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结构思考力》 所属活动: 北京宇宙中心分舵第169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如何用“结论先行”清楚地表达你的观点 学习目标: 运用结论先行方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开场: (F) 今天我要拆的书是《结构思考力》,作者李忠秋,是一名职业讲师,为众多500强企业提供过结构思考力的培训。在这本书中,他给我们介绍了结构化思考的五大步骤。(A)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源自《金字塔原理》,但它比《金字塔原理》更通俗易懂,而且有丰富的本土案例,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将结构化思考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B)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汇报工作、会议发言时被打断,滔滔不绝讲了半天对方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本书介绍的结构化思考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它可以提高你的沟通效率,让你的思考更清晰、表达更有力、工作更高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结论先行”的表达方法,现在请大家阅读一下手中的片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的上司对我特别不耐烦,每次汇报工作或者会议发言时他都打断我的话,真是郁闷!”

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版本。

“我们的这些干部每次找我汇报工作,就在那里说呀说的,经常是听了15分钟也没听明白他们到底想说什么事情,只能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打断他们!”

上述情况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发生,问题的核心不是我们的上司不耐烦,而是如何提高沟通的效率?如何既能清楚地表达你的观点,又能让对方准确快速地把握你的观点?

那么怎样消灭你上司的“不耐烦”呢?(注意我说的不是消灭不耐烦的上司……)

消灭上司的“不耐烦”,从“结论先行”开始。

图片1.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了,大家都看的差不多了。片段中提到的“结论先行”,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开门见山,先说结论,亮出你的观点;第二步,细说理由,阐述观点;最后,再进一步总结你的观点。这三个步骤合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总-分-总”结构,这里的第一个“总”,就是“先表达中心思想”。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的是“分-总”的结构,也就是先谈细节,最后给出结论。比如先谈事情的发展经过,最后说现状;先汇报工作流程,最后说成果;又或者先一堆理由,最后才表明目的。【不这样做的后果】这样很容易让对方不耐烦,如果他迟迟等不到你的结论,他就会打断你。另一方面,很容易把自己绕进去。当我们从事情的源头说起,越说越多,就会被一堆细节性的内容所淹没,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结论。

有一次,我向人请教一个问题,等我详细地谈论了我的问题后,她问我,“你的问题是什么?你说你有一个困惑,结果你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我不知道你想问的是什么”,瞬间我就懵了,最后也没能说出我的问题是什么。那个时候我陷入细节的阐述中,把自己绕进去了,而忘记了原来的问题是什么。

所以,我们在开始表达之前,要先明确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结论是什么,让“结论先行”,特别是在工作沟通和商务会谈的时候。

在书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小学老师给一个家长打电话,上来先说你家孩子今天上学路上遇到一条河,家长一听立刻紧张了,赶忙问“然后呢”;老师又说有个同学落水了,你家孩子见义勇为跳下去救了,家长更紧张了,赶忙再问“然后呢”;这时,老师才说你家孩子把同学救上来了,学校决定给他颁发小英雄奖,家长总算松了口气。如果这位老师使用结论先行的方法,先告诉家长学校要给他的孩子颁奖,就不会让家长提心吊胆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下面请大家分享各自的经验。请大家回忆一下,最近一段时间,当你向一个雷厉风行的领导汇报工作,或者在一次临时会议中发言,或者向一个新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有没有出现过因为目标不明确,说话结论不清晰,而让对方听不懂或者不耐烦的情况,有没有被打断的经历?

学习者分享:

向领导汇报工作,说明今天的订单:今天我谈了五个,两个有戏,一个已经交了钱,另外三个没戏。领导要听的是结果,他不想听订单的情况,各种不确定。你就告诉我这里面哪些能成,他要听的是数字。其他的信息,他没问就不要说,否则会混淆他的判断。


感谢大家的分享,现在请大家结合刚才联想到的经验,相互讨论一下,用“结论先行”的方法重新整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结束语: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应用“结论先行”,让自己的表达更清晰有力 ,提高沟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