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冰雪。今天给大家带来的片段选自《精进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学习目标:学习者在学习过后,能够意识到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这种框架,发现冲突,克服拖延,提高行动力。
图书介绍:
《精进》的作者采铜是知乎上的一位大神,被公认为“知乎精神”的代表,这本书通过时间、选择、行动等七个方面,为读者设计了解决人生关键问题的精进路径。一经推出便获得获豆瓣9.4分高分推荐,和其他讲理论的书比起来,它的优势更看重实践,每个章节都会有精彩提炼和实践练习环节,帮助你改变你的行为思维习惯,整本书都在提醒你,要实践,要实践,要实践,要在行动中日日精进。
拖延症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流行的病症,大到你的人生计划、工作安排,小到决定什么时候去取一个快递,买一件东西。大多数人都在或多或少的拖延。在这本书里面作者提出的奇妙的分析和方法可能会对拖延的你有所启发,至少我依照作者的建议,一些拖延症状就很少再出现了,推荐你看一下,会对拖延症患者有帮助的。那今天的片段是书中第一章时间之尺里面关于“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两者之间冲突的讲解,说白了这也是一个拖延的症状,在开始读之前,先给大家留一个问题:5年后你会在做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
《精进》P12-P13
如何解决生活里两种未来的冲突
“近期未来-远期未来”的框架可以用来分析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由“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的不一致甚至冲突而导致的。
就拿拖延症来举例。产生拖延症的一个原因是,“远期未来”中一个抽象且意义重大的目标,例如“完成博士论文,拿到博士学位”,而“近期未来”则遇上了实际的阻碍和便利的替代性活动,例如阻碍是实验结果不理想,而便利的替代性活动包括成天看电影和打游戏,借此逃避阻碍。在这种状况下,人们通常的应对方式是不断地强化远期目标的意义,“完成博士学业是我的全部”“如果博士退学就真的走投无路了”,但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因为加大了“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的冲突而使问题更加严重。
那怎么办呢?
一方面,从“远期未来”的角度,我们应该“重战术,轻战略”,减少对价值和意义的强调,也不要一个劲的担忧目标没完成怎么办,而是应该多思考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把注意力放到“怎么去做”上,特别是放到那些立即可实施的行动上。另一方面,从“近期未来”的角度,应该提高逃避的成本,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极端”措施,比如删除电脑里所有的电影、游戏,剪短网线,把手机换成非智能机等等。可能有人会说,电影删了还可以再下,网线剪了可以再接,手机换了可以再换,这个方法有用么?有用。因为虽然可能会出现反复,但这种反复会使得原来简单且惯常的替代性行为变得更麻烦了,逃避的便利性大大减少,这便增加了当事人转而去做实验、看论文的可能性。
除了拖延症这个大难题之外,其他许多事情也反映了两种视角的冲突。花时间来习得一项技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采用环保节能的生活方式等,莫不如此。因为从长期来看,获得出众的才能、保持身心健康、保护地球环境这些事情的价值和意义都不容质疑,但是将它们放到较近的时间范围里考量,人们又会因为贪图一时的便利或满足一时的欲望而偏离这些长期目标。即便像生活垃圾分类这样简单又很有意义的事,人们都可能为了偷一点懒而不积极配合,更何况其他事情呢?
要想处理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两个策略: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 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读完如果觉得比较难理解也没关系,不要再想了,我先帮大家梳理一下。
(what)今天的片段是让我们了解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这种框架,发觉之间的冲突,克服拖延,提高行动力的问题。
那首先什么是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呢?
刚刚给大家留了一个问题:5年后的你在做什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5年这个标准很有趣,不多也不少,一个成年人通常会在5年越到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毕竟本科学习也就只有4年,大多数上班族都会在三四年内完成至少一次跳槽,或者从底层走上管理岗,从恋爱到结婚生子往往也用不了5年。这里面5年后你的样子状态就是一个远期未来。你完全可以以现在为起点,制定一个5年之久的长期目标,并为之做出持久而坚实的努力,一点一滴的完成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锻造。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个要点:就是远期未来就是指你通过长时间的付出之后,预期收获的结果。那就意味着你确定了自己的5年计划,据大多数情况下就需要忍受头几年的挫败、煎熬和孤独,甚至是别人的误解、嘲笑和攻击,你正在度过的属于这个计划时间里面的每分每秒每日每周于你而言都是一个近期未来,指当下你要做的事所处的具体环境。
举一个比较大众化的例子:一个孩子上大学,4年的大学生活的最终目标之一应该是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找到这份工作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人就是一个远期未来中一个重大意义的目标。那么他的近期未来是指什么呢?这位大一学生的近期未来其实就是完成专业对应的各种课程,以及完成各类社会实践。大家想问了,冲突在哪里呢?【冲突在于为了实现远期未来,近期未来必须要非常努力,而往往我们会因为想逃避这样的困难和实践,而采取一些比较便利的行为。比如:这位大学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经常翘课,不独立思考,抄作业,在宿舍打游戏,多门功课不及格,每到期末就会想着,完了我毕不了业了,找不到好工作了,很显然这样表现下的近期未来和找到一个好工作的远期未来形成了冲突。
(why)
久而久之,这种冲突不解决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很显然,直接后果就是无法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或者达到的目的,间接的后果就是再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失去了方向,拖延成性,做什么事情都很难成功。
(where)
除了这位大学生的案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还会遇到这样的冲突呢?
先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过类似的想法:通常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一个想法,让自己的字写的更加工整漂亮,实现财富自由,减肥塑形,一年阅读52本书,做多少次公开分享啊,这些都是远期未来的美好场景,但却在日常的行动中总是遇到很多阻碍或借口,朋友聚会啊,工作太累了,时间不够呀,准备的不够充分啊,一拖再拖,而不能如期的完成自己的计划。
那这种冲突怎么解决呢?
(how)
其实原文中已经清楚的告诉我们了矛盾来自于远期和近期未来的不一致,没有把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具体怎么做呢?其实说来也简单,设定好我们的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坚持照着做就没问题了呀。
具体就一句话:远期未来要具体,近期未来要逼自己。
首先把注意力放到“怎么做”上,让远期未来的目标变得更加具体、清晰,多思考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
还拿着个大学生来举例子啊,如果他已经确定自己远期未来的目标是找到理想的工作,那么他就应该确定这份工作的大致磨样,比如某公司的某个职位,针对职位要求确定出自己需要学习的技能,以及需要积累的社会经验,把需要完成的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学期来完成,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赛网。(看我现在说的头头是道的,但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真的没有这种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的意识啊,相见恨晚)
那近期未来怎么逼自己呢?
前提是你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这个方法有很多,可以选择在朋友圈打卡找人监督,或者和一个人打赌,如果完不成任务就掏出半个月的生活费请大家吃饭。上次小丫不就承诺如果不完成任务就发100块钱红包么,最后完成了工作。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几个人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约定,共同进步共同督促,像习惯养成训练营一样开心成长。总之如果你真的很想达到自己期望的样子,你会想出办法来逼自己的。
可能你觉得这种方式有些老套,不好意思没必要,但是不逼自己总是不知道自己的能量有多大,关注你的目标而不是其他的。
这就是你成功的唯一途径,其实道理很简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是远期未来要达到的,跬步是近期未来,把远期未来具体细化到近期未来中,近期未来大力实施完成就能修成正果啊。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到场景演示环节: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小水同学是拆书帮某个筹备分舵的组织长老,知道自己有责任建成分舵,而且最后期限就在眼前,却在预备表的准备中拖拖拉拉,每到活动来临前夕就想着完了完了我又不能过级了,这可怎么办?很苦恼的小水,找到刚刚学完这个拆页的你来讨教,问你怎么办,快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帮她吧。一个扮演拖延的小水,一个扮演指导者,用交谈的方式帮她:
1. 分析一下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及之间的冲突。
2. 帮他把远期未来具体化,并且在近期未来想一些办法来督促她学习。
好的现在两两一组,一会儿我们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场景。
【A3】
小水远期目标:5月底个人完成3级过级,分舵早日建舵。
近期未来:自己需要提交预备表。
冲突:预备表的提交过程中拖拉。
远期未来细化:每周提交一份预备表;近期未来逼自己:如果不交预备表就发50块钱红包。
结语:我真的很喜欢精进这本书,尤其是今天的片段,听上去道理很清楚,但是近期每当我做事情有畏难情绪的时候我就会再把它回味一遍,5年后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我现在需要做什么,告诉自己如果不做就永远碌碌无为,然后就真的踏实的不抱怨,不懈怠的继续努力下去,希望今天的片段对你也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