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金字塔原理》 所属活动: 长沙麓山分舵4月20日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结论先行的表达顺序 学习目标: 能够理解和运用结论先行的表达顺序

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黎甜,我今天是2-1的拆解,拆的书籍是《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是一本经典的讲述逻辑结构和运用的书。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逻辑思维,它包含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等基本结构。这套思维工具能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沟通交流时,帮助我们抓住重点、搭建框架、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我们能够运用在思考、写作、表达等方面,提高自身的逻辑性、条理性和效率等。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金字塔原理》P17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理清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写出条理清晰文章的最重要方式,而清晰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先总结后具体的表达信息,你必须记牢。

受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一句一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就会自动从中寻找共同点,将你所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们的表达应该符合“自上而下的表达顺序”,也就是先说结论,再来说具体的细节。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大脑是逐句理解话语的意义的,比如我说“我饿了”,请问我接下来会说什么呢?对,“我要吃饭”,“有吃的吗”等等,这就大脑的逐句理解,如果我说“我饿了,我们出去跳绳吧”,你会不会感觉我是神经病?你看“我饿了”和“我们出去跳绳吧”单独成句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因为我放在一起,成了前后句,你就认为我有精神疾病。这就是大脑逐句理解的功能。

所以我们不预先告诉对方我们这段话有什么逻辑关系,对方就会逐句理解,句式越长,信息量越大,对方大脑就会越疲劳,接收效果就差。而且这个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出现理解误差。举个例子:一个帅哥经过一个美女的时候说“美女,前面有沟”,美女看了眼自己胸前的波澜壮阔,回了句“流氓!”,然后往前一步走,掉进了沟里。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说明了一个问题,每个人对信息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带上前后句的场景,理解不一样就会引起误差,导致结果的背道而驰。

我们要避免这种大脑疲劳和理解误差,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先说明我的结论,这样就不用对方逐句理解,也不会理解错了方向。比如小帅哥提醒美女前面有沟,只要加上结论,美女就一定不会理解错误:小心,前面有沟!

表达的顺序:第一,先说结论(我们这段表达的目的);第二,再说细节(为什么,怎么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有没有因为先表达的是细节或者原因(比如跟老板汇报工作的时候,先说了很多的数据、现状和问题,没有先说汇报的目的是什么),而导致对方误会或者没达到预期效果的场景?

学习者案例记录:

案例1:跟正在旅游的领导确认竞聘会议时间,表达的是:您周五旅游才回来,会议室只有上午有时间,那个参会的女生要在本周完成竞聘,否则会影响她的晋升时间和工资核算…领导说:你直接告诉我怎么做!

案例2:某部门提交调薪审核,公司调薪审核要符合三个条件,该部门都未达标,在进行该项审核结果沟通的时候表达的是:这个部门的薪资额度是X,实际使用是Y,没有达到规定的额度要求,业绩月均达成要人均两单,该部门只有人均1.5单,还有员工和主管的比例是…

该部门领导说:你能不能更具体更详细一点的分析?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大家刚刚分享了不成功的经历,那么结合我们今天分享的结论先行的表达顺序,再次回到这个场景,我们可以怎样优化表达呢?

学习者案例记录:

案例一:竞聘会议时间定在周五上午9点半,您看行吗?您周五旅游回来,会议室只有上午有时间,该竞聘需要在本周完成,所以定在这个时间!

案例二:您部门的调薪审核结果是不能通过,因为调薪有三个指标,这三个指标都没有达到,所以需要后期达到指标的时候才能通过:第一个指标是薪资额度达到X,您部门实际是Y,第二是业绩月均人均两单,您部门实际是1.5单,第三是员工和主管比例不符,您这边要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