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Jessica。今天我要分享的书是《非暴力沟通》
F:这本书的作者是马歇尔 卢森堡博士,曾师从人本主义学大师卡尔 罗杰斯,非暴力沟通方法是他受人本主义“以个人为中心”咨询方法的启发,发现的一种沟通方式。书中的案例,有的案例来自上过他的非暴力培训研讨班上的学员分享的,有的是他解决各种冲突、心理咨询的案例,涉及学校、家庭、组织机构、外交和商业谈判、暴力冲突各个方面,影响力广泛。
A:豆瓣评分8.5分,4000多人评论。是一本非常优质的沟通类书籍。
B:当我要对孩子发脾气时,当我跟爱人闹情绪时,当我跟闺蜜聊天意见不一致时,只要我能想起来非暴力沟通,并尝试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倾听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的情绪就消失了,我们的关系也更密切了。
在前四章中,我们介绍了如何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表达自己。本章我们将探讨如何倾听他人,了解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Matin Buber)对此作出了描述:“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然而,用全身心倾听他人并不容易。法国作家西蒙娜 薇依(Simone Weil)写道:“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她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新全意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力:“不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我和女儿的一次对话提醒我,在安慰他人或建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时它们想要的。有一天,我女儿在照镜子时说:“我丑的像一只猪。”
“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我大声宣布。女儿很不高兴地看了我一眼,喊了声“爸呀!”,然后摔上门出去了。我的安慰看来不和时宜。也许,她只是希望我留意她的感受。也许当时我最好问她:“你对你今天的形象感到失望吗?”
我的朋友霍利 汉弗里(Holley Humphrey)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哪些行为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的处境。
建议:“我想你应该......”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回忆:“这让我想起......”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同情:“哦,你这可怜的人……”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昨晚......”
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那样的。”
哈罗德 库希纳(Harold Kushner)拉比在《当好人遭到了厄运》一书中诉说了她的苦难。在他的儿子临死时,听到人们的安慰,他极为痛苦。然而,想到20多年来他在别人遭遇不幸时说了同样的话,他更是伤透了心!
(适用边界)为什么我们要全身心的倾听他人呢?拆页里给到的例子是倾听他人的痛苦。比如,当我听到了你对自己的否认时,我该做什么?也就是当我们知道了他人在承受痛苦时,我就可以尝试用全身心式的倾听去理解他人。
但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其实不一定时时需要全身心倾听他人,但是当他人需要被了解,被理解的时候,你是可以尝试用全身心式的倾听这样的方式去倾听他人的。
why:
大家都有考试的经历吧,有没有考试失败受挫的经历,尤其是重大的考试失败,你会什么感受。有没有人跟你说过:这算什么啊,人生的路上的坎多的是。
听了他说的,你可能会认同他说的事实,但是你肯定是不舒服的,就是你的感受没有办法变好。考试可能还是人生中一个小的关卡,而像恋爱,结婚,亲人离世这样更重要的事情上,我们遭遇痛苦时,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别人安慰吗?那些安慰管用吗?我们需要的其实是理解。
那么什么是全身心倾听,拆页给出的信息是“放下已有的想法和评判,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那全神贯注的体会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感受。
How
那么具体怎么做到全身心倾听他人。
第一步,放下评判。在拆页的最后面有罗列了一些我们需要避免的评判。首先,放下评判是什么,就是批评,比较,辩解,指正。其次也要避免着急给建议。
第二步,给予简单的回应。用“嗯”,“啊”,“我听到了!”这样的一些句子简单回应就可以了。
第三步,给予一些总结、反馈,帮对方表达出他的感受。
举例:
我在我的正面管教的家长课上,每天上课前都会请大家回顾上一周发生了什么,可能是一些好的改变,也可能是一些很糟糕的经历。(第一步)我会要求大家只听不说,大家听就好了,不需要给建议,让分享者说出她的故事。(第二步)所有人都不需要给建议,大家只要认真倾听,给出一些“嗯”,“啊”,“是的”之类的反应,(第三步)分享结束后,我用简短的语言说出她的感受,如“你肯定特别难受!”“你感觉特别失望,是吗?”之类的话就可以了。
两个人一组。一个人扮演A,一个人扮演B。
A3(分步催化1):
拆书家:
情景是这样的,两个人是朋友,在咖啡馆聊天。角色A在生活中遇到了烦恼,可能是感情上的烦恼,跟另一半闹别扭,觉得走不下去了,也可能是在工作中的烦恼,抱怨老板的一些事情。作为朋友,角色B很想帮助A,我们会情境演练两次。
第一次演练:角色B就按照你通常怎么去做的做法回应A的抱怨或吐槽就可以。
学习者案例:
Eva:最近我们部门的人都快走光了,老板还不给我升职,他是怎么想的啊!我要是也走了,谁帮他干活啊!
白妈妈:我知道你是这样的,我的老板更过分,我也没比你好到哪去啊,你要想开点,换一家公司也不一定比现在好多少。你必须得改变自己。
拆书家:当对方这样说时,你的感受怎样?
Eva:我还是很心塞啊!道理都懂,当我看见老板时,我还是会很心塞。
白妈妈:那你就不要看他啊!
Eva:(崩溃中)
A3(分步催化2)
拆书家:
那么请大家运用拆页的方法,再做一次演练:
学习者案例:
桃子:有点挑战,我自己的倾听是比较好的,Rommel的表述是比较完整的,我应该是给予一些复述的,但是感觉插不上话。
Rommel: 我自己讲的感觉挺爽的,心中的很多情绪都得到的发泄,到后面情绪慢慢就缓和了,后来我就挺想听桃子给一些反馈,等了好久还没有听到。
桃子:我是想用一下拆页给的方法,但是好像感觉有点插不进话了。
白妈妈:我发现对于听的人特别困难,特别想给建议。跟家里人说什么,说了不是让家里人担心吗?
Eva:到后来我就变成自言自语了。然后我自己就说出来好像不应该跟家里人说,让家人担心。
拆书家总结:有时候我们想给的建议,其实对方都知道的,只要给点时间,她自己会慢慢发现的。对于全身心倾听来说,最难的是憋住自己想给建议,想评判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