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搞定》 所属活动: 男神师徒专场拆书又来啦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提高效率 学习目标: 学会制定可执行的下一步行动

开场: 大家好,我是菲妮。行走于杭州和上海间的拆书家。
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学会制定可执行的下一步行动,以推动事情进展。
【图书介绍】
F
这本《搞定》,时间管理第一书,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时间管理方法都是脱胎于它,本书介绍了一整套的时间管理方法和若干工具小技巧。
作者戴维艾伦,被誉为提高效率方面最有建树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A
类似的书籍有《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两本书的着重点不同,七个习惯是自上而下,先要明确价值观,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历练才能具体到行动。
而《搞定》不同,它是自下而上,书中的方法和工具直接就可以拿来用,在用的过程中逐渐体会自己的道。今天我们聚焦的就是这本《搞定》
B
本书中的时间管理方法,更像是一支疫苗,对可能会导致我们手忙脚乱的事情做了预防。
举个例子,比如我要出差,和客户约定拜访日期后,需要买高铁票。如果拖到临出发前才做,很可能就没票,那么就要花很多时间刷票,如果没刷到,还可能导致日期变更。原先2分钟以内能做掉的事,最后反过来花了你两小时。
而书中的时间管理方法,是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预防此种情况的发生,从而达到轻松和高效。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下一步行动必须是可执行的具体行动


记住,下一步行动必须是可执行的具体行动。许多人在决定开会时,就以为自己找到了下一步行动。然而,那并不是真正的下一步行动,因为它缺乏对具体措施的明确描述。


你要如何召集参会人员? 嗯,也许你只需要打一个电话或者发一封电子邮件,但是要打给(发给) ?马上决定吧如果你现在不做决定,将来迟早还是要做决定的。


而且,一旦你决定了下一步行动,也就结束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如果你现在不立即决定下一步行动,那么每次你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感到一定的心理压力  ( 好像有什么事还没确定?) 。这可能会最终导致你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并进一步导致拖延。


当你拿起电话或者坐在电脑前,你应该已经结束了所有的思考过程,并有了几份对应不同情境的工作清单。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全身心地运用手中的工具,在你所处的场所,更加轻松地完成工作。


如果你对自己说:噢,我的下一步行动就是决定这件事应该如何处理,那又该怎么办? 要知道,决定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行动,因为真正的行动需要耗费时间去执行,而决定并非如此。


总会有一些具体的行动能让你的决策变得更加容易,99%的情况下,在你做出决定之前,你要做的就是获取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从外部获取  (给苏珊打一个电话,看看她对这个提议的看法),或者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  (模拟一些重组的想法),不管怎么说,你总能找到一个具体的下一步行动来推动事态的发展。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感受,会列很长的行动清单,但对着不知道该怎么做,就拖下来了。那么这个片段就告诉了我,当我们需要推动事情进展的情况下,所做出的下一步行动,必须是可执行的具体行动。

 

判断是否可执行的条件是,是否不需要思考就能直接行动,比如我要明天开始运动,这是不可执行的,因为我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

那转化为行动,则是明天开始每天六点半慢跑10分钟。这个带具体措施描述的,才是可执行下一步行动

制定可执行的下一步行动后,由于我们明确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就会乐意去做,因此可以帮助我们一步一步推动事情进展。 


如果没有制定可执行下一步行动的话,不知道下一步具体做什么,则每次想到都会感觉心理压力,直接导致拖延。 


【举例】 


比如说我领导让我做个季度会议的工作汇报,我本来的下一步行动,直接就是做工作汇报,但每每想起来,总觉得不知从何入手,不能直接就做。就拖了很久。导致差点没赶上季度汇报。

如果我按照今天的知识点去做,那我制定的下一步行动是去系统导出数据→排序分类→收集客户反馈等等。

所以事先想好了具体下一步行动。就很容易推动事情进展了。 


具体可以怎么加工成可执行的下一步行动呢?

简单地说就是需包括时间,地点,关联人,具体行动。标准是要分解到不需要思考就能执行的地步。

比如说我要准备开始运动了,既不具体也没时限。

如果把运动转化成具体的运动内容,比如跑步30分钟,再加上时限,每天早上六点半。就加工为:每天早上六点半跑步30分钟。这就是具体可执行下一步行动了。



【预防异议】 


也许你会觉得本来遇到事情直接就做了,现在通过这个方法要想好久,会不会效率反而变慢了。

不是的,行动源于思考。先思考看着好像多花费了时间,但如果不事先思考,那后来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

举个例子,我们要减肥,如果事先思考过,那我会考虑好每天要吃多少蛋白质,多少蔬菜,多少碳水化合物。有氧运动做多久,力量训练做什么。

而如果没经过思考,到了时候就会想这个该不该吃,那个吃了是不是超量,哎呀,该做运动了,做哪些运动比较好呢。这样来回重复思考,加起来的时间反而比预先思考过的多的多。


所以当我们先通过思考制定可执行的下一步行动,就可以很容易地推动各项事务的进展。


所以这个片段告诉我们的是,制定可执行下一步行动,可以帮助推动事情进展,如果行动不具体不可执行,则会有心理压力导致拖延。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催化应用】(分步催化1)


【提问设计】


下面我们联系到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每个人想一想,明天我们的工作或生活中,会有很多的要做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中,我们挑三件。写到便签上,小组内分享一下。给到大家3分钟的时间,随后我们请两位小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Jessica

1.具体想想即兴游戏怎么安排

2.练舞蹈基本功,拖了三四个月了

3.找一样东西给朋友,我一直拖到现在


另一名学习者:

1.各部门经理沟通外部签到的真实反馈

2.写项目经理的培训策划,现在还没有特别好的思路

3.整理房间


【催化应用】(分步催化2)

【提问设计】


非常好,刚才我们写下了明天要做的三件事情,接下来结合今天学到的制定可执行的下一步行动,对刚才写下的三件事情进行加工,分别把它们加工成可执行的下一步行动,方法是分解成不经过思考就能马上执行,可以加时间,地点,具体行动,关联人。

只要制定一步就可以,继续写到便签上,组内进行分享。同样给到大家三分钟时间,然后我们请12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Jessica

1. 写即兴游戏的方案讨论

2. 定舞蹈的时间

3. 锁定东西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先去我跳舞的背包里找

(拆书家点评:非常棒。其中第1项,如果这是自己能完成的,就OK,如果要和别人一起完成,则需要把对方的名字也加上。其他两项非常具体)


另一名学习者

1.把上周签到的情况录到系统中

2.用抹布擦柜子

3.研究别人的方案,这个别人我知道,方案也已经拿到了

(拆书家点评:这三项都很具体了,非常好)


刚才大家都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最好再加个时间,这样会更具体更容易执行,比如我明天早上六点半起床跑步30分钟。如果没有时间的话,我可能会想我什么时候做呢,也可能会因此拖延,所以加了时间会更具体。更有利于推动事情进展。


好,今天我们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当我们行动不够具体的时候,我们容易拖延,但一旦拆分成具体可执行的行动,则很容易进行下去,直到完成。

希望我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