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实践篇》 所属活动: 刻意练习,非暴力沟通,停止无效努力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用非暴力沟通法化解冲突 学习目标: 用非暴力沟通的语言表达自己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Jelly牙膏,从事的职业是引导师、团队教练,领域是推动个人发展、组织发展、企业变革。

今天的拆书片段,节选自这本书《非暴力沟通实践篇》。
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大家:
(F)首先,以沟通为主题的书非常多。这一本与众不同的是,它的作者,马歇尔 • 卢森堡博士,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博士,全球的非暴力沟通专家。他有50多年的实践经验,不仅指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方法,消除分歧和争议,实现沟通,他还帮助解决了许多世界范围内的争端和冲突。
(A)其次,《非暴力沟通实践》这本书,是马歇尔博士在2003年出版的一本书《非暴力沟通》的续篇。它延续了非暴力沟通的要义,但思想更成熟,系统而深入地讲解了非暴力沟通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咨询实例,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了非暴力沟通的使用步骤和方法,更具有指导和实践意义。
(B)通过阅读学习本书,读者能够学会如何积极有效地化解冲突、治愈旧日创伤、管理愤怒等。今天我们的学习主题是:“用非暴力沟通法化解冲突”。
活动结束后,希望大家能够在现场使用非暴力沟通法,表达自己的需求。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P216-P217

……我敢预言,永远不听别人对你的看法,你会更长寿,更享受生活。千万不要将之视为针对你。我的建议是,学会与他人对我们说的任何话进行同理连接。非暴力沟通给我们展示了这样做的一个方法,让我们在任何时候,不论他人的言行如何,都能看到他们身上的美。这要求与他人那时的感受和需要相联系。那样,我们就能听到他人在唱一首非常优美的歌。

        我曾帮助过华盛顿州一个学校里一些12岁的孩子,教他们怎么与人进行同理连接,而他们希望我教他们怎么对付家长和老师。他们担心如果敞开心扉,袒露内心的真实想法,不知会得到怎么样的回应。其中一个学生说:“马歇尔,我对我的一个老师就很诚实,我说我不理解,请她再给我讲解一遍。结果她说:‘难道你没听课吗?我已经讲了两遍了!’”

        另一个小伙子说:“昨天我向我爸要一些东西。我试图对他表达我的需要,可是他说:‘你真是家里最自私的小孩。’”

        ……

◆ 问:你能就如何与他人进行同理连接举个例子吗?

◇ 答:首先,你告诉他们,他们做了什么,你对此有什么感受,你的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现在,可以做些什么使人生更美好?这是一个明确的请求形式。我们需要提出请求——我们希望他们怎么做,以使我们的人生更美好。我们已经告诉了他们我们在他们的行为中感受到痛苦,我们的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现在,我们要说明我们希望他们做些什么,以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以积极主动的行动语言提出请求。让我解释一下我的意思:积极主动的请求,指的是你想要他们做的,而不是你不想要他们做的或你想让他们停止做的事。我们只有说清楚自己想要他们做的事,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们自己不想怎样,才能与他人达到另一个境界。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最近我的工作坊上有个老师说:“哦,马歇尔,你刚刚帮我弄明白了昨天发生的事。”

        我问:“是什么事?”

        她说:“当时我正在讲课,有个男生一直在轻敲课本。我便对他说:‘请你停止敲书好吗?’”结果,他转而开始敲桌子。

        你看,告诉人们我们不想让他们做某事,与我们想让他们做某事大不相同。当我们试图让某人停止做某事,惩罚看起来好像有效。但是,如果我们问自己两个问题,就永远不会再使用惩罚了。我们永远不要对孩子使用惩罚;我们要创造出一个司法系统,一个矫正系统,该系统不会因为罪犯过去所做的事而惩罚它们。惩罚是一个必输的游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知识点和相关理念 what)(行动建议和行动步骤 how)


片段内容很丰富,既有理论说明,又有举例示范。我们直接从片段中就可以发现,真实表达自己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与交流对象进行“同理连接”的过程。


经过归纳,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两)个动作(5)个小步骤


第一个动作是进行“同理连接”前的准备工作——永远不听别人对你的看法,千万不要把别人对你的看法理解为故意针对你为难你。

这个准备工作的作用是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不受对方言语攻击的伤害,有点像上战场前先穿好防弹衣,避免自己受伤流血。


然后是第二个动作,同理连接。

同理连接一共有5个步骤:

1、观察事实——“他们做了什么”

2、觉察自己的感受——“他们做的事情,引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绪”

3、探索发现自己的需要——“自己情绪的产生,是因为自己什么样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4、明确自己希望对方具体做什么动作——“我希望你做这样一件事情,可以使我们的人生更美好

5、把1-4步里面的内容,连在一起,组合成一段完整的话,坦诚地告诉对方,发出请求。

这样就完成了真实表达自己的过程。

这个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与交流对象实现“同理连接”。

使用“同理连接”的场合,多半都是有冲突存在的情况,冲突也许非常明显的,也有可能是没有公开挑明。

如果是为了表达感谢或者欣赏,今天的方法就不适合使用。我们可以在下一次拆书中,与大家分享具体的方法。

(举例说明,提到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异议,并给出了预防性的讲解)

在进行真实表达自己的过程中,有人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状况:我是完完全全按照你的步骤完成表达的,但是没有跟对方成功建立连接。

这里有1个小细节需要大家注意一下。

在第2步觉察自己感受的时候,大家要能够把“我的感受”和“我的观点”区分开。

感受是形容词。比如,难过、开心、愤怒、恐惧、委屈、糟糕……

观点是动词,或者是句子。比如,被冤枉、被抛弃、被指责、被伤害。

如果我们在表达感受的时候,表达的内容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个人观点,会让对方产生“你在推卸责任的错觉”,这样就加深了隔阂,会产生反向效果,无法完成“同理连接”。


大家看片段,可以看到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没有按照“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做,会有什么效果。有一个工作坊上的老师,他让那个男生“不要敲书”,结果他的目的没有达成, 因为那个男生影响他上课了,他的目的是想让男生安静的上课。结果那个男生不敲书了,转而去敲桌子。所以,按照“非暴力沟通”的需求,我们应该提出的是“我希望你做什么”,而不是“我希望你不做什么”。这个是我们要避免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参与的一个项目发生了沟通上的问题。我们对一个大型课程项目的宣传如何进行,出现了分歧。我跟另外一个人对峙不下,于是我发了这样的一段话给他:“我看到你在如何宣传这件事情上,在积极地努力推进,从文章到排版,到督促大家。我感受到了你的热情,同时我很看重我们的品质。所以我希望您稍微等待一下,不要这么仓促地发宣传文稿出去,我们先内部统一一下意见。”然后就完成了这样的一个沟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提出一个显像问题,包括情境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指令清晰,有学习者根据指令,现场进行场景演练)

现在到了实践运用环节。我准备了1个的场景演练,大家可以两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和练习,如果我是当事人,运用“同理连接”的方法,具体我会怎么做。

8分钟后,我们根据时间状况,请1~2个小组进行分享。

【场景演练】一对情侣,李雷韩梅梅。李雷邀请韩梅梅,周末早上一起来参加喜乐分舵的拆书活动。韩梅梅很认真地对待这次邀请,很早就起床,但是没想到梳妆打扮花了太多时间,结果出门晚了。两人到达活动现场的时候,2个小时的活动只剩下15分钟。李雷有些不开心,一时没忍住跟韩梅梅发生了争吵。

第二天,两人都想跟对方和好,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运用今天的同理连接方法,

如果你是李雷,你会如何真实的表达自己?

如果你是韩梅梅,你会如何真实的表达自己


【学习者的现场演练】

韩梅梅1: 你就知道怪我,就知道说我耽误时间。

李雷1: 是呀,你看我们确实已经迟到了。我们俩迟到,确实是因为等你。你又要化妆、又要收拾书籍。[描述事实]。那我们下次不迟到就好了。[表达自己的需要] 我们下次参加拆书帮的活动,可以提前做一个schedule,提前预留一个10~20分钟的时间,[表达自己对对方的请求], 然后我再提前帮你收拾东西、准备一下,那我们俩就可以直接拎包走了,你看怎么样?

韩梅梅1: 我觉得这样特别好。那你就帮我收拾东西呗。

李雷1: 欧啦!


李雷2: 宝贝,昨天我们参加拆书帮的活动迟到了。昨天讲的这个主题,是非暴力沟通的主题,我非常感兴趣,昨天迟到就没有听到,[描述事实],我就有点后悔[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这本书里蕴含了许多有意思的观点和技巧,可以能够相互学习相互提升的,[表达了自己的需求],活动是在周日上午的,我是希望你周六晚上可以早点睡觉,别折腾那么多事情,周日早点起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请求]。


非常感谢大家对今天学习的积极参与。我们就非常粗浅地感受了一下,如何运用“观察事实”、“表达感受”、“发现自己的需求”、然后“发出请求”,这样的一个过程来表达自己的状态,而不带有任何的指责与批评。希望大家平时能多多实践,主动进行刻意练习。今天的环节主题部分,就到这里结束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