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集销售与培训工作为一身的双面娇娃,我叫菲妮。
原文片段:《好好学习》P89~94
记录
提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记录下来。
你可能会觉得困惑,写东西,不是我们日常都做的事情吗?大家都在写,怎么会成为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呢?
是的,大家都在写。可是,写与”记录"是不一样的。我们大多数人的书写,往往是记下会议内容,摘抄读书笔记。然而,这种书写,如果不进行有意识的组织与目的化的话,对学习能力的提升,帮助就很有限。这就像是福尔摩斯说的你只是在看,并没有观察。同样的道理,你只是在写,并没有记录。
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记录帮助学习的第二个方面是记录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是一个挖掘看得见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的过程。
有价值的记录,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记录自己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条件等等。
为什么要记录这么多内容? 因为任何一件事情的发展,都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累加作用。我们当时思考不周全,除了自己对问题理解不透彻以外,可能自己当时的情绪状况、周边环境给的压力,都会加剧问题的严重程度。
所以,如果要复盘自己当初的决策,就不能仅仅记录事情的结论,更要记录可能影响判断的所有因素。
除了记录这些影响因素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所谓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一般而言会记下面几个问题:
1.当时思考时,我考虑这件事情的目标了吗? 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2.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哪些因素了?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 有遗漏吗?
3.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考虑?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4.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如果我们对过去一天经历的事情能够这样进行思考,那么我们的收获就要大得多。经常有人听到我说,我早上反思晨修常常需要2~3小时,他们会很惊讶这么长时间干什么呢?我怎么写日记5分钟就没啥可写的了?
这就是原因。记录的过程,其实是联想、启发、归纳、演绎的大集合,是调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重新理解过去一天发生的事情。而这种通过书写记录、调用知识来解构和重构问题的过程,才是记录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记录帮助学习快速提升的关键环节。
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学会有意识的记录,提高效率
【FAB图书介绍法】
F
《好好学习》是一本讲怎么学习的书,书中介绍了三个技巧,七个能指导我们行动的知识。自成一个体系,读来让人眼前一亮。
A
类似讲怎么学习的书中,这本书是最新的,且举例生动,容易理解。一经出版,就登上各大畅销榜单,豆瓣评分8.2分,被誉为最接近教育本质的畅销书。
B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说明,我们在 “知道” 和 “做到” 间有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所幸《好好学习》可以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从而在“知道”和“做到”间架起一道桥梁。
让所学知识变成你的资产,让学习成为财富积累的过程。
《好好学习》,告别“低水平勤奋”误区,打造高效知识体系。
【I】
这是作者提到三个学习技巧之一的 “记录” 。
适用边界:
当我们想快速提升自己能力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一方法。
按行动建议去做的重要性:
通过及时如实的记录,可以让我们有丰富的材料拿来吸取教训,加速成长。且记录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现更深层的规律。
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是区分 “写”?还是“记录”
“写”是摘抄原文语句,是机械不经过思考的。而“记录”则要求对内容进行有意识的组织,是记录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
在记录自己思考过程中,我们可以试着通过问自己这几个问题来进行记录:
1.当时思考时,我考虑这件事情的目标了吗? 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2.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哪些因素了?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 有遗漏吗?
3.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考虑?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4.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不按这个方法进行有意识的记录,那么容易导致,大脑将很快遗忘,从而导致进步缓慢,或者犯同样的错误。
举例:
我之前是做销售的,经常有客户来工厂审核。客户要求有高有低,有的只简单看一下就好。有的必须进入生产线审查。有次一个客户来,我就带他们去公共区域看了圈。结果对方非常坚定的要进入产线审查,不然就判不合格。于是当场急急忙忙走申请流程,十分狼狈。
但这件事过后呢,我也没进行记录和思考,结果三个月后又出现了一次同样的问题。场面同样非常尴尬。
因为没有及时有意识的记录,导致了半年犯了两次同样的错误,给客户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如果当时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后,我就按刚才的步骤通过问自己来进行记录。
1.当时考虑的这件事情的目标是要让工厂通过客户的审核。2.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公共区域的申请,现在看,不同级别的客户要求是不同的,对于4A级以上客户需进行特别的事先确认审核内容,这部分遗漏了。3.当时如果考虑了事先确认审核项,那么就不用现场急急忙忙走申请流程了。4.因为这个插曲,当时场面很尴尬,给客户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就是因为没意识到不同等级客户要求不同。
通过这样有意识的记录,便不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总结一下,记录是主动思考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有意识的深度思考,避免重复犯错,从而快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A1显像提问】
提问设计:
请大家回顾一下:近两年内,有没有哪件事,由于没进行及时有意识的记录,导致了一些不好的体验,比如重复犯错,比如进步缓慢,比如做了些不好的决策?
比如看了哪本书,没有有意识的进行记录。半年后再看,好像跟没看过一样。
再比如,综合各种因素后给客户报价,但结果丢了单。当时没有记录报价的各种依据。之后碰到同样的情况,失败的概率还是很大。
大家联想一下自己过去两年内的经历,在小组内分享一下。给到大家六分钟时间,争取每位小伙伴都能分享自己的案例。
下面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下自己的案例。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是做老师的,因为评职称,要写论文,论文中需要很多真实的案例,但平时都没写教学反思,也没做案例收集,这个论文我拖了很久,都没写出来。
【A1+】
提问设计:
好,刚才大家都分享了非常棒的案例,接下来我们集体坐上时光机,嗖的一下回到当初。
如果我们应用今天学到的“记录”这一学习技巧。我们将会怎么做?试着用刚才给出的四个步骤。
大家拿起手中的便签,想好后写在便签上。
下面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现在想想,如果回到当时,我会记录平时发生的案例,这样写论文的时候就直接有真实案例可以用了。”
拆书家评论:这位小伙伴分享的非常好,当初因为没有搜集案例,所以导致论文一直没写出来。而如果可以通过刚才问自己四个问题来进行记录,可能会更好,比如:
1.当初的目标是什么?评职称
2.评职称需要写论文,可当时遗漏了搜集案例
3.如果平时注意搜集案例,也许论文会写的快一点。
4.因为写的时候没有案例,所以拖了很久也没写出来。如果回到过去,我会搜集平时发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