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易之。今天我拆解的片断来自美国人罗纳德·阿德勒和拉塞尔·普罗科特合著的《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由于人类的生理需求、认同需求、社交需求和实际目标所决定,每个人都需要沟通。拆解完片断后,我们会明白沟通的意义不在字眼里,而在心眼里。沟通不只是技巧,更多的是对语言的觉察和审视,是与人共同经历的过程,是人们进步和成长的方式。下面把片断发给大家,大家分成二组。 这本书作者倾注了多年的专业经验,(F)将其定位为大学生接触人际关系课程的最佳读本,每一章节都包含各种能够帮助大家理解的使用文内原则的资源,有关于热门美剧、电影和真人秀的分析,可以轻松印证作者在每一章总结的沟通准则,极具阅读趣味性。(A)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区分“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部分,涵盖人际关系的全貌。“看入人里”探讨与自我有关的沟通因素,“看出人外”探讨与沟通对象有关的因素,“看人之间”讨论关系的演变。(B)适用群体广泛,类似大学老师、学生、经营主管、家庭成员等都适用,学习这本书可以让大家意识到人际关系的奥妙与重要性,进一步将日常生活体验与人际互动理论相印证,减少人际冲突达到双赢。
【why】
为什么我们在沟通时容易引发他人的防卫心理?或是过于委婉或是过于直白?语言就像下水道,只有在出问题的时候我们才会注意它。沟通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的责任性。
【how】
在使用语言沟通时,我们要注意避免三个语言上的不良习惯:事实与意见的混淆、事实与推论的混淆、情绪性的语言,简单来说,就是表述清楚什么是事实,什么是你的主观推论,因为语言是具有责任性的。而普通人和优秀的人的最大差别在于:优秀的人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他做事说话明确具体,而普通人的最大问题是语言模糊笼统。语言是个很棒的工具,但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许多问题的来源。
【what】
每种语言都是一系列语义、句法、语用符号的集合。语言同时反映及塑造了使用者的看法。用来指称人们的名称会影响人们被对待的方式。用“这”和“我”陈述的沟通者分别表明了说话者对消息来源是否愿意负责任的态度,让语言不仅体现出凸显信息内容清楚或模糊的功能外,还表达出说话者的意愿和与谈话对方的关系。
【案例呈现】
因为这本书是英译过来的,在代词的使用上,中文和英文会有一些出入,但大体内容是相似的。为了更好的讲解清楚,我和大家举两个例子,便于各位理解。
1、一个农村娃去隔壁家看见他们在吃饭,于是不停绕着桌子转圈,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桌上的美食问:“这是什么”,“这个看起来肯定很好吃”,结果大人就是不开口说:“给你吃吧”。后来这个娃娃就生气的走掉了。2、一对男女朋友在逛街的时候,女朋友看中一条漂亮的项链,她心里很想拥有,可她如果用不同的代词语言时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例如说“这条项链好美啊。”和“我好想拥有这条漂亮的项链。”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有区别的,用“我”这个人称代名词更直接表明对项链的看法,更清晰的塑造与对方的关系(我想要)。
【不这样做的坏处】
如果不用“我”来表达,用“这”来表示有回避表现给对方自己想要项链的真实态度,有意识的想将该种立场用更客观的态度来表明,模糊自己的真实想法,沟通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当然有的男朋友可能就装傻,最后双方也许还会发生矛盾。
【可能产生的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这么想,我觉得用“这”感觉在指出对方问题时会更委婉更不会破坏双方关系呢?是的,也许你的沟通目的没有那么明确,或者你的出发点不一样,当然这样只是从语言的责任性出发,为了明确责任而选择更有利于沟通效果的人称代词,不是说只用“我”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在下一个片段里我们会继续深入探讨如何更恰当的使用人称代词进行沟通的方式。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们平时沟通有时会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比方你想和对方去看电影,对方如果不想去看时,他可能会说“这个电影不好看”,而不是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如果你坚持去看,并再三强调这个电影好看的时候可能双方会有冲突和矛盾。大家体会一下如果直接表达“我不想看这个电影”会不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现在再请大家认真回想一下,你在和别人说话时,特别是要表达你的态度、观点和看法时,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为了逃避责任或者是习惯采取委婉、含蓄的“好好先生”语言习惯来沟通,大家在小组内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1、通常我们聊天可能会说:“这件事怎么可以这样”,很少会有人说“我认为这件事不能这样”,可能是中国语法关系。
2、如果用“这”的情况会是这个领域我不熟悉、不想去处理的,可能就会说“这个问题可能会......”,如果是我很想去做和比较了解的,我会说“我觉得应该怎么做”,去承担主动性和责任性。
语言沟通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一个想法,一个信息,在传递、解释、理解中,往往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刚刚第一个片断对语言的责任性作了一个前期的铺垫,大家都能感受到用“这”和“我”来开始一句语言的区别,但“我”并不是适用于所有语言的开头词,第二个片断将“我”、“你”、“我们”这些人称代词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更清晰的明确语言不只是用来帮助我们在沟通中了解彼此的媒介,它也可以塑造我们对周遭世界的知觉,以及影响我们对他人所持的态度。
希望学习完这个片段后,大家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灵活运用“我”、“你”、“我们”这些人称代词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促进人际关系中的沟通。
【why】
大家读了这个片断后不知道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发现原来自己其实是不会用人称代词的,至少在沟通过程中不知道原来是这样用的?下面我讲几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一下。
我身边经常会有人这样说话,你们感受一下不同的人称代词开头的语言是什么样的?
1、你为什么……?
2、我告诉你……
3、我们应该……
【what】
片断中有一个表格,把这几种人称代词的利弊和使用方法进行了归纳,我再提炼几个关键词方便大家记忆:
用“我”表明“两个自负”,分别是自我负责和“自负”;
用“你”表明“两个正负”,分别是正面评判和负面评判;
使用“我们”表明“两个在一起”,分别是“在一起”和“不一定适合在一起”。
【how】
用法技巧三句话概括:
“我”和“我们”一起用,对质用“我”,表扬用“你”。
【案例呈现】
在生活中,你可能会传达这样一条信息:“我不了解你。”现在用“你”和“我们”来替代,大家再感受一下。“你总是做些让我看不懂的事!”和“我们需要互相了解一下。”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到,不同的语言带来的氛围和表达的意义还是有所区别的。
“我不了解你。”表达了谈话者与倾听对方的关系,谈话者愿意为这句话负责,但可能会营造一种使对方不快的情绪。
“你总是做些让我看不懂的事!”含有指责的情绪在语言里面,使对方觉得防备和生气,双方的气氛会变得紧张。
“我们需要互相了解一下。”表达了谈话者愿意了解对方的意愿,但对方不一定愿意接受谈话者的想法,可能不恰当。
结合用法和最终表达这句语言的目的,可以建议这样说“你好像有些神秘”、“我很想了解你”、“我希望我们可以互相了解”。像这样说的话,用“你”尽量是正面评价,用“我”表达我的想法,把“我”和“我们”结合一起用,这样被人接受的机会会更高。
【适用范围】
这个片断也告诉我们,语言的责任性对沟通的目的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你所使用的“我”字没有反映过度的自我,使用“你”表达的是对他人的关怀,使用“我们”来包括他人却不代表他们,你可能就达到了在沟通语言中灵活使用人称代词的最高境界。
【可能产生的异议】
有人会觉得这样去斟酌一句话的人称代词很麻烦也不太现实,其实当你有了这样一个关于语言的责任意识,能够自觉的去调整它的话,当它成为一种语言习惯以后,你就会发现语言力量的神奇效果。
A3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学习完这个片断以后,大家有什么感想呢?是不是觉得语言中最容易忽视的人称代词起着非常重要的沟通作用?
【场景设计】
现在我来假设一个场景,在场景设计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的婚恋情况,因为这是模拟一对夫妻的场景。不过如果你们还没有进入婚姻状态或恋爱关系也没关系,你们可以假想代入这个角色,也可以站在父母或身边朋友的角度去揣测模拟这个场景。
AB是一对夫妻,A是老公,B是老婆。A工作繁忙,每天回家都很晚。有一天是B生日,A回家又很晚。下面,大家分组演练一下这个情境,双方将会有什么样的对话?
【清晰指令】
第一步:
大家先体会一下学习拆页前的习惯性沟通语言,特别留意你使用的是哪种人称代词及带给你们的感受。3分钟的时间给大家排练一下。
A:敲门。你还没睡啊?
B:你看我在干嘛?(同时做非常生气的动作)现在几点钟啦?
A:我在应酬客户。难道不用干活吗?
B:你天天都应酬客户?!你看看现在都几点钟啦?
A:你就不能理解我一点吗?天天都要干活啊!
B:我理解你都一年了,那我怎么办,你说今天八点回来,你看现在都几点了!
A:我怎么知道老板又临时找我有事?你以为我想啊!
B:你是和老板过还是和我过?
第二步:
现在,再用刚刚学到的“我”、“你”、“我们”的使用技巧,设计出一段可以促进双方沟通的语言,然后说给对方听。2分钟
第三步:
当众展示,现在请一组夫妻上来演练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1、 A:敲门。唉,我累死了。
B:你今天回来又很晚,很辛苦吧,是不是有很多事情做啊?
A:是啊!
B:你看你老这样也不好,饭也吃不好,总是这样对你身体不好。我看我们是不是要想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A:我好开心有一个这么好的老婆
B:你开心我就开心啦!
2、 A:你这么晚回来累了吧?有什么事情吗?
B:是啊!好多事情要做。
A:我等了你很久,我很想早点见到你。今天是我生日,我希望我们能一起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B:好的,我知道了,老婆你真好。
【重述回顾】
刚刚我们学会的三大招,在这个场景里是否都有用到呢?我们再学习回顾一下,“我”和“我们”一起用,对质用“我”,表扬用“你”。大家也会发现,尽管你还没有进入婚姻状态或恋爱状态,但学会了这三大招,对维护经营你们的感情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个也不仅适用于夫妻关系,对于亲子沟通、职场沟通也是大有裨益的。
【困惑回应】
关于今天的拆页内容,大家有没有什么困惑,现在可以提出来。
A2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现在我给大家设定一个场景,如果你的同事兼朋友老是上班迟到,给你带来了一些困扰,你想和对方提出来希望他改掉又不希望影响你们之间的感情,你打算如何灵活运用片断所学的不同的人称代词来帮助你们间的沟通?能够让语言被接收、被理解、被接受,使对方采取行动。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了这个片断后,大家都会有意识的去调整自己的语言,尽量避免起冲突。
1、我看到你又迟到了,是家里发生什么事了吗?可以告诉我吗?如果有困难的话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去解决这个问题。
2、看到你被老板骂,我也挺不开心。我想看看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帮到你,我们可以一起去解决吗?
[结 语]
前段时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让全国人民都开始陷入中国伟大的语言魅力中。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通情达理”,先从情感进行沟通交流才能以理服人,我认为这个通情应该先从自己开始通,在你用语言和对方沟通时,先审视自己的语言,先和自己的情感进行一个对话,《礼记》有云:“君子约言,小人先言。”意思是君子说话小心谨慎,小人说话妄言妄语。经过思考后的语言是一种大智慧,既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我觉得微信现在就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它有语音的功能。像罗胖每天的语音推送,你会发现他讲的语言会给你很深的印象和传递很大的信息量。大家可以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去观察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听听自己曾经发过的语音,感受一下你59秒可以和对方表达多少内容,有没有经常会有一些容易起冲突的词语?再思考一下有没有更好的语言表达方式?
今天和大家拆解这二个片断,并不是想告诉大家怎样马上立即成为一个沟通高手,我个人认为先对自己的语言有一种深刻的反思和全新的认识,相信在以后的沟通中,你会发现和人的沟通自然会更加融洽和顺畅,你的语言也会变得美丽动人。那么,从现在开始,希望大家能够学会运用自省自身语言来开始你的沟通之旅,让你的语言从此不再孤独。最后,请大家用便签写下想对我说的话,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