果这个承诺是我们主动做出的、需要我们花力气参与而且被公之于众的,那就更是如此。
在病人打进常规的预约电话,约好了日期和时间之后,工作人员请他们马上大声念出这些预约细节,然后再挂上电话。这个微小的改变产生的成效不算大:我们统计后续的爽约时,发现这个数字不过降低了3%。乍一看,这算不得太显著,可如果考虑到两个重要因素,意义就不同了。首先,这个方法无须成本,只需在交流时多花上一两秒钟。其次,虽然以3%的比率降低看起来很小,但基数一大的话数字就相当可观了。如果总体损失有10亿美元,降低3%就意味着节省3000万美元。
这个方法背后的含义很清晰。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太容易把谈话或交流缩短,好把注意力移向下一件事。可是,没有获得口头承诺就结束沟通,其实是浪费了机会——即便这个机会带来的结果可能并不起眼。例如,如果在团队会议结束时,经理让每个人把要做的工作复述一遍,那么切实的执行就更有望实现。如果在临睡时,父母能获得孩子的口头承诺,然后再放孩子多玩一个游戏或是多听一个故事,多看一会儿电视,那么待会儿哄孩子上床时就不会那么费劲儿了。
当我们对自己或者他人许下承诺时,特别是将承诺公之于众的情况下,我们内心的责任感会增强,提高行动力,使承诺更容易去被兑现,增强行动与承诺的连接性。
日常应用:
1-如果对某件要做的事没有什么完成的把握时,不要轻易做出承诺,否则你的可信度会大大降低。
2-如果没什么问题或者有实现性,要主动进行口头承诺或者书面承诺,如果情况允许,可以让更多人知道你所作出的承诺,比如告知几位朋友我的承诺,这份承诺是具体化的,比如我会在某个时间完成什么事,该如何行动,也可以同时大声念出来,增强自己的印象,这样可以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提高自己的行动力。
A1
关于拆书定级,两星期前就有计划开始准备,然后找了几天晚上看了拆书手册,之后就一直没时间也没特意找时间去把这个事做好,等到周二晚上,离拆书定级还有不到一周时间,察觉到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但是晚上7点开始写拆书,一直拖延了三小时,玩玩手机,3小时过去了也没写多少内容,在我自我意识中我是要一个说到做到的人,我对自己缺少一份承诺,
(然后就在22点时候在读书群分享读书感悟的时候在感悟中写了这么一段话:意识到之后不一定会去改变,不能再拖下去了,立个flag ,今晚不准备好定级,不睡了。这样群里10几个人都可以看见我对这件事做出的书面承诺,增强责任意识,为了兑现承诺,今晚终于把材料准备好了。)
A2
在确定下参与准备下次定级分享时间的时候,我会在拆书帮定级群内对18位小伙伴做出承诺,在群内写明 我会在定级分享一周之前(前一个周日晚上之前)把定级资料准备好,并发送给大叔和教育长老审查,而且留出一周的时间来准备定级资料,就是一共提早两周准备定级,这样也可以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修改,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过关的几率,这样可以增强内心的责任感,提高行动力,提高定级准备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