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 所属活动: ABCC选择法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改变自己对处理事情的所持有的评判思维 学习目标: 评判者调整为学习者

开场: 各位伙伴好!我是拆书家马小雯,给自己的三个便签分别是运动爱好者,喜欢每天晨跑10分钟;喜欢吃水果,每天吃三种以上水果;喜欢插花,只有要空就会在自己家里摆弄那些干花。OK,在带拆之前我们先分一下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改变提问 改变人生》P93-95作者:梅诺李.亚当斯(片段一)

 

ABCC选择法TF2-1 15-20S

 

以前,斯坦是个非常爱评判的人。他虽然没觉得自己是那样的人,但他身边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一旦他跟谁发生了口角,或者听到有关那人的负面传言,他会马上给那个人贴上标签。斯坦会跟你说,他对于自己的假设和见解,就像斗牛犬对骨头一样,咬定青山决不放松。他拒绝过很多业务机会,因为那些传言,闲言碎语和牵连的罪责。他说这都是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但这仅是一部分原因而已。

有一次,他对一家前景看好的新公司进行了很大的一笔投资,一年后,这家公司雇了以为新CEO。新任CEO曾经供职的公司与一宗巨大经济丑闻有所牵连。尽管这位新来的CEO确实是清白的,但斯坦还是坚持认为冒烟之处必定有火。那时他几乎决定撤资了,但同时对于整件事感到非常矛盾,除了新雇的CEO,这家公司其他处处都做得很好。

就在那段时间,有一天,我和萨拉与斯坦和亚历克莎共进晚餐。我们当时在讨论学习者/评判者材料,亚历克莎就鼓励斯坦用转换问题法来评估一下他的投资决策。她建议斯坦用ABCC选择法来考虑这件事,就是我之前说要告诉你的那个工具。斯坦答应试一试。这一试之后的效果令他非常震惊。ABCC选择法是这样的:A(aware)察觉。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斯坦对此的谈话很有意思。我们描述过评判者的特点之后,斯坦当场承认,这些特点大部分符合他。他的回答也出乎我们意料:“做个评判者是我的拿手好戏!”我们都笑了,同时也明白,他开始更加诚实客观地来看待自己的行为了。B(breath)深呼吸。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地来看这件事?听到这个问题,斯坦笑了笑,深深地吸了口气,停顿片刻,然后承认,他是绝对没有做到客观,特别是因为这件事牵扯那么大一笔钱,尽管他跟这位新任CEO连一句话都没说过,但他是真的很不信任他。C(curiosity)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实真相是什么?我们问斯坦他有没有去收集过客观信息,他是不是已经掌握了所有的必要信息,来做出负责任的判断?斯坦这才意识到,他因有所耳闻而对这个人产生负面印象已经将自己团团围住。但是事实呢?实际上他完全没有任何证据。C (choose)选择。我的选择是什么?到这时斯坦才意识到,要做出明智的选择,他并没有需要的所有信息。因为是自己的投资,他觉得有必要去查明真相。一个月后,斯坦打电话跟我说,他仔细查过后,发现这位新任CEO是个好人,长话短说,斯坦没有撤资。两年后那家公司上市了,他也因此发了大财。

整个这件事让斯坦停下来思考,真的就像一记警钟一般,令他觉醒,斯坦意识到,评判者思维差点让他损失巨资后,跟我说,他现在总是在用ABCC。他甚至开玩笑说,他已经开始把那几个问题固化在脑海中了。如果他当初不能率直地接收并观察自己评判者的那一部分,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要用这个方法,就要从察觉和接受开始,然后在此基础继续前进。斯坦可真是收获颇丰啊!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ath:ABCC法是一种转换思维方式的工具,有助于把人们从评判者转换为学习者,那何为评判者呢?评判者时外求的一种表现:错在哪儿了?该责怪谁?我怎么这样?我怎么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事儿这么发展下去就更糟?为什么大家这么笨这么烦人?而学习者是内求的一种表现:什么是可行的、我对什么负责、我想要什么、我能学到什么、事实真相是什么、这件事有价值的地方在哪,对方在想什么、有何感受、他想要什么、why:原因是这种提问方式改变了人们看待事情的心智模式,让他更客观的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原文中的斯坦的案例就是典型的评判者转换为学习者的最好例证。How:那ABCC选择法是什么呢?A察觉(我现在处于评判者的状态吗?)B深呼吸(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一步,更客观地来看这件事?)C好奇(我是否了解所有的事实?到底发生了什么?)C选择(我的选择是什么?)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如何不用ABCC法在原文中提到的案例斯坦没有方法来转换自己的思维,只能维持原有的评判者的思维,那结果就是会撤资而导致投资失败,所以我们不用ABCC发,我们就不会察觉到自己已经处于评判者的状态,就不会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而是在一直追责在评判这个事件。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是A1环节,在生活或在工作中类似像斯坦的人数不胜数,我们都能从自己身上看到斯坦的影子,好,现在请小伙伴回忆一下自己在工作中或生活中让你深陷评判者状态的,想一想,最近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你没有深入思考直接回答的:何必白费劲,这个人不行,我怎么才能掌控这一切,这个事这么发展下去就更糟了,这个是事是做不好的……类似这样的事,就是你想当然就下结论的事情,好现在用2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最后我进入A1+的环节,刚刚我们回忆思考了自己在工作中与人合作时陷入评判者的状态,现在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再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根据原文片段中ABCC选择法,你该如何处理好以上问题,请在小组内讨论并写在自己的便签上。请一位小伙伴分享(参与者老鲁分享自己的案例:昨天坐在星巴克看朋友圈,看到朋友群的事件后,在网上搜了一下有说六名合肥的游客去黄山旅游,在途中与黄山当地一家老旺烧饼店的人发生的斗殴事件,最后有7名人受伤了,其中有很评论说合肥是省会城市人很牛逼,黄山是地头蛇很厉害的,很多各种各样的评论,通过ABCC法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不应该用评判者思维应该用学习者的思维,首先分析一下事件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客观上是怎么发生的,了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我们以后遇到要如果避免,而不是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