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让学习者掌握如何用描述代替评论来赞赏他人,并促动学习者根据设计的案例情况,进行角色扮演。
F:《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作者是阿黛尔和伊莱恩,她们是美国著名的亲子教育专家。它是一本关于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这本书教给我们如何在平等互爱、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A:该书在豆瓣上的评分为8.9分。在这本书中,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关于沟通的操作方法。通过正确地使用这套方法,能够让我们与他人之间建立一个快乐的交流平台。
B: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掌握“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它能缓解我们与他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让我们与他人之间进行良好的合作。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P182~183页
请两个小伙们跟我带读一下,***读黑色的字,***读红色的字。
我记得在赞赏自己孩子时的遭遇。他们拿过来一幅画给我看,问我:“画得好吗?”
我说:“多好的一幅画啊!”
他们问:“怎么好了”?
我说:“怎么好?多美啊!……太漂亮了!”
他们说:“你根本不喜欢。”
我越大肆表表达我的赞赏,他们越不领情。我真搞不懂他们的反应为什么会这样。
参加了吉诺特博士的前几次课程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越表扬孩子,孩子越拒绝。他告诉我,评价事物的词语比如:“挺好”,“真美”,“太妙了”会让孩子产生和我们刚才练习里一样的不舒服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我从他那里学到了有益的赞赏来自两方面:
1.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
2.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
我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实践这个理论的经历。我四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是些铅笔涂鸦,放到我眼前,问:“画的好吗?”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非常好!”但是又马上意识到:不行,我得描述。我开始纳闷:怎么去描述一张孩子的涂鸦呢?
我说:“你画的一个圈,一个圈,又一个圈……一个拐弯,一个拐弯,又一个拐弯……点,点,点……线,线,线!”
“耶”他狂点头。
我说:“你怎么会想到要这么画?”
他想了一会儿,“因为我是个艺术家!”
我心想:“这真是个历史性的进步。成人描述之后,孩子真的就会赞赏他们自己。”
【视频】美国女教育家的演讲(3分钟)
看了这个视频,相信大家对这个场景印象非常深刻。20道题,错了18道,“-18”,让人感觉想死的分数,美国女教育家却理解为+2分,还给了一个笑脸,她对孩子说“没有那么糟,你正渐入佳境”。美国女教育家的演讲让我们看到了赞扬的力量,赞扬可以改变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更加自信。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提倡“赏识教育”。适当地赞扬能够让他人改善行为,让他人更加自信自立。但俗话说“赞美就像糖果”,吃多了就会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就是我们用错了赞赏的方式。我们习惯用评论来代替我们的赞赏,比如对于孩子,我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你真棒”,听多了,孩子会觉得我们是在敷衍。那么我们如何去恰当地赞赏他人呢?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描述性的赞赏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他人的行为,去体验并且详细描述出来。
描述性赞赏分为两个步骤:
1、描述你所看见的
2、描述你的感受
为了加深大家对评价性赞赏和描述性赞赏的概念,我想请几个小伙伴来给我们现场做一个演示。
我需要八个小伙伴来当我们的爸爸妈妈,一个小伙伴来当我们的孩子。有谁愿意参与吗?
请我们的爸爸妈妈站成两排,孩子依次从爸爸妈妈的身边走过,当孩子走到爸爸妈妈的面前时,请我们的爸爸妈妈对孩子念出纸条上的话语。孩子只听,并且感受。
【表演】
爸爸妈妈们站成两排,孩子凯婷依次从各位爸爸妈妈跟前走过,爸爸妈妈对凯婷念出纸条上的话。
赞赏的两种语言:
红色纸条上的字——评价性赞赏:
1、哇,你考得这么好,太棒了。
2、你画得真好。
3、你今天表现很棒。
4、你真聪明。
绿色纸条上的字——描述性赞赏:
1、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将试卷上的题目全部做完做对,而且字也写得很漂亮,真不错。看到你拿了100分,妈妈真替你高兴。
2、你画的这只老虎颜色用得很准确,身上采用黄白相间,中间还用到了黑色来点缀,就象我们上次在动物园看到的那只“东北虎”一样。看到你从小就学会了仔细观察,妈妈\爸爸很开心。
3、你今天不但提前完成了家庭作业,而且还帮爸爸妈妈做了很多家务,看到你每天都有进步,爸爸\妈妈感到很欣慰。
4、在学校里,你们的足球丢了,但你没有放弃比赛,你组织大伙募捐来筹钱重新买一个,最后顺利完成比赛,还获得了三等奖。看到你能够通过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爸爸\妈妈觉得很放心。
【询问】
询问孩子(凯婷):你听了左边父母的话,有什么感受?你的想法是什么?听了右边的父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想法是什么?
凯婷:听了左边父母的话,印象很深刻,感觉他们的话很真切。听了右边父母的话,感觉是在说别人家的孩子。
询问爸爸妈妈:我想请问我们的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哪边的赞赏是评价性赞赏,哪边的赞赏是描述性赞赏吗?什么是评价性赞赏?什么是描述性赞赏?
爸爸妈妈代表(王蓉):红色纸条是评价性赞赏,绿色纸条是描述性赞赏。我理解描述性赞赏有细节,有情节,而评价性赞赏很笼统。
好,非常感谢各位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参与。
描述性赞赏分为两个步骤:
1、描述你所看见的
2、描述你的感受
描述性赞赏是一个真正在看,在听,在注意,然后大声说出你所看到的和所感受到的过程。当我们经常对他人的细微处进行描述,他人就在不断地增加自己内心的力量。
【A3】催化应用(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现在我将我们的小伙伴分成两组。有了家庭的小伙伴为一组,其他的小伙们为一组。
刚才通过我们的现场演练,大家理解了评价性赞赏与描述性赞赏的不同方式,也感受了两种方式带来的不同效果。现在我给每组一个场景,请大家首先采用评价性赞赏方式、然后采用描述性赞赏方式来演绎我们的故事,并请大家认真体会两种不同的方式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场景一】:周日晚上,老公回到家,坐在餐桌前等待吃饭。妻子从厨房出来,将一盘热气腾腾的“红烧鱼”端到老公面前,递给老公一双筷子,请他尝尝。老公尝了尝,说:……
妻子:……
(请分别用两种方式演绎:1、评价性赞赏;2、描述性赞赏)
【场景二】:女朋友小静今天过生日,阿康特意翘了一个下午的课,去王府井选了一盒巧克力。晚上两个人一起吃晚饭的时候,阿康拿出了巧克力,双手送到小静的面前。
小静看着桌上的巧克力,说:……
阿康:……
(请分别用两种方式演绎:1、评价性赞赏;2、描述性赞赏)
【学习者案例记录】
【场景一】:周日晚上,老公回到家,坐在餐桌前等待吃饭。妻子从厨房出来,将一盘热气腾腾的“红烧鱼”端到老公面前,递给老公一双筷子,请他尝尝。
评价性赞赏:
老公(余随意)尝了尝,说:“嗯,今天这个鱼做得真不错!”
妻子(彭美君):“哦,这样子啊,那你多吃点吧!”
描述性赞赏:
老公(余随意)尝了尝,说:“嗯,今天这个鱼做得真不错!老婆。你看,这个色泽非常鲜艳。你想想,红辣椒和青辣椒的比例搭配得这么好。而且这个汤色非常浓郁,我猜你应该在里面还放了一点点白砂糖。你还放了我最喜欢吃的香菜,结婚了这么多年,你还记得我这个嗜好!老公,我真是爱死你了!”
妻子(彭美君):“老公,你以后一定天天有红烧鱼吃。”
【场景二】:女朋友小静今天过生日,阿康特意翘了一个下午的课,去王府井选了一盒巧克力。晚上两个人一起吃晚饭的时候,阿康拿出了巧克力,双手送到小静的面前。
评价性赞赏:
静静看着桌上的巧克力,说:“哇,巧克力好漂亮啊!”
锦康:“这是我跑了好远才买过来的巧克力,希望你能喜欢。”
描述性赞赏:
静静看着桌上的巧克力,说:“今天特别谢谢你。你今天工作得这么晚了,还特意为了我的生日去买了这盒巧克力。更让我感动的是,你平时不怎么懂浪漫的人,还送了我一盒美国限量版的巧克力。”
锦康:……
【总结】
今天,我们比较了评价性赞赏与描述性赞赏两种不同表达方式,也学会了描述性赞赏的两个步骤:
1、描述你所看见的
2、描述你的感受
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在赞赏他人的时候少用评价性赞赏,多用描述性赞赏。相信你的赞赏方式的改变能鼓励到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