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舞象。按照惯例我有三个标签。第一我是个寻宝的人,大家对于我来说就是宝藏,我也希望自己可以认识更多的人去挖掘这些宝藏;第二我是个0-0级的拆书家,这次过后可能就会成为一个1-1的拆书家;最后我是个磨练技能的手艺人,我画了一个打铁的图,希望可以磨练更多的技能,比如说拆书、可视化。
【介绍拆书帮】
可能有小伙伴是第一次来参加拆书帮的活动,对于“拆书帮”和“R、I、A”还不太了解。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拆书帮。
拆书帮是一个基于RIA学习法的一个社群,它是一个公益性的组织。它的使命是在于培养拆书家。
那“RIA”是什么呢?RIA是赵周老师,也就是我们的帮主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它的官方解释是“R”是阅读原文,就是你在一本书里找到一个怦然心动相见恨晚的片段;“I”的话就是用自己的话去复述它、去理解它;“A”的话它其实是两部分,分为“A1”和“A2”。“A1”是联系过去,我自己没有遇到这个片段之前到底做错了什么;“A2”就是下一步行动,既然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那么接下来我要怎么行动。这是比较官方的说法。
不过在我看来,因为赵周老师经常把成人学习比喻成一种看病的过程,所以我有了一个新的理解。
R是去挂号,我们去选一个医院。你有一个需求,你要去找一本书、一个书里的片段,其实就相当于我们去一个医院选择一个门诊,你要知道你要治什么病。
I是去问诊,我们找到了大夫,大夫和我们说了些什么,我们要复述,要说出我们从大夫那里听到了什么。
A1的过程是我们要描述我们的症状。我们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让我们很难受,让我们觉得我们需要读这本书。
A2就是大夫给了我们一个疗效。我们要去制定一个计划去试试一个疗程。之所以是一个疗程,是因为我们的A2有个要求是要尽量具体,而且一个疗程可以尽量短,这样你也好实施,也好修正。
以上就是我的理解。
【讲解原文】
这个拆页其实很简单。它主要给我们传达了两个信息。一个是“自我应验预言就是一种期望”;另一个是我们通过一个四步法可以不断强化这个期望。
“应验预言”它表面上读起来是应验预言,但其实它就是一种期望。你要对一种东西有所期待。而不断强化它的四个步骤,我总结了一下就是四个三个字的词。分别叫“有所想”,你要有所期待;“有所动”,你要为了这个期待付出一些行动;“有所得”,当你为了这个期待做了一些可以推进它的行动时你会有实现自己的期待;当你实现这个期待的时候,你的期待就会“有所升”,就会得到强化。
【举例】
对这四个步骤,我们可以看一下图。
这是微信上一个很常见的表情,他叫小肥柴。他的“有所想”是他想吃肉;为了达到吃肉这个期望,他要“有所动”动,去超市买肉或者做肉,他选择的话就是去超市;当他去超市,他就完成了这个期望,他得到了一个肉;在得到这块肉以后他的期待得到了强化,也许下次他会想“我可以吃两块肉”。
对于这个我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所谓适用边界和前因后果,它看起来是一个积极的循环,但是用的不太好的话也会成为一个消极的循环。
对于“有所想”,你要是有所想的时候我建议是一定要够具体够可实施。你不能说“我要减肥”,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到最后你可能没有瘦,你反而得到了一个不好的循环,我就是一个减肥不下去的人是个没毅力的人。你可以说你要在多长时间内减多少斤。
在“有所动”也要很具体,你不能说“我明天不吃饭”,你不可能一天都不吃饭,可能你早上不吃,中午不吃,晚上受不了了吃了一顿,结果你想说我真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可能你要做的就是“我明天要少吃,要少吃多少”。
当你有了“有所得”,这个有所得,并不一定真的和我们想要的完全一样。这个时候你可以对照初衷,给自己一个打分。知道我完成这个想法的时候做了多少努力和付出,我能不能坚持下去,这个付出有没有超过我的预期。
当你有了这些想法,衡量出你的有所得以后,你可以得到一个更加优质的“提升”,我可以提升的多一点,或者少一点。
【分享A1便签】
我的A1是4月11号我参加了拆书帮的入帮仪式,其中有一个两分钟的自我介绍环节。会介绍我是谁,我和拆书帮的渊源。这个活动本来很早之前就告诉我了。我有一个期望就是,我要很好的回答这个事情,我要感谢所有人,感谢当时在场的所有领拆,然后着重的感谢我的师父。但是我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并没有说什么行动。我只是有了这个想法。我本来想写个稿子,但是只写了开头就停到了那里。结果就是我当时不但超时了,而且表达的很混乱,我没有表达出我的所有感谢,也没有很着重的感谢我师父。
【分享A2便签】
我的A2就是我最后总结了一下我的这个问题。我发现我就是第一步第二步做的就很不好,导致我的第三步第四步很难实现。没有办法让这个循环积极的走下去。“有所想”我只是单纯的想感谢所有的领拆,其实应该具体。我希望我下次可以想清楚,我要先感谢谁,再感谢谁,感谢谁那几个点。我的“有所动”是更希望自己可以提前写个稿子,在演练一遍。
因为我觉得我不可能再入一次拆书帮,我是不会退帮的,所以我没有第二次机会。我把这次经验类比到了当众演讲或当众表达。
下次预计4月20日参加海伦路拆书活动的时候我要申请做主持人,然后按照4个步骤进行一次自我应验预言的练习。
有所想:
是做主持人,在6:50到场带领自我介绍暖场,安排小伙伴便签分享的顺序以及拆书家拆书后做苹果洋葱和点评的拆书家。
有所动:
1、我会提前和peri要活动内容;
2、自己用PS做个活动流程;
3、写个题词稿子,包括介绍自己的哪三个标签、什么是苹果洋葱、让谁来点评谁的分享。
有所得:
活动顺利结束后,我可以对比自己最初的期望给自己的打分,以及现场小伙伴大声墙的评价。
有所升:
评估自己后,给自己的期望做小幅提升,并把期望写在当天晚上的反思日记里。
【结尾】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