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所属活动: 西宁筹备分舵第二次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怎样更好的进行时间管理 学习目标: 如何更好的进行时间管理

开场: 原文片段已经分发给大家了。让我们沿用刚才的分组,在后边的讨论中小组内讨论一下。
大家刚才已经认识我了,接下来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另一本书《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这本书是由网络达人秋叶、武汉大学张志教授写的。这本书从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延伸阅读三部分讲述了如何快速获取信息、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进而建立自己的思考框架,提高学习力。这本书让我感到最震撼的是作者秋叶对时间的利用。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我想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打发碎片时间,但慢慢上瘾后,总是忍不住去刷屏,看到朋友圈的那个红点总是忍不住点开去看一看,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没有了;我想专心工作,但有时自己的时间就是被QQ、会议打成了碎片,结果导致自己很难静心完整地只做一件事。问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好像也答不上来。想干事,好像没时间,事儿没干成或干的少。这种情况能不能改变呢?接下来请大家来读原文片段,读完后请示意我一下。时间2分钟。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读大学时你还有找到大块时间做事情的可能,但在职场,你不要指望能轻易挤出大块时间做工作。有句老话:计划不如变化快。在现代职场,总的趋势就是工作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没有微博、微信的时代,我们的工作时间早就被电话、邮件、QQ、会议打成了碎片,而微博、微信这样的移动新媒体只不过加剧了这一趋势而已。

认识到这一点,我觉得真正的问题是:人有没有办法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系统的工作?或者说在碎片化时间工作模式下,我们能否依然保持连续和整体化的思考,同时又不丧失快速反应能力?

我的第一个建议:认真思考你认为需要大块时间完成的工作,看看能否分解成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的工作。

我要求你为每一样碎片化时间单位找3~5种有价值的用途,比如3分钟时间内可以回复一条短信,回复一个消息,收看一下不重要的邮件,刷一下微博……然后你要进一步思考在公交上3分钟能干什么?在教室里的3分钟能干什么?在卧室里的3分钟能干什么?

这样在任何场合你一意识到有碎片化时间,马上就可以安排零碎时间完成一件小工作,而不是临时去想你能干什么。这样慢慢你就能够学会把每天的碎片化时间串联起来完成一件重要的工作。

在不同场合你有哪些碎片化时间段?你觉得最适合你的用途有哪些?好好思考后把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里。


场合

碎片化时间单位

你分别能用它干什么?

办公室

5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卧室



公交



候车



……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这个原文片段说的就是我们现代人的境况。

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不大可能轻易挤出大块时间做工作,总的趋势是工作越来越碎片化。当你的碎片化时间找不到合理的用途的时候,它最大的可能就是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如果想利用碎片时间完成系统的工作,(我们)可以根据作者的建议,认真思考你认为需要大块时间完成的工作,看看(这个工作)能否分解成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的工作,学会给每一种碎片化时间单位寻求多元化用途。也就是说,动手做一个表格,把你的碎片时间的用途和你生活中的情景关联起来,问问自己,在不同场合你有哪些碎片时间?你觉得最适合你的用途有哪些?好好思考后,想好了我们可以(把答案)填入你制作的表格中。这个表格在原文片段中就有的。

这样在任何场合你一意识到有碎片化时间,马上就可以安排零碎时间完成一件小工作,而不是临时去想你能干什么。你的碎片化时间用途越多,你的时间支配自由度就越高,你就越能自由组合时间碎片来完成不同的工作。这样慢慢你就能学会把每天的碎片时间串联起来完成一件重要的工作。

记得当初我在练习学写一篇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时就没怎么很好地利用时间。

A1当时写可研,我没有明确的计划,不知道怎么分配写可研的时间,就是按可研章节顺序一章一章往下推进,(结果就是)在有的章节耗时很长,导致这篇可研最终完成的时间比我们预先约定的时间晚了大概两周。这个样子,写一篇可研用的时间很长很长,根本没有竞争力,这样做不行,得改变方法了。

A2现在我写可研,尽可能利用碎片时间多做一些工作。因为主要是在办公室,所以我的碎片时间产生的地方也是在办公室居多。比如:

在办公室,1分钟的时间,我可以进行数据求和计算;套用函数公式;统一一下标点符号;保存、重命名文档。

(在办公室,)如果是3分钟的时间,我可以跟我的小伙伴儿进行编写任务分工;问一问业主资料提供到齐了没有(这个情况);(还有就是)写下某一章节需要写作的要点、关键词等等。

如果是5分钟的时间呢,比如在办公室或候车时,(这个时候)我可以进行行文构思;(或者)列一下需要业主单位提供资料的清单;想一想文本中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

  如果是10分钟,这个情况一般发生在去厕所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可以想一下业主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想一想每章写作的内容要点是什么;也可以是具体的某一章,比如市场分析及预测这一章(到底具体)该怎么写。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拆书家提问设计:

那么,各位小伙伴,我们来想一想你的工作、生活经历,你的碎片时间是怎么被浪费掉的呢?请大家按咱们之前的分组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讨论结束后请每位小组选一位代表就小组内的讨论整理发言一下。讨论时间5分钟。

好,(那)我看有的小伙伴已经写的差不多了,下面我们请——某学习者分享一下你们小组讨论之后的案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甲:想要读书却被家人打扰,转而去做其他事情;看视频、刷朋友圈、发呆。

  学习者乙:懒得去做;不知道碎片化时间可以用来做事情;知道了之后又不知道做啥。

A2

拆书家提问设计:

嗯,好。像这种情况,作者在原文当中也给咱们提了个建议,就是把你的碎片化时间跟你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寻找每一个碎片化时间单位的多元化用途。通过刚才小组代表的发言,我们也能感觉到每个人的碎片化时间其实是比较多的,能够用到的地方也不少。要让碎片时间能够系统地被利用起来,让我们根据刚才学到的知识,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可以利用的最短时间是多长,是1分钟还是3分钟?

你的1分钟可以干什么?

你的3分钟可以干什么?

你的5分钟可以干什么?

你的10分钟可以干什么?

然后给你的时间加上场合,比如在现场拆书活动开始之前、在拆书活动中场休息的时候、在等车的时候、在和朋友吃完饭准备走的时候等等你能想到的场合,你的1分钟可以干什么、3分钟可以干什么?请把你想到的时间用途写到便签上,格式可以参考原文片段中的表格。

  因为时间的关系,咱们就不做便签的分享了。请各位把写好的便签随后交给我。好,谢谢!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甲:在办公室,5分钟用来整理工作计划,回顾任务完成情况;10分钟用来梳理任务结构;20分钟用来完成一项小人物。在卧室,3分钟可以做10组健身。在公交车上,10分钟可以用来听知识类线上课程。在候车的时候,5分钟可以用来接收邮件。

学习者乙:在办公室,5分钟可以用来处理邮件;10分钟可以回复微信及QQ消息;20分钟可以做工作方案、写计划。在卧室,5分钟可以用来看一篇成长、学习、亲子类短文章。在公交车上,15分钟可以听课或听“得到”APP。在候车的时候,10分钟可以听“得到”APP,看一会儿电子书。

  学习者丙:3-5分钟的时间可以给家人或客户打个电话。10分钟可以在线听一段有声书或者看一会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