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拆书帮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豆子,来自长沙,是一名高校的老师,同时也是一名职业生涯规划师。从我的职业大家不难看出,沟通对于我来说有多么的重要!【F】那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非暴力沟通》所提到的,就是一种神奇而平和的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而本书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也因此在2006年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A】由于非暴力沟通的神奇力量,这本书也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在豆瓣的评分高达8.5分。【A】如果我们阅读本书,会发现书中有着大量生动的案例,因此读起来不会因为是翻译本的书而枯燥乏味。
【B】作为一个普通人,可能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肢体上的暴力或许不会在我们身上找到,但是言语上的暴力呢?我们是否有过职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回想一下,我们是否也被这样的“暴力”语言伤害过?语言上的暴力,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它会破坏我们与他人、甚至是亲密爱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你跟我一样想让我们的沟通更加平和、温暖,这本书一定能帮到我们。
给他人反馈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讲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原文HOW】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我们的问题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他人的观察:“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
2.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3.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订酒店?”
学习目标:
今天我要拆解的片段来自本书第7章“用全身心倾听”。希望大家在跟随我用RIA拆解完这个片段后,在倾听他人的话语要做出反馈时,【可被观察到的行动】能以提问的形式从“观察、感受及需要、请求”三个角度给对方回应,从而促进沟通顺利进行。
I: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听到以下这句话,会怎么给对方回应呢?
——你眼里到底有没有我这个老板/这个父亲/这个老公/这个朋友?
说这句话的人可能正在气头上,我们怎么回应呢?回答“当然有”?还是反问对方,你觉得呢?貌似这样的回应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可能反而要火上浇油让对方更生气。在这个片段中,非暴力沟通的方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用疑问的方法,从三个角度来进行回应。
【举例子】举个例子,我的一位闺蜜,最近被工作上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上周末约了我想找我聊聊,我却临时有事去不成了。她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眼里到底有没有我这个朋友?!
从观察的角度,我需要回应一个事实,并加上疑问句式,“你说的是我上周放了你的鸽子这件事吗?”;这样的回应强调的是,我们对对方所说的事情是明白的、清晰的,而不是忽略的。强调一下,这部分说的是“事实”。
从感受及需要的角度,我需要回应她现在可能的感受:“你很郁闷?你觉得我不重视咱们的友情,是吗?”从这个角度的回应,可以让对方知道,我对她的情绪感同身受,我是理解、在乎她的。强调一下,这部分说的是对方的“想法”。
从请求的角度,需要我们说出对方的期待,可以这样回应:“你是不是希望我们能有个不被打扰的时间好好聊一聊,给你工作上的问题出出主意?”这个角度的妙处在于,我们已经开始提出弥补的方案了!所以,这部分说的是我们下一步“怎么做”。
【例子有效性】通过这三步的询问,不但让闺蜜看到,我对她并非忽略,而且还积极的提出了下一步的弥补方式。而闺蜜自然而然就顺着这个思路,开始跟我讨论最近该约个什么时间再聊聊。听到她说“这次你可要负责请我喝咖啡”,我心里清楚,小妮子气已经消了。咱们的非暴力沟通再一次显示了神奇的“平和"沟通的魔力哦。
【预防异议+讲解】你可能觉得又要提问又要从三个角度来回应,还要去用心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是不是太麻烦了?我想说的是,如果咱们不这么做,还像以前一样“一言不合”就据理力争,或者各种解释自己为什么失约,效果如何?大家都清楚,效果是不好的。可能事后再去弥补,我们要花费的沟通成本和精力要更多。所以,咱们还是把这种非暴力沟通的方式练熟悉,在出现这样的情况时第一时间就解决掉,更省心哦。当然,如果你怕当时情绪上来不记得用这样的方法,那深呼吸后再回应,也许可以帮到你哦。
所以,利用疑问的方式来回应,先讲事实,再讲想法,最后讲怎么做,大家清楚了嘛?
A2:分步催化1
【分布催化-指向未来的显像提问】我想问问,大家在本周末之前是否会有比较重要的沟通要完成呢?比如跟老板解释为何上个月绩效不佳?比如跟老公沟通为什么又很晚才回家?比如跟朋友解释为什么又要缺席大家的聚会?再或者,跟父母打电话说自己端午节无法回家团聚?请大家来分享一下,好嘛?
【伙伴分享】
美林:我正好就是准备打电话给爸妈,这个中秋节没办法回家。
姜姜:我老板好像要我端午节加班赶个材料,我不想加班,正准备明天早上去跟他说。
A2:分步催化2
感谢大家的分享,在刚刚的分享中,我们有听到啊,大家可能随时都面临着这样的重要沟通时刻。【催化学习者加工未来的场景】比如,刚刚美林和姜姜分享的要跟父母或者领导沟通的事情。如果对方真的对此表示不可接受,那我们如何来用非暴力的方式来回应呢?【催化学习者加工未来的场景】大家可以结合自己想到的未来几天要进行沟通的场景,来想想,如何通过疑问的方式,用“讲事实、说想法、提出下一步怎么做”的步骤来回应对方呢?我们先想一想,也可以跟身边的伙伴讨论下,3分钟后我们来分享。
【分享行动计划】
美林:
我会这么来沟通:“爸爸,您说的是我这次端午又不能回家的事吗?(事实)您听到我又不回家,是不是有点生气觉得我不够重视您和妈妈?(想法)您看这样如何?端午节的后一周我比较有时间,我到时候回来看您和妈妈,可以吗?(下一步怎么做)”。
姜姜:
我可以这么说:“X总,您说的是我端午节不愿意加班赶材料这件事吗?(事实)您是不是觉得我不重视工作的紧迫度,也没有尊重您的工作安排?(想法)我端午节实在是没有时间,但是离端午节还有两天,您看,我这两天晚上加个班,把这份材料提前赶出来可以吗?还可以提前给您来审核。(下一步怎么做)。”
大家的分享真的很棒!相信这么走心的回应,一定能帮助我们更温和、更高效的与身边的人进行沟通。也希望大家一起,多多练习这样的方式来在沟通中进行回应,去表达我们对对方的感同身受。告别情绪中的“口不择言”,从一句“感同身受”的回应开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