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好好说话》 所属活动: 《好好说话》专场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感受的预防针2 学习目标: 当他人使你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学会用“感受的预防针”来弱化冲突表

开场: 大家好,我叫舞象。我的三个标签是用一句话说就是:我是一个在学习口头表达的同事也想学文字表达的外向的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感觉的预防针.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

在完成RIA学习活动后,当他人的言行让我们觉得难受的时候,学习者可以做到通过使用“感觉的预防针”来表达感受和需求,从而避免冲突,承接话题。


【图书介绍】
(F)
今天我要拆的是由马东带领奇葩说的一群说话高手编写的《好好说话》。这本书通过沟通、说服、谈判、演讲以及辩论5个维度像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耐思、耐撕、NICE”的好好说话。

(A)整本书相比《沟通的艺术》《非暴力沟通》这些经典书籍,《好好说话》显得更加轻快易懂,也更具场景针对性。为了方便大家可以快速上手,书中每个技巧都是采用了“误区、技巧、适用边界和范例”的方式展现的。简单易懂,一看就会。
(B)说话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别人找我们借钱可是我们不想借却说不出口、我们给别人建议却反而别人嫌弃了等。如果你有这样的问题,那么看看《好好说话》吧,你的问题一定可以得到解决。


【R阅读原文】

现在我们不妨花1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一下拆页,如果提前看完的话大家可一个给我一个示意。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到有的小伙伴已经看完了,没看完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先用一下这个方法来感受一下。一开始我说过了《好好说话》是一本结构清晰简单易懂的书,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个拆页简化一下其实就四个字“感觉先行”。在生活当中别人的一些行为难免会让我们难受。冲突往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拆页中的“感觉的预防针”可以通过先描述感受方式帮组我们避免冲突,表达需要。


【适用边界】

当然在使用这个技巧之前,我们还是要注意。世上没有万能的方法。这个方法既然叫“预防针”,它更适用于发生冲突之前,对解决冲突是没有太多作用的。同时拆页提到了,在使用时要坦诚,否则没办法为我们带来真正想要的结果。


【预防异议&举例子】

(预防异议)说到这里可能会有小伙伴会疑问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这样的方法呢?好要说感受好麻烦呀。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吧,听完这个例子我想就可以解决大家的疑问。(举例子)今年5月时候我朋友打电话跟我说他想拉我创业。不过我和他的想法不一样,所以我拒绝了。之后他为了说服我,给我讲道理,甚至开始数落我的喜欢的职业。我当时感觉有些难受,但是我没有用这个方法,我选择了直接挂掉了电话。但是事后我觉得自己做的也不太好,所以等我心情平复了之后我又给他打电话去解释。大家可以看到这最后不但费心费事,还很尴尬。

如果我能用“感觉的预防针”来表达我的感受。和他说“我现在有点委屈也有点伤心,因为你数落我的职业观让我觉得你在歧视我。我希望我们可以换个话题不要再聊这个事情了。”这样我们就能进入一个新话题,可以避免冲突,也不用事后道歉费时费力了,还能维系我们的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使用“感觉的预防针”并没有想象中干么复杂,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解决解决一次尴尬和冲突,反而比不使用这个方法更加的轻松方便。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分步催化1】

我能问一下再做未婚的人士多么?好的,谢谢,大家都是几乎都是未婚。不过已婚也没有关系,毕竟催婚这个事情大家应该都有经历过。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可能是一个周末也可能是个节假日,你和家人闲聊的时候,忽然家人抛出了一个让你倍感压力的话题“催婚”。这个时候你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你该怎么办呢?你能不能用“感受的预防针”表达自己的感受呢?大家可以花5分钟讨论一下这个场景一般什么时候会发生?一般谁会催你结婚呢?如果大家有想不到可以跟着我的这张图按时间-场景-人物来想一想。


【学习者分享记录1】

小伙伴:一般都是节假日亲戚回来问,或者就是每个月和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来问相亲的事情。每次问都会说“你怎么还没去相亲?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呀?”要么就是要我回家相亲。每次都是越问越不想给家里打电话了。


【A2分步催化2】

我们把注意力交给我一下,好的我看大家讨论的都比较激烈,看来是共鸣比较多嘛。既然这个问题大家都有那么就让我们可以拿出一张便签来做一个比较详尽的A2,就我们刚才设想的场景来写下一个A2,看看下一次你在遇到家里催婚能不能用处“感受的预防针”。我们可以想一下什么时候?谁会催婚?你要怎么说?你觉得结果如何你就算成功了呢?


【学习者分享记录2】

小伙伴:下周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要是被爸爸催婚的话,我可以和他说一说“我每次听都会觉得压力很大,我也想结婚的,可是遇不到合适的。我希望爸爸不要每次电话都这样和我说,我有进展会和家里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