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儿童技能教养法》 所属活动: 来听埃里克森教练孟刚讲沟通的艺术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亲子沟通 学习目标: 转换方向,把“不要”变成“要”

开场: 拆书帮的小伙伴们,晚上好!很高兴今晚有机会能跟大家分享我喜欢的拆书片段。正式做个自我介绍,我是Ruth,曹瀚月,三个标签:1、拆书帮的超级铁粉,见人就说拆书好,即使第一次见面的人一听我讲拆书帮的事情,从我的眼睛都能发光,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对此我中的毒不浅呀;2、喜欢打卡,凡事能用打卡搞定,绝不想第二个招;3、培训咨询小白,希望能成为一个好的顾问。
【拆书介绍】拆书是一种性价比超高的读书和应用方法。拆书的目的是拆为己用,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这与我们自己在家看书有啥区别呢?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看书大部分人更像是在观看阅读,真正能把书上的知识活用起来还是不多的。而拆书当中的拆书法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标准流程,就像我们减肥过程中的那个称,有了清晰可量化的过程。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RIA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拆书帮就是拆书法学习爱好者社群,帮主是拆书法的创始人赵周先生,在全国各地的社群组织就叫拆书帮分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把“不要”变成“要”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了,当你用“不要……”来要求你的孩子时,通常都是没有效果。你跟他说:"别这样!“他却还在继续,把你的话当成耳旁风。

      ”不要喊叫!“

      ”不要扔东西!“

”别踢了!“

”不要玩你的饭!“

”不要欺负妹妹!“

    这些”禁令“除了效果不大或者几乎无效之外,有时候甚至还会刺激孩子故意跟你作对,故意继续这样做。但是,如果你能够直接告诉孩子你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那么孩子会更容易服从。因为,当你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时,他就没有被指责的感觉,也就没有抵抗的需要。我把”不要做……“转变成”去做……“简称为”把“不要”变成“要”“。以下是几个例子:

     ”不要对我嚷嚷!“--”要温和地讲话“

     ”不要乱扔东西!“--”把它们收到你旁边“

     ”别踢了!“--”把脚放好。“

     ”不要玩你的饭!“--”要规规矩矩地吃饭。“

     ”不要欺负妹妹!“--”要好好对待妹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ok,相信大家都已看完这个原文片段,接下来请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我这,听我用咱们这个RIA便签法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WHY)之所以我会选这个片段来分享,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需要不断成长的孩子,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用更科学而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来对待他们。当我们看到孩子的缺点和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一直坚持用指出问题的方式来希望对方有所改变,不好意思,由于人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意识,当你指出缺点问题的时候,孩子不会发生改变,孩子会抵抗和狡辩,很多时候,还会引发亲子大战。这个时候,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呢?父母的一番好意,孩子怎么就不能接受呢?文中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棒的办法,难的是需要咱们大人有一个思维转换的能力,把谈话的焦点从”解决问题“转变为”学习技能“去教导和沟通,用“不要做……”转变为“去做……”句式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吧,我家孩子3周岁多,这是一个令你会不断头大的阶段,很多时候孩子很有意愿做,但是她能力有限,就是做不好,甚至是一塌糊涂,完全是个破坏大王。你经常会很难控制,对于她的很多行为都会让你完全失去理智,然后就会陷入一个情况是:各种对她的限制性要求的语言,例如,吃饭不要挑食,不许打阿公,不要跪在地上,等等……我会发现孩子对于我这样的语言完全无动于衷,甚至还会和你对着来干,比如你让她不要打阿公,你刚说完,她立马过去就是一拳,还笑嘻嘻对着你,让你很是抓狂,这样的讲道理对她来说好像更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呢。所以当看到这本书以及这个片段之后,我就不断地去尝试用这个工具,第一是把“问题”转换为“技能”,例如这个打人这个事情,问题是打人不对,转换为技能的话是孩子需要学习和别人正确的沟通方式以及发现这个事情不好玩。第二是当她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用“不要去打阿公”转变为“去和阿公击个掌,看看谁的力气大”

【A2】今天和大家分享之后,这个方法是经常都可以用到的一个工具,我会把这句话做成图片放在手机屏保上,这样可以不断的提醒自己去注意和孩子的沟通的时候,需要用这个的方式;希望通过我的今晚的分享,大家和我都能去使用这个方法,在亲子沟通方面咱们一起成长。比起要求,不如给孩子相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