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现场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够在遇到孩子不听话时不再用威胁或惩罚,而是用讲事实谈感受提要求的方式)
F《非暴力沟通》讲沟通方式,此书提出之后半个世纪长盛不衰。《非暴力沟通实践篇》则是马歇尔•卢森堡继《非暴力沟通》后新推出的又一力作。系统而深入地讲解了非暴力沟通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A豆瓣分7.9,非暴力沟通8.5在人际沟通类排第一。比较起来,本书延续了非暴力沟通的要义,但思想更成熟。
B在沟通中,你有时候无法理解对方?无法充分表达自己?本书用简单统一的理论结合各种实践,给你带来答案。就比如教导孩子,本书提供了放任和强迫之外的第三种方法。
问题一:我们想让孩子怎么做,如果我们只问这个问题,那看起来肯定是惩罚有时管用,因为,通过惩罚的威胁或者是以惩罚,有时的确可以让孩子做我们想要他们做的事。
然而,据我一直以来的经验,当我们加上第二个问题,父母就会看到惩罚从不管用,第二个问题是,当孩子按我们希望的方式行事时,我们希望他们为何会这样做?正是这个问题帮助我们明白,惩罚非但不起作用,反而会阻碍孩子因为我们希望的那些原因行事。
因为惩罚的应用频度如此之高,又被认为是正当的,家长就只能想到其反面就是放任,就是当孩子的行为方式与我们的价值观不不一致时,我们什么也不做。
除了放任不管或者采取强迫手段之外,还有一个方法,这需要我们意识到以下两种目的之间细微但重要的不同:第一种目的是让他人做我们想要的事,我不提倡这点;相反,第二种则是清楚的知道我们的目的,是要创造使每一个人的需要都得到满足的必不可少的优质联系。
我的经验是,无论和孩子还是和成人沟通,当我们看到这两种目的的区别时-当我们有意识地不试图让他人做我们想要的事,而是努力互相关心、彼此尊重,让双方都认识到他们的需要非常重要,他们的需要和对方的幸福是相互依赖的-此时,让人惊讶的是,那些看起来没法解决的争端就很容易解决了。创造使每个人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必不可少的优质联系,这种沟通与以强迫形式解决与孩子之间分歧的沟通非常不同。这要求不用道德语言评估孩子,比如对错好坏,而改用基于需要的语言。我们必须能够告诉孩子,不管他们做的和我们的需要是一致还是冲突,我们都必须以这种不会使孩子感到内疚或羞耻的方式来表达。因此,这就可能需要家长对孩子说“看到你打兄弟我很害怕,因为我需要保证家人安全”,而不是“打兄弟是错的”。或者可能需要从说“你不打扫自己的房间,真是太懒了”转换到“看到床没铺我很失望,因为我真的需要有人支持我保持房子整洁”。
这种语言的转换,把对孩子的行为以对错好坏区分的语言切换成基于需要的原,这对我们中的有些人来说并不容易,因为这些人一直被老师和家长教育要从道德评判的角度来思考。这还需要我们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能够陪伴他们,带着同理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因为,当我们被训练成家长时,想要介入,给出建议或试图处理一切问题时,这就不容易了。
【Why解释为什么要第三种方法 ,讲清楚强迫和放纵的问题】
当我们问自己我想让孩子怎么做?我们会看起来惩罚强迫有时管用的。可是当我们问第二个问题,就是当孩子按我们希望的方式行事时,我们希望他们为何这么做?这个问题会让我们明白,惩罚强制非但不起作用,还会起到反作用。而反面的放纵孩子为所欲为,也当然是不可以的不能接受的。怎么办?答案就是本书提供的第三种方法。【此处确认一下关于为什么我讲清楚了吗?】
【What】 第三种方法就是,要创造使每个人的需要都得到满足的,必不可少的优质联系。这里的重点是需要。而且往往是孩子在满足自己的需要的时候,忽略了家长的需要,所以家长要重点说出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评判压制对方的需要。作者提到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很多看起来没法解决的争端很容易就解决了。其实这种方法何尝不适用于成人呢。
【预防异议内容:你会说这也不好使,孩子就是不听。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其实不好使的原因会有很多,不见得时方法问题。当沟通双方没有信任的时候,任何沟通效果都会大打折扣。虽然你会经历这样的挫折,但是每一次这不用强迫惩罚羞辱的方式,而是通过关注双方的需要的方式,都可以给彼此间的信任加分。坚持你就会发现冰山在融化,春天在到来。
【步骤总结How】结合片段中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步骤
1,讲你观察到的事实
2,谈出你的感受如何
3,提出最关键的部分,你的需要
【意译原文例子】:
书中给了一些例子,我们可以再看,比如,我们经常发生的事,孩子回来之后过了约定的时间也没有写作业,以往我会说,“丫头,约定时间过了,马上去写作业”。孩子很生气,或者找各种理由。我现在会这样说,“丫头,我看到约定的时间已经到了你还没有去写作业,我很着急,因为我需要我的孩子可以及时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每天都有积累一点进步。”
再比如孩子在马路中间闹别扭,我若说,在马路中间搞什么,到边上发疯去。孩子会更不高兴。我们现在可以这样说,孩子,我看到你在马路中间停留我很担心,因为这里车多危险我要需要保证我的孩子的安全。
【例子之后回扣主题】从例子中你可以看到,在遇到孩子不听话时用威胁或惩罚适得其反,而是用讲事实谈感受提要求的方式,效果会好很多。
【A3现场演练】下面我们做一个演练。
下班回到家,听说你8岁的女儿为了扮演公主穿了你的裙子,而且不小心把番茄酱弄到了裙子上,而那个裙子是你最贵最喜爱的一条。
结合这个片段提到的方法,用讲事实谈感受提要求的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而非强制压迫让对方内疚或者羞耻的方式表达,设计场景和说辞加工成剧本,要求尽量简洁。给大家4分钟两两讨论剧本并演练。之后我会请两组来展示一下。
学习者案例
女儿:妈妈你看我穿你的裙子好看吗?
妈妈:宝贝你也喜欢妈妈的这条裙子对吗?这是妈妈最喜爱的一条裙子了。当妈妈看到裙子上有番茄酱的时候(讲事实),妈妈非常心疼(谈感受),现在你可以脱下裙子,然后帮助我一起来洗干净吗?(提要求)
总结:技巧很简单,但生活中总是用不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刻意反复地练习。尝试用非暴力沟通,关注彼此的需要,而不是威胁惩罚压制,你会找回生活中失去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