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语言的魔力》 所属活动: 北京宇宙中心分舵第151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从批评到顾问 学习目标: 用“换框法”带你学会帮助别人从一个批评家成为一个顾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 大唐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批评”常常让人想起那些在互动中最难应对的人,他们似乎总是注意负面的东西,倾向于给其他人的想法和建议找毛病。

他们爱用总结式的判断下定论。他们的表达方式,使人们只能表示赞同或反对。批评家经常导致两极化,如果谁不同意批评家的话,便无法协调,最终会有冲突。当批评家在自我认同的层面攻击他人时,这个批评家不只是“搅局者”,也是“杀手”。

  批评像其他行为一样,也有正面意图。有效能的批评家会分析所建议的计划或途径,以便找出哪里会出差错、应当避免什么。

  解决批评并从问题框架转移至结果框架的一项目核心语言技巧,是识别和引发正面意图的正面陈述的能力。

  所以,用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批评家”变成“顾问”:

1、找出批评背后的正面意图

2、确保正面陈述了正面意图框架

3、将批评变为询问--特别是“如何”式询问

例:

这个计划花费太高了!

转化为:

如何确保在预算范围之内呢?

  当一个“批评家”用正面意图的词,问“如何”的问题时,他就从“批评者”或者“杀手”变成了“顾问”。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

1、学习者能掌握“将批评者变成顾问”的方法步骤。

2、学习者能联想起来未来可运用这个方法的场景并从对方的批评中获益。


B:在当今社会中人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越来越多,今天我带来一本书《语言的魔力—谈笑间转变信念之NLP技巧》,这本书很好的告诉我们有什么限制性信念阻碍了我的生活?为什么我总是遭到别人的拒绝?怎么管理我们的情绪?通过语言技巧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世界观。今天分享的片段正是通过语言技巧,让批评我们的人成为我们的帮助者。

F: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迪尔茨是NLP创办人约翰·格兰德与理查德·班德勒在加州大学时的第一批学生,是业界的顶级大师,也是NLP大学的创办人。这本书里面介绍了十多种语言工具来帮助我们颠覆常规思维,特别是关于改变信念创造信念那部分。

A:这本书虽然翻译有些抝口,但里面有大量的生动案例帮助我们理解,耐心读完后,相信会给大家不小的震撼。相比市面上动辄几千到几万的NLP培训相比,这本书是物超所值的。


<I:拆书家讲解部分>只要我们跟人打交道,总会有被人批评的时候。工作中被领导、同事、客户批,生活中被父母、爱人批,我相信大家一定碰到过类似的情况,通常我们除了反驳外,还可以怎么做呢?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阅读下,看完示意我下。

大部分小伙伴都看完了,这个片段我读完的理解,一是作者认为批评你的人通常不只是为了批评你,也愿意帮你、给你提出好的建议,但是由于有的批评家不善言辞或是思维受到限制,爱用总结式判断来下结论,很容易让你只能表示赞同或者反对,顺着批评家的思路纠结于这个结论的对错,而双方都把为了帮你这个意图抛之脑后。二是作者把这个有挑战性有难度的任务,拆解成了3个由易到难的步骤,第1、2步骤比较容易,而第2、3步骤比较难。

<例子>针对上述两点理解,我举个例子:

我最近买了个二手房,原来的房主搬家。当天晚上,我打了个电话给我哥。

我:“(高兴)哥,今天房主的床没搬走,价值1万多块,最后我花500块买下来了。”

哥:“人家的二手床你不能要!”

我:“为什么不能要?”

哥:“你以后结婚会不吉利啊。。。(吧啦吧啦)”

我:(我因为最近买房、搬家的事烦心事比较多,情绪也不太好,打断)“我不信迷信这些东西,我自己的事,我自己做主!”

哥:“你真是什么都不懂,还读了那么多年书!”

我:“。。。”

然后我跟我哥大吵一架。好几天内,我一直在想这个事情,我哥一直对我很好的,看来是我情绪的问题,于是过了几天我又跟他打了电话。

我:“哥,最近忙吗?上次我是因为当时好多事心烦,说话也比较急,你别往心里去啊,上次你说要那个床不好,那你觉得怎么做才好?”

哥:“当然是买新床好了。”

我:“问题是我现在手头没钱了,而且觉得把床毁了太可惜了!”

哥:“(思索)那你暂时也可以留下来,等你以后结婚时再想办法。”

我:“哦,那行,那个床真的不错,如果那个床我想留下来又不会晦气,还可以怎么处理?”

哥:“(思索)你可以把床做个完完整整的清洁,然后重新油漆一遍。”

我:“还有别的办法没?”

哥: “(思索)那你还可以把里面的床板换一块,那床就不是原来的那张床了。”

我:“这么麻烦啊,还有什么简单的法子没?”

哥:“。。。”

就这样,我跟我哥关系和好了,而且还给我想了好多办法。其实我当时还没看到这个片段,是无意识的差不多按片段里面的思路这样做的,只是书中把这种方法提炼出来。第1步“找出批评背后的正面意图”,其实是个认知,我们要认知到像我哥这样的人,其实是为了我们好。我的技巧是深吸一口气,然后心中默念“我不生气,他/她是为我好”;第2步“确保正面陈述了正面意图框架”,在第2次对话中我询问我哥“你觉得怎么样好?”,我哥就说“买新的”以及“暂时留下来”这两个正面陈述。小技巧是问对方“如果您觉得这样不好,那您觉得什么样的好呢?”;第3步“将批评变为询问”,第2次对话中,我询问我哥具体如何去做,然后就得到了很好的建议。办法是可以这样询问对方“如果您觉得那么做好的话,那具体可以如何去做呢?”

  <建议的行动步骤>

1)深吸一口气,心中默念“我不生气,他/她是为我好。”

2)“如果您觉得这样不好的话,那您觉得什么样的好呢?”

3)“如果您觉得那么做好的话,那具体可以如何去做呢?”

<预防学习者异议>有的小伙伴可能认为如果对方批评的不对,特别当对方批评很武断的时候,我还不能进行反驳吗?我想说的是要达到片段上的要求,的确是很难的,要控制住我们的情绪,要耐心,还要掌握对话的技巧,但如果我冷静下来想一下就会知道,对方批评我们时,他们也是为我们好,如果你想着这一点,你就会平复自己的情绪了,进而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把他们变成我们的顾问,帮我们解决问题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分步催化1:

请各位想一下,在未来某一个时候,有没有一个场合,有人武断的批评你,或是批评你在做或者想做的事情?比如,在工作中,你的领导、同事、客户批评你;在生活中,你的父母、爱人、男女朋友批评你。有人想到吗?

学习者悠悠:工作中被老板骂,个人行为在工作中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后果等。

学习者芥末:跟父母,他们为了我好,具体有好多事情。

  A2分步催化2:非常好,谢谢两位的分享,那我们2个人一组讨论下如何用“帮助批评家成为顾问”方法处理刚刚你们场景中的问题?小伙伴之间可以帮助做下角色扮演与演练。

   学习者野蔓:我们老师问我以后想做什么?我说刚大学毕业也不清楚要做什么。他就说:“你们90后,就是没有目标。”这句话把我说懵了,就没再说话。一段时间,我都不敢跟老师交流,因为老师是一个特别威严的人,他手下的研究生都不敢跟他交流。其实如果按照今天学的3个步骤来,如果他觉得我没有目标,那我可以问他“那什么才是好的?什么样才是一个目标好的人?”他如果觉得什么样的是好的话,可以请他用他的经验来告诉我,在我这个现阶段,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建立自己的目标,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好一些。如果把他想着是我的家人,我自己发自内心地想他问一些问题,他也肯定是会为我们好的,为我们耐心指导的。


总之,“帮助批评家成为顾问”可以运用在很多场景,可以通过这三个步骤为我们获取越来越多的帮助。今天的分享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