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拆书帮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二级拆书家豆子,是一名高校的老师,同时也是一名职业生涯规划师。说起是什么契机让我从一名普通的老师转型成为一名生涯规划师,这个机缘就来自于我手上这本《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场景介绍法】【事件】我想问问看现场的伙伴,面对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对各种各样现象级IP的火爆一时,面对市面上玲琅满目的能力提升课程、技术,大家是不是感觉到焦虑?似乎学习这个事情一刻都不能停,仿佛只要一停下来,就会被滚滚而来的后浪给拍死在沙滩上。【提问】那我们现在学习、提升的效果好吗?效率高吗?有没有那种累个半死但好像提升不明显的无力感?
【影响】其实,对于我们职场人来说,时间、精力都有限,工作时间内被绩效追着跑,下班回家可能还要照顾孩子和家人,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能力的提升更需要高效率,那,是时候来一些能力提升的套路了。
【解决】在这本书里,就给到了我们这么一个高效提升能力的套路。首先它把“能力”这个复杂的概念细分成知识、技能、才干三个核心元素,还给出了针对这三个元素的快速提升方法;然后,再教我们如何有效的将我们拥有的能力表达出来,以获得他人的认可。想试试吗?高效提升能
我们常说的高手,到底高在哪里?他们如何修炼能力?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天赋,为什么有些人在方方面面都强?
【原文what】拆分开来,任何能力都能分成:
知识:我们知道和理解的东西,广度和深度是评价标准。
技能:我们能操作和完成的技术,熟练程度是评价标准。
才干:我们无意识使用的技能、品质和特质。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无评价标准。
我们把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成为“能力三核”。
【原文how】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能力三核,比如你现在看到的文字,就需要这样的能力三核:
知识:生涯理论知识、多年积累的案例、大量的阅读
技能:写作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概念化能力、数据收集、沟通能力(如和插画画手)
才干:好奇心、幽默感、求真
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要拆解的第一个片段就来自本书第4章“能力:走上高手之路”。希望大家在跟随我用RIA拆解完这个片段后,【被观察到的行为】能清晰区分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知识、技能与才干,【具体内容】并能有【完成程度】针对性的为自己制定一个能力提升清单。
I:
大家读完这一段,印象最深刻的关键词是什么呢?(能力、能力三核)。是的,在这段文字里,作者将平时大家经常提及的能力,细分成了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知识、技能与才干。
首先,知识是我们知道、懂得的东西。大家想想看,我们有哪些知识呢?(各种知识名词)是的,这些都是知识,大家有没有发现知识的一个共性,都是什么词性呢?(名词)嗯,是的,所以以后我们要辨认能力中的知识要素,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看它是不是一个名词。那我们都能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知识呢?(读书、听课、看公众号…)嗯,很棒,通过这些方式我们都可以快速获取知识。所以知识的获取其实是最容易的,还记得我们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嘛?那就是典型的快速获取知识。
其次是技能,它是我们能操作和完成的事情,往往需要在做中呈现或靠结果来呈现。大家能举举例子嘛?(销售、写作、沟通…)我们发现技能通常是什么词性?(动词)嗯嗯,确实如此。我们平时要怎么去提升我们的技能呢?(练习、刻意训练、找师傅)是的,不同于知识,技能的训练不能“临时抱佛脚”,而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不断提升才能熟练掌握。比如,我们看了一篇关于“如何游泳”的文章,只是知道了关于如何游泳的知识。但如果要真的掌握游泳技能,那还真的要到水里扑腾扑腾,甚至呛两口水才行。对嘛?
现在我们再回想一下,平时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这个人管理能力强,那个人写作能力不错,跟今天我们讲到的能力是一回事吗?嗯,是的。平时我们说的管理能力、写作能力,都不是能力,而只是能力其中的一个核心要素——技能。而正因为我们经常把技能等同于能力,从而常常忽视了能力的其它两个元素,尤其是最后一个元素——才干的磨练和积累。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才干,它是我们在天赋基础上习得或长期训练而形成的个性、品质,常常会无意识的呈现出来。我们能举几个例子吗?(提示大家,平时身边的人如何评价我们:幽默的、亲和的、认真的…)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形容我们个人才干的词,通常是什么词呢?(形容词)是的,一般我们形容一个人的才干,总是会说,他是怎样怎样的,比如他是亲切的,他是一丝不苟的等等。那么,才干如何得到?(大家思考,不一定有答案)其实啊,才干的修炼比知识、技能都要难很多,一来,才干必须与知识、技能组合起来,才能为人所察觉。比如,一个亲和的人什么时候才会让大家知道他的亲和呢,他可以因为有教学的技能而成为一个亲和的老师,也可能因为有护理的技能成为一个亲和的护士;同时,才干的形成,还需要我们在别人面前反复的呈现出这一特质,在别人脑海里把我们与某一个才干“绑定”,这时候,才是真正拥有了这一才干特质。
现在,大家对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是否都清楚了呢?我们以一个拆书家为例,他需要什么知识?(广泛阅读、某些行业的专业知识…)又需要什么技能呢?(演讲、归纳、沟通、分析)有哪些才干可以帮我们成为一个有特色的拆书家呢?(亲和的、幽默的、严谨的、积极的…)。哇,大家对能力三个要素已经能很清晰的进行分辨了,那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来有针对性的制定能力提升计划来打造这三个要素。接下来我会给出我的方式,它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伙伴,但是大家不妨先参考我的方式试试看,在尝试的过程中再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调整。
首先,为知识的积累,看同一的主题三本书。
第二步,为技能的修炼,订出三件要去做的事,即一些能快速提升技能的事情。
最后,为才干的打磨,找到三个去加入的圈子。这里解释一下,加入圈子可以快速扩大视野、发掘机会,从而建立起个人的才干印象哦。
A2:
大家有没有最近特别想提升的能力?比如想提升拆书能力成为拆书家,或者提升培训能力成为更优秀的培训师?
【伙伴分享-需求】
成为培训师、做拆书家、做个称职的新手妈妈……
【布置特定任务】那么,我想请大家在接下来的三天完成两个任务,首先,分析下我们的目标的能力三核,比如就像刚刚我们一起分析的,一名拆书家需要哪些知识、技能与才干;第二个任务,为这个目标制定一个能力提升清单,内容包括:
1.要看的三本书:
2.要做的三件事:
3.要加入的三个圈子:
大家清楚了嘛?还有什么问题吗?(答疑)
欢迎大家完成任务后发到咱们的群里哦,大家一起来高效能力提升!
【伙伴分享-自己的分析】
作为一名培训师要具备的:
知识:培训内容相关知识
技能:演讲、课程设计、课件制作、沟通、时间管理
才干:亲和、开放
能提提升清单:
要看的三本书:《魏思曼演讲圣经》《课程开发与设计》《PPT设计与演讲》
要做的三件事:与5个不同行业的培训师交流、去听TTT的课、整理自己的个人介绍(品牌化)
三个圈子:本地的培友会、行业的圈子、自由讲师圈子
【原文案例】
以家庭妇女重返职场为例,很多女性生完孩子,重返职场,都面临尴尬的局面:过去的职位不太喜欢,或不再适合职场妈妈;新的职业看上去门槛很高,自己缺乏专业能力;离开职场的两年间,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觉得自己跟不上节奏,于是只好不甘心的重回家庭。
其实职场妈妈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翻译。因为生孩子前后一年,实在是一个负责的多边关系、高难度、多任务团队管理项目,妈妈正是这个项目的产品经理加项目负责人。比如说,你迅速读完了《怀孕大全》《如何成为新妈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类的育儿书,还自修了发展心理学,这叫“快速学习能力”。你需要在一天时间里起床、喂奶、做饭、洗衣服、晾衣服、睡午觉、看书、发呆、换尿片、打电话、上网、买菜做饭、洗碗……这是不是“多任务管理能力”?你管理家庭花销,洞悉各种水费电费物业费,精通各大超市和菜市场价格动向,在各种网站比价购买各种婴儿用品食品,还不忘了给老公在能送话费的时候充钱,这叫“预算与财务管理”。你每天和婆婆就育儿理念方面做出艰苦卓绝的斗战,但是又不能撕破脸,还要保护丈夫的面子,这是不是“高难度多边会谈”?做妈妈的晚上,你需要每两小时起床喂次奶,没睡过一个好觉,孩子走路前你需要时时刻刻抱着,练就一双汉子般的臂膀,这是不是“高度责任心”?有没有磨练你的“耐力和毅力”?
从这一点来看,任何一个称职的好妈妈,都已经是伟大的项目经理。你需要的只是把你的经历转化成对方能听懂的语言。
学习目标:
【强调两个片段的逻辑-递进】通过刚刚的拆解,我们已经能很好的辨认不同的能力,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提升。接下来,我们要拆解的第二个片段仍然来自本书第4章。希望大家在跟随我用RIA拆解完这个片段后,【可被观察到的行为】能使用能力翻译的【具体内容】三步骤“理解-转换-表达”,将我们提升后的能力【完成程度】有效的表达出来。
I(自测表):【量表解释】
好嘞,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答题情况哈。有总分在40分以上的朋友吗?那如果你的总分在40分以上,说明你真的非常擅长来展示自己,而且不是自以为是的展示哦,你的展示能让大家听懂。所以,大家会在一些关键的时刻想到你,从而给你带来很多宝贵的机会。
那有没有总分在15分以下的朋友呢?如果有的话,也不用担心哈。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片段,可能会帮助你,让你学会更有效的展现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自我展示者。
I:(片段)
我们今天有几位职场妈妈哦,看了这个片段是不是挺有感觉的?【互动】那大家看了这个片段后,哪个关键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能力、翻译、转化)是的,这一个片段用咱们非常熟悉的职场妈妈的例子,在跟我们讲述什么是“能力翻译”。
那,什么是“能力翻译”呢?【概念讲解】首先我们来看看翻译的定义: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或者说,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那么,不难理解,能力翻译,就是把我们熟悉对方不熟悉的领域的能力,转换成对方熟悉的领域的表达方式的过程。【类似概念】“能力翻译”不同于一般的“能力解释”,能力解释,就好像是名词解释,只是一种说明,而在这种说明中如果不带入对方的理解情境,对方还是很难理解。【类似概念的例子】比如原片段中说到的咱们的新妈妈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学完很多育儿书籍,如果用“能力解释,那就要给对方HR说清楚,育儿能力具体有些什么内容,可以达到让宝宝身心健康成长。相信HR仍然会无感。而从“能力翻译”的角度看,这个能力在育儿领域内,是为了孩子修炼当母亲的技能,但是转换到职场内,就成了职场人士一听就明白的“快速学习能力”。这样转换一下,是不是马上就有了“职场气息”啦?如果大家还是不太清楚的话,我用一个教导学生改简历的例子,给大家进一步解释一下关于能力的翻译。
我有个学生,属于学校里的乖乖女。其实乖乖女是比较好听的说法啦,她呢,属于我们常说的那种小透明。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不拔尖;平时业余爱好不多,也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在学生会,做的是最不起眼的“办公室”的工作,整理整理资料,安排一下老师办公室的卫生打扫。现在乖乖女面临找实习单位,看着别人的简历上让人印象深刻的各种特长和校外工作经验,自己愁得不得了。“我好像没有什么拿得出手可以写到简历上的啊,老师,怎么办?”
虽然我心里想着,这时候着急,早前干嘛去了。唉~但毕竟是我的学生啊,总还是要帮她想想办法。于是,我问她:“你在学生会办公室工作的时候,觉得最难的是什么?”她想了想,说“其实工作都挺简单的,就是刚刚开始整理那些资料的时候,因为类别太多了,看着都头大。我找了之前办公室工作的学姐教我了分类整理的方法,学了之后用起来挺顺手的,也就没觉得难了”。
听到这里,我脑子里灵光一闪!大家听出来了嘛?其实,我们这位乖乖女并没有意识到,在她看来简单的“整理资料”的工作,已经是一种可以体现在她简历上的能力了。于是,我帮她继续“理解”这种能力。
“你能再回忆下,整理那些资料的步骤吗”“哦,这个挺简单的。首先看一下这份文档属于院里哪个部门的。是学生线还是教务线,还是科研线。这就可以大概知道放到哪个柜子。然后再根据文档内容类型,比如是上面的通知,还是整理的资料,还是填写的表格等等,进入到对应不同的文件夹。最后,把这份文档的大致内容,分别填写到文件夹的索引表和excel表格的索引表。就完成了。”乖乖女回答的很顺畅。
大家有没有发现,通过回忆这个资料整理工作的流程,乖乖女把这一能力的理解从“无意识”状态,变成了“有意识”,也就是完成了能力翻译的第一步——能力理解。
接下来,我让她拿出她的目标实习岗位——资料员的一份招聘启事,让她看看那些要求中,有没有一项跟她做的这个资料整理的工作很像。这时,乖乖女才惊讶的发现,原来资料员的岗位职责里的第一条就写着:1、负责内部资料整理。通过把已有的能力与现实工作的要求进行对比,我们一起完成了能力翻译的第二步——能力转换。
【重点讲解】下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我们要想想如何表达这个能力,让招聘方能看懂了。光写“有资料整理能力”,这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最后,乖乖女的完成版本是“资料整理能力:在学生会办公室工作两年,负责整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等不同管理文件,对文件进行分类归档存放并建立索引。通过优化索引excel表格,提升文档查找效率,将文档查找的平均时间从3-5分钟缩减到1分钟以内。”我们今天在场的HR也不少哈,各位资深的职场前辈看看,这么写,你是否会认同这位同学拥有“资料整理能力”了呢?
哈哈,谢谢大家的肯定。【概念步骤how】那到这里,我们就完成了能力翻译的第三步——”能力表达”。【重点讲解】这一步中的重点是,说细节,尤其一些数据,如例子中的“3-5分钟” “1分钟”,都是非常好的佐证。我们再回过头看看能力翻译的定义——把我们熟悉对方不熟悉的领域的能力,转换成对方熟悉的领域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在这个案例里,我和乖乖女熟悉HR不熟悉的领域,是学校学生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而对方熟悉的领域,是公司内部资料整理。完成这样的翻译后,HR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乖乖女的能力是符合他们的要求的,从而为自己的求职增加一枚重要砝码。【明确边界】当然这里我们也要强调一下,并不是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去做能力的翻译。如果对方恰好对我们的领域有所了解,就无需多此一举了。
好了,我们总结一下,能力翻译的三个步骤好嘛?第一步,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回忆使用这个能力时的步骤或场景来完成;第二步,转换能力,可以通过与目标领域的目标能力的类比来完成;第三步,表达能力,记得说细节。
A1:(自测表)
首先,我们先要看看我们现在对于自己的能力的展现情况如何,我们是一个优秀的自我展示者吗?
(做自测量表)
自测量表
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一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
(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5分代表完全符合)
1.做自我介绍时,我能很清晰的说出自己的特长。 | 1 | 2 | 3 | 4 | 5 |
2.我的自我介绍会给陌生人深刻的印象。 | 1 | 2 | 3 | 4 | 5 |
3.我的年终总结,能让领导/上司对我赞赏有加。 | 1 | 2 | 3 | 4 | 5 |
4.提到某种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身边人都会想到我。 | 1 | 2 | 3 | 4 | 5 |
5.我知道如何把简历写得符合HR的胃口。 | 1 | 2 | 3 | 4 | 5 |
6.对不同领域的人,我知道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我的工作内容。 | 1 | 2 | 3 | 4 | 5 |
7.对不同背景的人,我知道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我的能力。 | 1 | 2 | 3 | 4 | 5 |
8.我知道自己的哪个能力能应用到某个新的领域。 | 1 | 2 | 3 | 4 | 5 |
9.上司给我布置的工作,几乎都是我擅长的。 | 1 | 2 | 3 | 4 | 5 |
10.朋友请我帮忙的事情,几乎都是我擅长的。 | 1 | 2 | 3 | 4 | 5 |
总分: |
A3:
通过这个片段的拆解,大家清楚如何完成从A领域到B领域的能力翻译了嘛?那大家对能力的翻译,还有什么疑问吗?或者,刚刚提到的能力翻译的三个步骤,大家对哪个步骤还有疑问吗?
【伙伴提问】:在转换这个步骤还是不太清楚。
好的,谢谢XX,这个问题很好,【提问式反馈与回应】我跟你确认下,是如何进行“能力转换”这个步骤,你觉得不够清晰,不知道具体怎么完成,是吗?
【伙伴确认】:是的。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能力转换。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是的,今天在咱们的拆解片段里并没有具体谈到如何完成这一步。其实,完成“能力转换”这个步骤具体的方法蛮多的,我们等下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完成“能力转换”这个步骤,有哪些具体可行的方法,可以吗?我会给到大家7分钟的时间来准备,然后再请大家来分享。
(分组后,7分钟讨论)
哇,大家讨论得都很热烈啊。那现在我们请每个组派个代表来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在完成“能力转换”这个步骤时,可以采用的具体方法。
【伙伴分享】
李炜:找一个人来做这个能力翻译者,也就是这个人他既懂我的领域,也懂对方的领域,他应该就很能看到我的能力在对方的领域应该怎么描述。
吴岩:基于对方年龄段、领域的表达中会用到的关键词,来描述。
A2:
谢谢大家的分享,这些具体方法听上去都很棒啊!那请大家想想看,刚刚我们总结出来的具体方式,未来都可以用在哪些生活或者工作场景里面呢?比如咱们甜甜哈,要说服自己的婆婆,自己不但是个好的作家,还会是个好的妈妈,这个时候要是跟婆婆讲写作估计婆婆不太懂,那怎么说呢?这个场景可能就是甜甜回头要面对的。大家最近的一周里,会有可能遇到这样类似的场景吗?
【伙伴分享】
美林:我下周要开始准备拆书过级,然后就要做自我介绍。我做的绩效审核工作有点专业,需要转换成大家听得懂的能力。
李炜:我来参加拆书帮,锻炼拆书的能力,但是这个我同事完全听不懂,甚至有人说这是个什么组织,不是传销吧。我哭笑不得。我要想办法转换一下这个拆书能力让大家听得懂。
好嘞,大家分享的这些场景都是我们生活、工作中可能会碰到的。那现在,我想请大家根据刚刚自己分享的场景,或者从刚提到的场景中,任选一个场景,来编一个未来可能发生的小故事。这个故事需要包括:
1.故事角色分工
2.基于能力翻译的三步骤,以及大家提出的那些具体可操作的方式,来设计故事情节。
3.角色之间的对话。
参考格式,我已经附在拆页打印稿中提供给大家了哦。
我们现在有10min左右的时间来编写。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来讨论,可以嘛?
(10min剧本编写,巡场指导)
【伙伴分享剧本】李炜(小学老师)
时间:明天课间的时候
地点:教师休息室
人物角色:我、我同教研室的同事
背景:同事看到我发了参加拆书帮的朋友圈,不知道这是在干啥,聊天中提出来。
对话设计:
同事: 炜炜啊,你那个拆书能力,到底是什么能力啊。我第一感觉就是把书撕了诶。
我:拆书能力啊,就是能把书上看到的学到的,应用出来;而且不但自己用,还能带着别人一起用的能力。
同事:还是不太明白。
我:这么跟你解释吧。我们上复习课的时候一般怎么上的。是不是先讲一个知识点,然后讲大家容易错的题,然后告诉大家错的题错在哪,应用我们学的知识点的解题方式,要怎么改这个错题。是这么个思路吧。
同事:是的啊,差不多是这样。
我:这其实就类似拆书的能力啦。首先要自己理解书上的知识,然后反思自己在这个点曾经怎么做的,尤其是之前可能做错了的地方。接下来去尝试想想看,如果这个曾经做错的情况再出现,要怎么利用书上学到的这个知识来纠错。这么说是不是清楚些?
同事:啊!原来是这样啊!理论运用于实践,哈哈。
我:是的是的!有时候我还会搞个脑内小剧场,让这个场景在自己头脑里“演一次”。特别有意思。
同事:听起来这个能力好强悍啊,对带学生也挺好的!下次,你也带我去拆书帮看看吧。
我:没问题!
【结语】:
大家在剧本编写过程中,应该已经感受到了能力翻译的强大力量吧!通过“理解能力-转换能力-表达能力”来做好能力翻译,能大大提升我们的沟通效率,从而让我们更有效的进行自我能力展现,从而赢得更多可能性与机会?
把我们的经历转化成对方能听懂的语言,一起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