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静静,很高兴和大家又见面了。我的座右铭是敢于挑战,勇于改变,并且愿意接受新知。接下来进行我们的拆书活动,先来分组,两人一组。这次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小心进步的刺,牢记自己的目标,做进步的小强。
《自控力》这本书是美国心理学家凯利 麦格尼尔著,由王岑奔翻译。这本书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这本书是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书籍,也是各个拆书社群的经典拆书书籍。 提高自控力的有效途径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为何时失控。如果你总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工作,总是月光,信用卡透支;想放松一下,却总是熬夜上网;一直想减肥,总是挫败,那么这本书就是专门为你写的。自控力能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目标,增强自控力,并作出一系列改变一生的决定。毫不夸张地说,只需10周,你就能成功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即便你没有把意志力挑战当作衡量道德的标准,你也有可能陷入“道德许可”的陷阱。这是因为有一件事被所有人道德化了。是进步!进步是好的,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取得进步是令人高兴的。我们总会恭喜自己——你真是好样的!
或许在恭喜自己之前,我们应该三思。大部分人认为,取得进步会刺激我们获得更大的成功。但我们总是把进步当作放松的借口。在完成某个目标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会刺激人们做出妨碍完成目标的行为。
当你取得进步的时候,你的大脑就停止了思维过程,而这个进程正是推动你追求长远目标的关键。然后,那个放纵自我的声音就会响起来,你就会转而关注那些还没有得到满足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这就意味着,前进一小步会导致你后退一大步。虽然这个观点不符合我们对“完成目标”的看法,但关注进步确实会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这不是说进步本身是个问题,问题在于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感觉。
进步可以激励人,甚至可以提高未来的自控力,但前提是,你要把自己的行动当作努力完成目标的证据。换句话说,你要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并盯紧自己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你要愿意付出更多。人们很容易接受这个观点,只不过我们一般不会这么想而已。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总在寻找停下来的理由。
如何关注对自己的承诺,而不是关注单纯的进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有助于人们做出与自身目标相符的决定。记住我们为什么会拒绝诱惑,这是个很有效的办法。因为当你面对自我放纵的诱惑时,记住这件事会改变我们的听觉。所谓的奖励看起来更像对目标的威胁,屈服于诱惑的感觉并不好。记住理由还有助于你发现并抓住机遇,以便完成目标。
下一回,当你发现自己在用曾经的善行给现在的放纵做辩护时,停下来想一想,你当时为什么能拒绝诱惑。
——《自控力》P84
这个片段听起来貌似违背常识,但人类偏偏喜欢做有悖于人性的事情。所以归纳起来就是进步可能让我们放弃曾经为之奋斗的东西。这是因为,两个自我相互竞争会进一步打破二者之间的平衡。只要我们的思想中存在两个正反方,好的行为总是允许我们做点坏事。
例如,完成学术目标,如果学生们觉得自己已经为复习考试花了很多时间,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就可能花整晚时间和朋友吃喝玩乐。再比如你的待办事项清单,都可能与你事与愿违。你是不是列出了自己所有要做的事情,然后一想到自己一天能做完所有工作,就觉得自己很棒?能列出这样的清单真是让人如释重负。我们把需要做得事当成了自己已经付出的努力,这会给我们错误的满足感,也就是即便你什么都没做出来,但你自己会觉得很有效率。多么可怕的想法啊!
可能出现的异议:可能你还是不认可,进步反而导致退步了,什么逻辑?我想说进步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首先你一定要清楚自己做了什么;
其次,当你完成一个小目标时,你心里要清楚地意识到接下的时间你需要付出更多精力。不忘初心,方能始终;
最后,当你取得进步想放纵自己时,想想你的目标是什么。试着让自己拒绝这样的“奖励”,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拒绝此时的诱惑?
【A2】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1)
拆书家提问设计:
想象一下未来一周你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会做哪些积极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学习某种语言,或者学会理财,记账,存钱。你取得了小进步,这时想想是否放纵自己做一些对你的目标产生威胁的事情。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讨论,并分享出来。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想在我健身有变化时,说不定我会邀请朋友大吃大喝来庆祝我瘦身有效。其实是放纵自己了。
(分步催化2)
拆书家提问设计:
设想一下,下周一你来到健身房,换上运动服,照照镜子里的自己,你想起今天的拆页内容,停下来问自己,我这周的目标是什么?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请在小组内分享你的应用。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就说健身这件事吧,我的目标是一周瘦一斤,那我必须做到每日必上单车课,即便我在期间提前瘦了,但也不能放纵自己,让自己胡吃海喝,因为我知道我需要流更多的汗才能瘦身以至于不会反弹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