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控制想法,疏导情绪,改变行为方式。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控制想法,疏导情绪,改变行为方式。 学习目标: 通过行为方式模型反推,洞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由此来控制行为。

开场: Hello,大家好。我叫刘粤,大家也可以叫我光头刘。现在职业是培训和教练。梦想在三个月后成为一名三级拆书家,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我们来拆解的片段来源于《关键对话》这本书。在开始之前,我们现在分一下小组,等一下方便讨论好吗?

各位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因为某个事情,自己的情绪突然就来了,行为失控,事后后悔不已。比如说:你突然被老板叫到办公室训了一顿,你非常窝火,因为这个事情不是你负责的,你只是协助其他同事而已。所以你控制不住自己找到了那个同事,抱怨了一通,结果双方非常不愉快。事后,你后悔去找同事争执了,其实也不关他的事,大家都是在做好本职工作而已。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情绪的产生呢?特别是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自己的情绪似乎越来越难以控制了,怎么办?

情绪的失控,不仅影响了办事的效率,最严重的是破坏了人际关系。有些时候,你尽管想去弥补关系,但是却于事无补,最终无奈接受现况。

《关键对话》这本书提炼出了行为方式模型,并给出了反推方法。跟随我本次完成RIA后,学习者能够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并通过行为方式模型反推,洞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由此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坚持下去,对于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请你仔细阅读表格中的选项,回想自己过往的经历,给每个选项打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总共有5道题,大概一分钟。待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评估一下自己的现状。


图片2.jpg

这个测试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如果总分低于15分,那么情绪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可能已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如果总分高于15分,说明你有一定的方法能够帮助自己管理情绪。如果你高于20分,那么恭喜你,你是情绪管理的高手了。

 

邀请分享:

学习者:分数有点低。

1、 基本没有做过情绪反思;

2、 我经常后悔;

     3、  我没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分发一下拆页,各位3分钟时间阅读,阅读完毕后示意我一下。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取几个关键词。如果大家已经阅读完毕,请示意我一下。谢谢。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刚刚大家阅读了原文片段,文中提到了一个行为方式模型,哪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回答:

1、  所见所闻

2、  主观臆断

3、  形成感受

4、  展开行为

请问这四个步骤是什么样关系,是并列的还是递进的?

 

学习者回答:

是因果关系的。


22222.jpg

我们来看一下我画的这个图,故事有点夸张,但是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这个模型。看到有人在拉扯,我们主观臆断为抢劫,然后我们情绪就高涨了,由此引发了我们的行为。这样的误会我们经常遇到。我们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

 

这个模型让我们了解了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与所见所闻无关,和我们自己的主观臆断有关。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就会形成不同的感受,也就是情绪。

注意书里的那句话:如果能构思不同的情节,我们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重新思考或重新解读等方式,我们就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绪。

 

那么,如何控制自己的想法呢?拆页里也给出了一个反推的方法,哪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回答:

1、  行为:反观自己的行为,是否是对抗性的?

2、  感受:是什么情绪导致我的行为?

3、  想法:产生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4、  见闻:这种想法有依据吗?

 

很好!是的,让我们停下当前的做法,反推整个过程,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然后反省思考,通过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达到控制我们行为方式的目的。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现场演练。有这样一个具体的场景,需要大家应用我们刚才学习的行为方式模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老板安排小明撰写公司的一篇宣传文稿,小明需要到各个部门找负责人索要相关资料。结果每一个负责人都说手头上事情多,晚点再把资料给小明。结果一天下来,小明什么资料都没有拿到。老板在下班前问了一下进度,知道情况后,什么也没说就直接走了。小明感觉老板对自己很失望,自己情绪就上来了,把本子砸在桌子上,气冲冲地离开了公司。

 

小明刚好在路上遇到了刘教练,找刘教练抱怨起来。刘教练听了小明激动的表述之后,决定使用行为方式模型帮助小明管理情绪,平复下来。

 

每个小组两个人,一个人扮演小明,一个人扮演刘教练。刘教练反推行为方式模型对小明进行引导提问,帮助小明找到可以改变的因素,达到控制行为方式的目的。小明则根据自己的实际体验去回答刘教练提的问题,大家把对话的剧本写下里。

5分钟的时间。现在开始。

 

那一组小伙伴来表演一次引导过程?2分钟时间。


学员A:小明,你看起来情绪很激动,还摔了书。

学员B:是的,我心里难受郁闷;

学员A:为什么呢?

学员B:领导安排的事情我没完成,我觉得领导觉得我办事能力差,没有被认可;

学员A:你觉得这个想法你有依据吗?

学员B:每个部门都不理我,都说忙。

学员A:大家忙就是不重视你吗?

学员B:不完全是。我看看明天有什么办法去处理这个事情。不一定是大家不喜欢我,而是办事方式的问题。

 

好的,表演得非常好。

 

其实刘教练就是我们内心对话的另一个自己是吗?

刚才小明从一开始的情绪很激动,到后面冷静下来找到了原因,并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是因为刘教练使用了这个模型。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身边并没有人会来帮我们做引导。我们更多地是要在内心世界里,找到另一个自己来给自己做引导,对吧?大家觉得这个方法是否能够帮助到自己呢?


好的。接下来我布置一个任务给大家。即使我们已经知道因为我们的想法导致了我们的情绪产生,但要掌握这个知识,并形成习惯还需要有大量的练习。所以,事后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个模型,拆为己用。

 

接下来的一周里,请你刻意纪录你产生负面情绪的每一个场景,然后试着拿反推分析的问题问问自己,找到可以改变的因素,纪录在本子上。一周后,也就是9日,在拆书群里分享你的复盘案例。


好的,我们的拆书就到这里。

最后请大家用便签写下想对我说的话,谢谢大家今天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