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做出好决定》 所属活动: 长沙麓山分舵5月18日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暂时不选”和拖延决策 学习目标: 能区分“暂时不选”和“拖延决策”,列举适用场景和方法

开场: 我是黎甜,我要拆的书是《做出好决定》:
1. 事件场景: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见这样的场景,有多个选项摆在面前,需要我们做个选择
2. 提问:高大帅气的A男和温柔体贴的B男,我们选哪个?一条裙子有白色和黄色,我们选哪个?
3. 影响:这些选择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我们过的就会使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男人,等于选择了不同人生;选择了不同的工作,等于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选择了不同的衣服,等于选择了不同的穿衣风格…你看我们的人生都是这些大大小小的选择串联起来的。可是选择这么重要,但是从来没人教我们怎么做选择!
4. 解决:这本书就是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来教我们怎么做出好的决定。
通过今天两个片段的拆解,我们能区分“暂时不选”和“拖延决策”,列举适用场景和方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做出好决定》P114

在什么时候什么都不做可能是首选决策呢?我们认为以下四种情况可以适用:

首先是当你情绪高涨时。当我们的理性受到恐惧、愤怒、喜悦或一些类似的情绪影响时,我们会出现决策失误。

第二是在危机时期,当一位医生建议你做手术时,去咨询另一位医生是回避马上决策的优良决策。

第三种情况是当你缺乏信息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判断其他方案是否更好时,坚持不变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你其实是在用已知来替代未知。

最后,如果你再做决定时感到压力很大,那么适时放下这个决策,平静的时候回过头来看,压力下做出的决定往往会产生相当多的遗憾。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列举四种“暂时不选”是首选决策的情况。

选A还是选B很纠结,这个选择题里也许还包含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暂时不选。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选择都适合这个“暂时不选”,否则错过好时机,或者耽误了重要事情,那就是得不偿失!

那什么时候可以“暂时不选”呢?

原文告诉我们有四种情况是可以暂时不选的:第一有情绪的时候,这个问题我在刚才的拆解里讲过,我就不再重复;第二是危机时期,越是危机越说明需要谨慎决策,如果不是最后期限,我们都可以再询问更多的建议或者等待转机。

第三,缺乏信息的时候,理性决策首要要求就是收集多方面的信息,信息会决定我们的认知,我们要去寻找背道而驰的信息,来避免被信息左右。

比如我去买房,我先生被置业顾问的花言巧语打动,冲动得当场买下来,这时候就拉住了他,说“暂时不买,再看看”。回去后我就在上网搜索这个楼盘的信息,好的不好的我都读给我先生听,还加了业主群,问已经入住的业主各方面信息的真假,这样就能得到相对全面的信息。

第四,压力大的时候,出去散散步,找人聊聊,再来做这个决策。

除了以上四种情况,我们都需要尽早积极的做出理性决策,否则错过一次好时机还算轻的,就怕就是养成拖延的习惯,让生活工作永远在救火状态,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请自己编一段小故事,几百字即可,在四种“暂时不选”的情况中任选一种情况作为故事背景,设计出人物、情节、对话,在纸上写出摘要即可,时间五分钟,五分钟后请人来讲讲他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商务部的员工接了新项目,每天晚上工作到8-9点,他们嚷嚷着辞职。

我告诉他们:在有情绪的情况下做决定常常都是为了出口气,为了发泄,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就像生气的时候说分手,分完了又后悔,今天晚上回家休息一晚,跟家人来商量下,明天再来决定要不要离职,不差这一晚!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自测题      

请仔细阅读以下每句话,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      

1、对于不喜欢的事情,我会推后做          1 2 3 4 5 6

2、我会等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做不喜欢的任务     1 2 3 4 5 6

3、我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1 2 3 4 5 6

4、我总是不知道选A还是选B              1 2 3 4 5 6

5、点菜的时候,我会看完所有菜谱,再犹豫再三  1 2 3 4 5 6

6、朋友们对我的评价总包含“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等类似的词语 1 2 3 4 5 6


解释自测题:分数越高,说明我们的越容易拖延做决定和其他事情,越需要关注和调整拖延决策的坏习惯。


《做出好决定》P49

拖延症是一种推迟做事情的倾向。我们时不时会有一些拖延的症状:不想去超市购物、避免去检查牙齿、延迟整理我们的支票簿等等。感觉好像如果以后再做这些事情,我们就会有更多时间、更多钱,更少的压力和精力消耗。在一些孤立的小事情上,习惯性的犹豫不决并不会对你的生活产生长期的影响。不过,如果这种习惯性的犹豫不决与日常生活(按时完成工作、承担家庭责任)以及生活中的大事情(职业选择、婚姻、退休计划)挂钩,那么它会让你疲惫不堪。例如,研究表明习惯性优柔寡断的人会对自己生活状况产生抑郁的情绪,会感到自己不知道如何改变,就像是被困住了一样。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列举避免拖延决策的三种方法。

我们拖延可以让我们当下此刻逃避现实,更舒适,比如我上周日明明计划了准备拆书,结果看小说去了。因为在当下,看小说比准备拆书更轻松,结果就是导致,到了周三占用上班时间,在准备拆书内容,领导一来就各种遮掩,心惊胆战过了一天。这就是拖延的实况:当前兑现红利,然后后期疲惫不堪,鸡飞狗跳。

说到“拖延”,小伙伴可能会与前面“暂时不选”混淆。本质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拖延是想要做一些事情,但是行动却是相反的。

而“暂时不选”是已经明确什么都不做,是一个积极的,有计划的选择。

比如我想去晨跑,但是就是赖床不起来,这就是拖延,我明知道晨跑对我来说是更好的选择,但是我还是选择了其他选项。

再比如我早上天气阴晴不定,我暂时观望,推迟是否晨跑的决策,这就是“暂时不选”,暂时不选比放弃不跑更加积极,比立刻就去跑更加有计划。

我们能分辨我们什么时候应该“暂时不选”,什么情况下是拖延了吗?


当我们知道我们会拖延决策的时候,下一步就是要应对拖延。


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应对拖延决策:

第一,小事情,立刻决策,告诉自己“不值得拖延”。比如点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看哪部电影,做错了代价也不高,不值得纠结和担忧。而纠结和拖延反而容易让与我们一起行动的对方感到不适,这是典型的得不偿失。

第二,大事情,设置决策期限,并把期限和做不到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写出来,放在醒目的地方,比如电脑显示屏下面,床头等。

第三,公布期限,要求监督,设置奖惩。比如发朋友圈,说“我要在本月完成3级拆书,请大家监督我,完成则休假两个月,没完成则给点赞的人发红包”。


学习完应对拖延决策的方法,那我想请问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拖延”?还记得“暂时不选”的四种情况吗?在有情绪、危机时刻、信息不足和有压力的情况下,应对拖延的方法就用不上了,因为这时候拖延是积极的有计划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请在小组内讨论我们拖延决策的本质原因有哪些?并筛选出其中最难改变的一种本质原因(5分钟)

讨论结果:不想承担后果的拖延决策


请就这个最难改变的本质原因,在小组内讨论,有哪些针对性解决办法吗?可以从我给大家的三种方法里挑选,最好能写出更多更好的解决办法。请记录在纸上,5分钟后请各组派代表讲解你们组的成果。


学习者案例记录1:

除了之前的三种方法,我们还讨论出:

1、不想承担后果,往往是主观的,所以要充分收集信息,让我们对决策理性化

2、做最坏的结果的打算,如果最坏的结果都能接受,那这个后果也能承担

3、如果是团队决策:民主投票

4、找人一起来决策,降低成本或者风险:团购、融资


学习者案例记录2:

去掉与上面重复的方法,我们组的解决方案还有:

1、转换思维,问自己:想要什么,从想要的方面出发决策

2、关注目标,我们为什么要做,有什么好处,要付出什么,怎么去做

3、把不想承担的后果进行分解,一步步的去承担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在纸上写出,我们自己最容易拖延的一件事,比如看书?跑步?交付工作?如果再一次发生同样的事情,我们会怎样来应对?

学习者案例记录:

拖延交付方案

应对:

在接到任务后,设置截止交付前一天作为期限,让我上司作为监督人,没有按时交付就请大家吃水果。


结语:我们今天学习了分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不选(有情绪、危机时刻、信息不足和有压力的情况下),除此之外,我们要尽快理性决策,避免拖延。

一旦发现自己拖延决策,我们可以小事立刻决策,大事设置决策期限,粘贴期限和不良后果,还可以公布期限,要求简单,设置惩罚等。当然我们也可以运用我们讨论出来的7种方法。各位我们发现没,只要有勇气面对拖延决策,方法永远比问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