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朱焰,来自广州小蛮腰分舵,我先后从事航空运营、物流管理等工作,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遇到各种需要沟通协调的事情。有时为沟通不畅而抓狂,但如果能顺利达成沟通预期,也会非常开心和有成就感。因此,今天要拆解的片段来自于沟通类书籍——《关键对话》。希望通过使用拆书法学习后,学习者能够掌握和使用对比法来消除沟通中的误会。
【FAB法介绍图书】F:《关键对话》的副标题是“如何高效能沟通营造无往不利的事业和人生”,这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这本的作者是4位美国人,在咨询、演讲、组织行为等领域从事20多年的研究,通过对10万人的跟踪调查并发现和观察那些隐藏在人群中沟通高手,总结出这本书中的方法。《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专门为此书作序推荐。A:市面上沟通方面的书五花八门,《关键对话》为什么能脱颖而出?被称为有突破性意义呢?关键在于,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是很棘手,那就是——当面对那些观点迥异、充满风险、双方(或至少其中一方)显示出激烈情绪的对话时,我们应该怎么做?B:这时,你会如何应对?靠临场发挥吗?那就开始我们今天的拆书吧。
利用对比法消除误会
有时候,即使你没有做任何不尊重对方的举动,他们还是会在对话中感到不受尊重。诚然,尊重感出现危机,有时是因为你的做法明显伤害了对方,但还有些时候,令对方产生这种感受完全是无心之过。
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或者意图时,你应当暂停争执,然后利用对比法重建安全感。
对比法是一种是非型陈述,其结构包括:
l 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者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否定部分)
l 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肯定部分)
例如:
(否定部分)“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认为我不想向公司副总汇报。”
(肯定部分)“正相反,我认为你们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
这样一来,你就能消除安全威胁,可以继续讨论视察问题,寻找补救措施了:
“很不幸,就在我准备安排视察工作时,公司副总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当场解决,否则会给公司业务带来巨大影响。这样吧,我看明天能否让她过来视察你们的工作,她要来这里参加剪彩仪式,我看看到时候能否向她展示你们的工作成绩。”
在对比法中的两段式陈述中,否定部分相对更为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可危及安全
感的误解问题。对辛苦工作的员工来说,他们误以为你根本不关心他们的付出,懒得向他
们通报情况,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此,你必须首先说明不希望出现的情形以便消除误
解,让对话中的安全感恢复到正常水平,然后再说明你的真正目的。记住,营造安全氛围
永远是第一位的。
好,大家都阅读完了,那么就开始拆书法的第2个环节——讲解引导。
片段主要讲了如何化解沟通中的误会。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沟通中的误会?误会
是指由于被误解的人无心之失,使得表达的意思和理解的意思不匹配,而理解的意思恰恰
使得对方忽然感到被冒犯,因此出现质疑、刁难、拒绝等情况,使对话无法进行下去。误
会具有突然发生的特征,导致被误解人根本无法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面对误会,要不就是直接懵了,要不就是简单粗暴地怼回去,无论是上述哪种解决办法都无法达到理想的结果:对话无法顺畅地进行下去,沟通双方也因此带来了伤害。
那如何做才能消除沟通中的误会呢?书中介绍了对比法。一共两个步骤:1.否定,否定对方认为的误解。2.肯定,肯定你对他们的尊重,继而澄清你的真实目的。前后两个步骤互为对比,可以简化为“不是,而是”的基本句型。
【成功的案例】
男朋友对你说晚上少吃一点,好不好,吃得挺多呀。女生说:哼,你嫌我胖!(或者说小气鬼,不舍得花钱)男生说“我不是嫌你胖,你怎么会胖呢?(我怎么会不舍得给你吃呢?天天请你吃我都来不及)我的意思是吃完晚饭后不久就要睡觉了,少吃一点利于消化,咱要注意身体健康。”女生就会欣然接受,笑笑放下筷子了。
【失败的案例】
去年夏天,我们单位刚搬了新办公室,紧接着收到下周一组织内务评比的通知。这时发现,办公室闲置着一台传真机和一台打印机,既占空间又影响美观。便萌生了要把设备划拨给其他有需要的科室的想法。恰巧,那段时间正好有外包团队在做单位的固定资产排查。于是我去找这位工作人员协调此事。
我:你好!我们办公室多出了两台机器,不用既浪费又占地方,之前后勤负责人来时说,可以拨给别的有需要的科室,看看能不能帮我们处理下呀?
工作人员(没好气地):你们一个一个来找我,你觉得我能忙得过来吗?(极不耐烦)
我(愣住了): ……主要是马上要搞内务检查,放在那里不是很美观。看能不能帮我们解决下这个问题?
工作人员:美不美观是主观感受吧?
我(尽然无言以对,态度也强硬起来了):我不是来讨论这个问题的,那你的意思是现在解决不了吗?
工作人员: 是的。
我气呼呼地出来了,回办公室叫嚷着要投诉这家单位。而且最终我们科室在内务评比中排了倒数。
(看来真的是两败俱伤)
【案例分析】
从以上两个正反案例可以看出,对比法在化解误会中的作用。
从失败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不这样做的坏处】,当她说出“你们一个一个来找我,你觉得我能忙得过来吗?”质疑我的时候,我没有否定,而是逃避了,直接再次重申了自己的需求,还强调下周要检查,进一步给她施加压力,使得她最终直接拒绝我,双方不欢而散。
没有使用对比法使得对话失败的几率大大提高,尤其是如没有对比法中第1步否定时,就无法打消对方的顾虑,使得对话继续。即使一再重复自己的真实意图也会被对方忽略或者误解。
在这个句型里,“不是”更加重要,也就是否定更为重要,这需要被误解者有直面误会的勇气,否定对方的担心,从而将对话的气氛从紧张的状态带回到轻松正常的气氛下来。第2步在第1步的基础上,是通过肯定来澄清自己的真实意图,来寻求双方对话的继续。
【适用边界】
对比法这么好用,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吗?显然对于一些胡搅蛮缠的人就没有必要如此认真地使用对比法啦,最明显的就是网络上一些网友的腹黑评论,那是一种自我表达和宣泄,如果我们很认真地一个一个去消除误会,那会忙死的。
【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下面请大家回想一下你之前的学习、工作、生活当中,有没有遇到过愤怒的室友、敏感的同事或者不听话的孩子,结果没有成功化解误会的黑暗经历?
有遇到过~
【再引导】
最近一次有这种经历的情况是什么时候?都有哪些人呢?最后事情又是怎么解决的?
【参与者分享】)我平时在工作比较专注,有个同事来找我有事时,我没有转换过来,使得她觉得我比较高冷,就在背后说我的坏话。这也是一个误会,我没有去澄清,想着,她既然不理我,我也不理她了。
【反思加工】看来大家遇到过不少误解或者被误解的经历,如果运用今天学习的对比法来改写这些误解,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我先示范一下~~(之前失败的案例)
我:哎呀,好多人来找你呀。那你们最近忙坏了吧~~我并不想给你增加负担。我只是想问问你,如果有别的办公室需要我们的闲置机器,来你这里改下资产隶属关系可好?
工作人员:那问题倒是不大,其实很多办公室都没有打印机,你可以自己问问,问好了再过来登记吧。
那大家都试试使用对比法来改写下之前讨论的那些误会的沟通案例吧~~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准备一下。
哪位小伙伴愿意分享一下?
【参与者分享】学习对比法之后我会这样做:主动上前打招呼,跟同事说,上次你来找我,可能我沉浸在工作中,没有转换过来,并不是不尊重你,而是我自己没有反应过来,其实我很认可你的工作,希望我们日后能够更好地沟通。这样就好啦,哈哈~~
【总结】
哈哈,非常好的“化敌为友”!看来大家今天有掌握对比法,希望日后可以多多;练习,让“不是-而是”的句型内化于心,当面对关键时刻时,可以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