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所属活动: 沟通的艺术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运用“枕头法”加强沟通 学习目标: 在面对生活中的分歧和观点不一致时,运用“枕头法”解决沟通问题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易之。今天我和大家共同拆解的片断来自美国人罗纳德·阿德勒和拉塞尔·普罗科特合著的《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在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面对生活中的分歧和观点不一致时,可以运用“枕头法”采用五种立场来看待同一个问题,增强同理心,增进理解和加强关系。下面我把片断发给大家,大家自由组合分成二组。
这本书作者倾注了多年的专业经验,(F)将其定位为大学生接触人际关系课程的最佳读本,每一章节都包含各种能够帮助大家理解的使用文内原则的资源,有关于热门美剧、电影和真人秀的分析,可以轻松印证作者在每一章总结的沟通准则,极具阅读趣味性。(A)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区分“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部分,涵盖人际关系的全貌。“看入人里”探讨与自我有关的沟通因素,“看出人外”探讨与沟通对象有关的因素,“看人之间”讨论关系的演变。(B)适用群体广泛,类似大学老师、学生、经营主管、家庭成员等都适用,学习这本书可以让大家意识到人际关系的奥妙与重要性,进一步将日常生活体验与人际互动理论相印证,减少人际冲突达到双赢,增进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易之(2-3)拆书片段1.jpeg微信图片_20170602113426.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讲解这个片断之前,我想问问大家知道什么是同理心吗?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给大家画一个小漫画,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同理心。就是有一个悬崖,有一个人掉到了山脚下,那么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同理心,什么是同情心呢?就是当一个人走过来看到下面这个人,他说你好可怜啊或者可能还会在山上替你哭,说没关系我以前也掉下去过,等会我看看有没有办法可以帮到你,这是同情心。同理心就是一个人看到他掉在山下面,当然这是一个比方,也可能是指情绪的低谷,这时他搬个梯子过来或者想办法下去,在谷底山下和他一起去感受,这就是同理心。同理心是经验别人观点的一种能力,同理心与同情心不同,同理心比较能接近别人的经验,也不需要赞同或可怜对方。

“枕头法”是增强同理心的方法之一,它包含用五种观点看待同一个问题。

[适用边界]  

它是由一群日本小学生发展出来的,可以帮助大家在面对生活中的分歧时,能更好的理解对方的感受。这个方法适用于你在和对方观点有冲突和分歧的时候。

[总结提练] 

大家参照片断中的图自己画一个枕头,然后把五个立场写在四个边和中心点上,这五个立场可以用三句口诀来描述:“我对你对双方对,议题不重要,观点有真理”。

【细化步骤】

首先,从我的立场出发,找出我对的理由;

其次,从你的立场出发,找出你对的理由;

然后,找到双方共同立场,发现并不存在全对或全错;

此外,挖掘双方在沟通关系中真正重要的议题;

最后,包容对方立场,产生新的思考模式。

在完成这几个步骤后,如果能够理解—而不一定接受别人的立场的,那么这个方法就成功了,当你做到理解后,就会发现自己对待对方的方式可能发生了变化。

[举例说明]  

我举个小时候被父母偷看日记的例子,争吵的原因通常是:父母不理解为什么不能看日记,而我也不理解为什么父母要知道自己的隐私,结果就是连续一段时间不搭理父母。下面,我用“枕头法”进行一个描述(画出来)。

立场一:

我对他们错。日记是我写的,没有经过我同意看日记就是侵犯我的隐私。

立场二:

他们对我错。他们那个年代可能日记是可以公开看的或者压根就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所以他们认为看我的日记就像检查我的作业一样正常,只是为了关心我。

立场三:

我们都对,也都错。我的日记里肯定有一些东西是不愿意让父母看到的,因为担心他们会用他们的观点对我指手画脚。但是,他们也有充分的理由去了解我的生活和想法。当然,对于父母查看我日记我可能反应太大了,不过他们不尊重我的隐私而且事先没有和我沟通是不对的。

立场四:

议题不重要。我不认为父母看我日记的内容就会让我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发生变化,亲情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把这个事情闹大不值得,它在情感上造成的伤害可能远远超过这次小风波。

立场五:

以上立场都有真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让我冷静了下来,也让父母和我坐下来好好交谈变得更容易了。我们最终决定,在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之前,或者在经过我的同意后他们看了日记对我指手画脚的话,那么下次我有权利不同意他们再看我的日记。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我们刚刚学习了可以用“枕头法”来分析生活中的对抗场景,一旦真正运用起来,就会大大提升你的同理心,对促进双方的沟通有很重要的作用。

[场景演练]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演练。在演练前我先了解一下个人情况(婚恋状态),如果没有经历过也没关系,大家不必纠结这个问题,只需要自行代入角色就可以,这里主要是让大家感受下枕头法的效果,它在亲子、同事、朋友、家人的关系处理中同样适用。

下面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如果AB打算近期结婚,双方在婚礼到底是办成一场盛大的宴会还是小型而温馨的聚会发生争执。A喜欢盛大豪华的派对,B却要一个较小规模,负担得起的婚宴。现在,请每两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人演A,一人演B。

1、先凭大家以往的经验进行表演,这里给大家二分钟时间。

2、然后再根据刚刚所学的“枕头法”,把五个立场画下来,再演练一次,看看和之前有什么不同,二分钟。

3、最后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

学习者案例记录:

1、房明:我的观点是要一个小而温馨的婚礼,而对方要一个盛大的婚礼。运用片断的方法,首先我对,就是讲排场并不浪漫,真正的浪漫是在生活中的;对方对,就是认为一生只有一次,是最浪漫的事情;双方对,就是我认可他人生就只有这一次,他也认可我说的真正的浪漫不是那一次,而是长久的;然后议题不重要,就是最后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其实大小并不重要,只要是我们自己有共识,一起享受这个婚礼就好;最后一个所有的都有真理,就是说其实大小都不重要,只要准备一个符合双方条件,又能留给对方一个难忘婚礼就可以。这就是我们运用枕头法,刚开始没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我是想说服对方同意我的观点,而对方也想说服我他是对的,最后仍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运用枕头法既没有伤我们的感情也达成了共识,解决了最后的问题。

2、韩娟:第一个我对就是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情,当然都希望亲戚朋友去见证,有更多的人参与,举办小型婚礼可能是不合适的;对方对就是盛大的婚礼费用开销太多会影响双方以后生活品质,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不是演戏的成分;双方都对就是认为婚礼不只是双方的事,还要双方的家人都认可和了解。小型婚礼会更经济更轻松,但老人可能会反对;议题不重要是说这个婚礼其实为了维护两人今后的生活和综合考虑双方家庭的感受,而去选择一个适中的形式会更重要,这只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站而已,并不是那么重要,更多的会是家庭更重要,选择双方家庭都认可的方式;观点有真理是通过运用这个枕头法,我们会发现婚礼不管大小都好,我们都发现了有其独有的优点和缺点,这个优缺点的综合让我们更去重视双方的感情及双方家庭的联结。

小结:经过刚刚大家的演练,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举办什么样的婚礼都不重要,但是经过这样一个枕头法的沟通后,我们和对方的感情会更加融洽了,因为我们会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对方的想法,这样一个枕头法不管是在亲子关系也好,和上司沟通也好,和同事、朋友处理有矛盾的事情时,运用这个简单的三句口诀,会更加有同理心,可以建立更加顺畅的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