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Esse,今天我为大家拆解的书叫做《自控力》,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Kelly McGonigal, Ph.D.)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也是医学健康促进项目的健康教育家。麦格尼格尔教授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而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
作为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课程告诉人们如何改变旧习惯、培养健康的新习惯、克服拖延、抓住重点、管理压力。这门课还阐述了人们为何会在诱惑面前屈服,以及怎样才能抵挡诱惑。此外,它还诠释了为什么自控力非常有限,以及培养自控力的最佳策略。参与过本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
如果你想改掉无时无刻刷手机,浪费了大把时间的恶习却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早睡早起,却每次都熬夜上网;一直想减肥,总是挫败;当不良的诱惑出现,每次你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失败结局,面对压力和自责几乎都已放弃,那么这本书就是专门为你而写的。
如果无法摆脱这些想法和诱惑,我们要如何应对它们呢?或许我们应该包容它们。下面是一个研究实例:研究者给予了100位学生每人一个装满好时巧克力的透明盒子,让他们与这些盒子共处48小时。他们面对的挑战是——不要吃巧克力。这些学生并不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接受实验的,他们预先接受过“如何应对诱惑”的指导。一些学生被告知,当他们想吃巧克力时,应该转移注意力,与这些想法作斗争。比如,如果他们发现自己在想“这些巧克力看起来好好吃啊,我只吃一个”,那么他们就应该想“人家不允许你吃些巧克力,你不需要它们”。换句话来说,这些学生被要求去做的,恰恰是大部分人在控制自己的馋嘴时做的事。
相反,当其他的学生想吃巧克力时,实验组织者要求他们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同时也要记住,不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即使不试着控制自己的思维,也要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48小时的意志力实验中,那些放弃控制思维的学生对巧克力的欲望反而比较少。有趣的是,那些从“接受策略”中受益最大的学生,恰恰是平时很少严格控制饮食的人。那些与想吃东西的念头斗争最激烈的学生,虽然试着转移注意力或与这些念头抗衡,但都遭遇了惨重的失败。但当他们不再压抑自己的思维时,却很大程度上对巧克力失去了兴趣,对于随身携带的巧克力也不再有压力。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采取“接受策略”的学生中,两天时间里没有一个人偷吃诱人的巧克力。
这段文字概括起来就讲了一个结论,当我们面对诱惑无法控制自己渴望的念头时,就接受它,然后只专心控制自己的行为。
片段中举了两组大学生的例子,他们被要求与一盒精美的巧克力独处48小时,但不允许偷吃。
第一组学生被告知当他们想吃巧克力时,就试图转移注意力,与自己的渴望作斗争。
第二组学生却被要求接受自己想吃巧克力的想法,只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去吃巧克力。
实验结果第二组学生完胜第一组,两天内无一人偷吃巧克力。
这个例子的有趣之处在于,那些激烈的与自身欲望对抗的学生最终都惨遭失败,而接受自己想法,不再压抑自己思维的学生,却在很大程度上对巧克力失去了兴趣,并消除了自己的压力。
可能有得小伙伴会有疑问,这么做真的有效?当然这个实验只是提供了一种高成功率的控制不良欲望的策略。它并不是100%有效的。并且我们必须区分我们要控制的这个欲望是一种必要的需求,还是可改良的。有如实验中48小时不吃巧克力,虽然会很难受,但并不是非吃不可的。而如果一个人非要控制自己晚上不睡觉或者明明营养不良饿得发慌还要控制自己节食,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应用“接受策略”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其次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种“接受策略”最适合应用于让我们控制自己不做什么,而不是去做什么。至于如何驱使自己去做什么,并不属于本片段的范围。
所以我们首先得确保自己要控制的欲望不是一种刚性需求,控制它对我们是有益的、合理的。
然后承认自己的欲望以及渴望某种事的感觉。
告诉自己这种想法和感觉并不受我们的控制,但我们可以选择是否将其付诸实践。
最后记住我们的目标,提醒自己预先做出的承诺,就像片段中的学生答应过不偷吃巧克力。
A2环节 9分钟 使用分步催化的方法,让学习者更容易联想到特定的情景,从而加工和规划出自己的具体运用。并在小组中讨论
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一些渴望和想法,我们明知其是错误的,对我们不利的。这样的事很多,比如我们明知道吃垃圾食品有害健康,暴饮暴食让体重失控。我们也尝试与这些想法与渴望激烈的都斗争,可结果总是以我们的屈服就范而告终。
这一次,这个让你挫败的欲望再次涌了上来,但你想起了今天的分享。你决定尝试使用接受的策略,你会如何按部就班的使用今天你所学到的内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