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F《非暴力沟通》讲沟通方式,此书提出之后半个世纪长盛不衰。《非暴力沟通实践篇》则是马歇尔•卢森堡继《非暴力沟通》后新推出的又一力作。系统而深入地讲解了非暴力沟通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A豆瓣分7.9,非暴力沟通8.5在人际沟通类排第一。比较起来,本书延续了非暴力沟通的要义,但思想更成熟。
B在沟通中,你有时候无法理解对方?无法充分表达自己?本书用简单统一的理论结合各种实践,给你带来答案。就比如教导孩子,本书提供了放任和强迫之外的第三种方法。
问题一:我们想让孩子怎么做,如果我们只问这个问题,那看起来肯定是惩罚有时管用,因为,通过惩罚的威胁或者是以惩罚,有时的确可以让孩子做我们想要他们做的事。
然而,据我一直以来的经验,当我们加上第二个问题,父母就会看到惩罚从不管用,第二个问题是,当孩子按我们希望的方式行事时,我们希望他们为何会这样做?正是这个问题帮助我们明白,惩罚非但不起作用,反而会阻碍孩子因为我们希望的那些原因行事。
因为惩罚的应用频度如此之高,又被认为是正当的,家长就只能想到其反面就是放任,就是当孩子的行为方式与我们的价值观不不一致时,我们什么也不做。
除了放任不管或者采取强迫手段之外,还有一个方法,这需要我们意识到以下两种目的之间细微但重要的不同:第一种目的是让他人做我们想要的事,我不提倡这点;相反,第二种则是清楚的知道我们的目的,是要创造使每一个人的需要都得到满足的必不可少的优质联系。
我的经验是,无论和孩子还是和成人沟通,当我们看到这两种目的的区别时-当我们有意识地不试图让他人做我们想要的事,而是努力互相关心、彼此尊重,让双方都认识到他们的需要非常重要,他们的需要和对方的幸福是相互依赖的-此时,让人惊讶的是,那些看起来没法解决的争端就很容易解决了。创造使每个人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必不可少的优质联系,这种沟通与以强迫形式解决与孩子之间分歧的沟通非常不同。这要求不用道德语言评估孩子,比如对错好坏,而改用基于需要的语言。我们必须能够告诉孩子,不管他们做的和我们的需要是一致还是冲突,我们都必须以这种不会使孩子感到内疚或羞耻的方式来表达。因此,这就可能需要家长对孩子说“看到你打兄弟我很害怕,因为我需要保证家人安全”,而不是“打兄弟是错的”。或者可能需要从说“你不打扫自己的房间,真是太懒了”转换到“看到床没铺我很失望,因为我真的需要有人支持我保持房子整洁”。
这种语言的转换,把对孩子的行为以对错好坏区分的语言切换成基于需要的原,这对我们中的有些人来说并不容易,因为这些人一直被老师和家长教育要从道德评判的角度来思考。这还需要我们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能够陪伴他们,带着同理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因为,当我们被训练成家长时,想要介入,给出建议或试图处理一切问题时,这就不容易了。
【Why解释为什么要第三种方法 ,讲清楚强迫和放纵的问题】当我们问自己我想让孩子怎么做?我们会看起来惩罚强迫有时管用的。可是当我们问第二个问题就是当孩子按我们希望的方式行事时,我们希望他们为何这么做?这个问题会让我们明白,惩罚强制非但不起作用,还会起到反作用。而反面的放纵孩子为所欲为也当然是不可以的不能接受的。怎么办?答案就是本书提供的第三种方法。【此处确认一下关于为什么我讲清楚了吗?】
What
第三种方法就是要创造使每个人的需要都得到满足的必不可少的优质联系。这里的重点是需要。而且往往是孩子在满足自己的需要的时候忽略了家长的需要,所以家长要重点说出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评判压制对方的需要。作者提到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很多看起来没法解决的争端很容易就解决了。其实这种方法何尝不适用于成人呢。
【预防异议内容:你会说这也不好使,孩子就是不听。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其实不好使的原因会有很多,不见得时方法问题。当沟通双方没有信任的时候,任何沟通效果都会大打折扣。虽然你会经历这样的挫折,但是每一次这不用强迫惩罚羞辱的方式而是通过关注双方的需要的方式,都可以给彼此间的信任加分。坚持你就会发现冰山在融化,春天在到来。
【步骤总结How】结合片段中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步骤
1,讲你观察到的事实
2,讲出你的感受如何
3,讲出最关键的部分,你的需要
【意译原文例子】:
书中给了一些例子,我们可以再看,比如,我们经常发生的事,孩子回来之后过了约定的时间也没有写作业,以往我会说,“丫头,约定时间过了,马上去写作业”。孩子很生气,或者找各种理由。我现在会这样说,“丫头,我看到约定的时间已经到了你还没有去写作业,我很着急,因为我需要我的孩子可以及时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每天都有积累一点进步。”
再比如孩子在马路中间闹别扭,我若说,在马路中间搞什么,到边上发疯去。孩子会更不高兴。我们现在可以这样说,孩子,我看到你在马路中间停留我很担心,因为这里车多危险我要需要保证我的孩子的安全。
【例子之后回扣主题】从例子中你可以看到,用直接强迫的方式适得其反,而非暴力沟通,恰当表达你看到的事实感觉和需要,效果会好很多。
【A3现场演练】各位思考一下,有没有类似的场景,比如亲子间,亲密关系间,同事朋友间,你对对方的行为有所期待,比如希望孩子做作业,希望室友搞好自己的卫生等。请结合这个片段提到的方法,用非暴力沟通,而非强制压迫让对方内疚或者羞耻的方式表达,设计场景和说辞加工成剧本,要求尽量简洁。给大家1分钟时间设计。之后1分钟两两讨论剧本1分钟,之后两两演练2分钟。之后我会请两组来展示一下。再次强调,说辞中要体现我们学到的方法。现在开始。
学习者案例
一:背景:比较叛逆的女儿,妈妈让她养成习惯为妈妈拿鞋子。
妈妈:给妈妈拿一下鞋子好吗?
女儿:哎呦,又让我你拿鞋子,昨天就让我拿鞋,真讨厌不想拿了!
妈妈:妈妈看到你给我拿鞋,就特别开心,当妈妈换上你给我拿的鞋的时候,我就能感受到你对我深深的爱,而且我每天下班都特别累,但是你一个我拿鞋,我就会觉得现在一点都不累了,都想抱抱我们家宝贝了,所以,让妈妈每天都能够感受到你的爱好吗?
女儿:这样说,我就给你拿吧。
二:背景:老公内敛,话不多,老婆希望有反馈。
老婆:老公你太抠了,从来不带我去吃饭,逛商场。
老公:我不会说出来,但是我心里是有想的呀。
老婆:你不说出来我怎么知道!
(结合本段知识我会这样说)
老婆:老公,我觉得我们都认识这么长时间了,我特别希望两个人多在一起一点时间,而且我希望你多陪陪我。你不陪我也不说我感觉很难过很失望的,我的需求是希望你以后多陪陪逛街,哪怕不买衣服也行。当然,如果买衣服就更好了。
总结
技巧很简单,但生活中总是用不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刻意反复地练习。尝试用非暴力沟通,关注彼此的需要,而不是威胁惩罚压制,你会找回生活中失去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