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KKK,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拆书活动,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你不是不行,而是没掌握正确方法”,这本书是关于习惯培养的,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
第一个标签,我是拆书帮的一级拆书家,加入拆书帮之后,培养了早起读书的习惯,寒睿、circle我们每天早上一起读书。
第二个标签,我是一名新能源行业售前工程师,有每天看一个行业政策分析视频的习惯。
第三个标签,我是一名个人管理实践者,跟着加一学习个人管理系统,这过程中就培养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已经坚持了一年多了。
其实我以前都没有这么多好习惯,这些习惯很多都是看了《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才培养起来的。
【技能点:FAB图书介绍法】
特征F:这本书的特征就是整本书都在介绍一个公式,行为=动机能力提示。
优势A:与其它同类研究行为的书籍相比,这本书的核心优势在于更强的科学性与落地性。科学性体现在作者福格博士是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创始人,他研究行为设计二十多年了,理论根基扎实;落地性在于已经帮助12万人培养了看似不可能培养习惯,而非停留在理论层面泛泛而谈。
利益:如果你反复立flag,曾信誓旦旦早起,却总失败,这本书可以帮助你跳出”立了又倒“的循环”(B1)。今天这个片段,我就带你用4步,把看似难养成的习惯,落地为可执行的行动,帮你培养习惯(B2)。
【技能点:片段关系-递进】
今天给大家分析两个片段,一个是“为什么没能养成好习惯?”帮你找到培养习惯失败的原因。另一个是“如何才能培养一个习惯?”,教你培养习惯的方法,前面是原因,后面是方法,两个片段之间是递进关系。
【技能点: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大家跟着我,完成现场学习后,运用“三问”来分析一个曾经试图培养却最终没能坚持下来的习惯,写下失败原因。
学习目标2:大家跟着我,完成现场学习后,运用“习惯培养4步法”进行演练,并结合该方法写下未来目标及行动规划。
【学员分组】
正式开始分享前,我们先进行分组,为了更好地练习,2人一组,丞丞和寒睿一组,秋香与circle一组。
【过渡语】
接下来,我们看第一个片段——为什么没能养成好习惯?先给大家一分半时间,大家看一下这个片段。
福格行为模型展现了行为的3个通用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这个模型所依据的原理,向我们展示了这些要素共同发生作用、驱使我们采取行动(从使用牙线清洁牙齿到跑马拉松)的过程。了解了福格行为模型,你就能分析具体行为的产生原因,而不会再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错误的原因(比如性格缺陷或不够自律)。你也可以用这个模型设计出一套能促使自己或他人改变行为的方案。
B=MAP
图1-1 福格行为模型
当动机(motivation)、能力(ability)和提示(prompt)同时出现的时候,行为就会发生。动机是做出行为的欲望,能力是去做某个行为的执行能力,而提示则是提醒你做出行为的信号。
我来举例说明一下。2010年,有一次我在健身房健身,边踩椭圆机边听珍妮·杰克逊的歌时做了一件事,这对一个每分钟心跳超过120次的人来说是一个奇怪的行为:我向红十字会捐了一笔钱。我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我收到了一条募捐短信。把我在那一瞬间做出的行为拆解开来,大概是下面这样的:
· 行为——通过红十字会的短信,向海地大地震的灾民捐了一笔钱。
· 动机——我想帮助这场灾难的受害者。
· 能力——通过短信来捐款很简单。
· 提示——我收到了红十字会的短信提示。
在这个案例中,3大要素同时出现,于是我做出了行为:捐款。但如果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没有出现,那我就极有可能不会做出这个行为。
【技能点:不这么做坏处】
【通过做法】
相信大家都是立过各种flag,例如我要早起读书,我要跑步,我要健身,开始的时候信心满满,热情一过,因为各种原因就没坚持下来,最后无奈放弃,放弃后一我们最常见给自己的理由就是“意志力不行”。
【糟糕后果】
一个“意志力不行”并没有帮我们找到真正的原因。你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养不成习惯。自己信心也会越来越受挫,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很差劲。
【反面例子】
因为我的工作经常出差、吃饭不规律,加上经常喝酒,所以肠胃都不是特别的好。我有一个坏习惯,午饭后就躺着,这对我肠胃不好,就是一直想培养饭后散步的习惯,但之前几年了,一直没有养成。我一直都以为是我的意志力不行。
【正确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因为这个片段没有说具体方法,但根据公式,以及书籍后面的介绍,可以通过三个问题来找一下原因。
第一,有没有提示?就是触发行为的信号,例如手机闹钟。
第二,有没有能力?他这个能力不是说能不能做好,有的时候更多的是偏向于完成这事难度,你可以用1到10分对它进行评估。
第三,有没有动机?动机更多的是内心的一种渴望,对美化的向往,或者对某种损失的厌恶,它都是动机,我们也可以用1-10分对它就行打分。
具体到多少分,才能行动,需要大家自己来评估。例如我自己在判断的时候,是把能力和动机两个得分加起来,总分超过12分就会行动,当动机弱(4分)的时候,能力就要强(高于8分);相反当动机强(例如9分),能力差一点(高于3分)就行。
【反例变正例】
以我之前饭后散步的例子为例,我们来进行分析。
第一,有没有提示?提示偶尔会有,比如说去上医院,医生提醒我,或者自己的胃不舒服,这些都是“偶尔提示”,没有办法建立“饭后→散步”的固定关联。
第二,有没有能力?看起来可以就走10分钟,这么简单的事,看起来都能完成,但是天天坚持的话,还是挺难的,尤其像这么热的夏天,你又不可能大中午跑到外面去散步,在这个屋里面的话,就这几个房间还是很枯燥的,所以,这事要坚持天天一直做,其实还是很吃力的,“每次10分钟≠每天10分钟”,用1~10分对能力打分,只有4分,没有办法一定能完成。
第三,有没有动机?动机有的时候强,比如吃多了肚子涨,这时候动机就很强。但更多时候,比如上午上班累了半天,肠胃健康的长期目标抵不过当下“疲惫感”,动机就很弱。
所以我的饭后散步问题,看起来简单,但最终失败了,其实是在这三方面都有一些问题。
【应用场景】
这个方法可以用来分析自己想培养的习惯为何没能养成,帮我们找到培养习惯失败的真正原因。
【技能点:激活经验A1】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自己培养习惯失败的一个场景。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曾经反复立的一个flag的案例,例如想每天6点起床读书,头几天还能坚持,后面因为各种原因,到周末定6点闹钟响起后,你翻个身,把闹钟关了,心想:“昨晚没睡好,今天多睡一会儿吧,反正又不差这一天。”,就这样断断续续的,后来越来越懒散,最后不了了之的情况。
大家把想到的场景的关键词写在学员手册上。
当时你认为是什么原因?我说的“当时”是知道福格行为模型之前,你认为的原因。
【技能点:反思加工A1+】
学了今天的方法之后,大家用今天的方法,有没有提示?有没有能力?有没有动机?用这三个问题去分析一下,找一下是什么原因,大家可以在小组内分享一下。
【学员分享】
我们要求一位伙伴来分享,有没有谁愿意分享的?
学员分享(丞丞):之前想培养写日志的习惯,没有养成,之前以为是不自律、自己不行、特别懒。再用福格模型三问来分析的话。
第一,我没有提示;第二;也没有能力,若打分能力也就5-6分的样子,有的时候能力是不够的;第三,动机不是特别的强,并且不稳定,有波动,这个事情就没有做成。
【反馈】
感谢丞丞的分享,他用三个问题来分析了一下自己的问题,没有提示,能力还是缺了一点,动机也不太强。
【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第一个片段,我们通过“有没有提示?有没有能力?有没有动机?”这三个问题,帮我们找到这个习惯没能养成的真正原因。
这三个要素,提示相对简单,我们可以通过软件,例如嘀嗒清单,可以设闹钟,或者写个便签提示。而动机它很不稳定,有的时候强,有时候弱。所以我们想培养习惯,最好从能力入手。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以后我们来看第二个片段,如何培养出好习惯?
【R2原文片段】
我到牙医诊所看牙时,(再次)被牙医善意地责备为什么没坚持用牙线洁牙①。这很丢脸吧?作为一名行为科学家,我却无法做到这件小事。有时候,我很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比如刚看完牙医的那天),但在其他多数时候总是兴致缺缺。动机猴子总是压人一头。但我很确信,我只要专注于能力要素,就能养成每天用牙线洁牙的习惯。趁牙医助理去叫牙医来帮我做最后检查的间隙,我心想:怎样才能让清洁牙齿这件事变得更容易做到呢?我想到了一个答案,但我不敢告诉牙医,她会被吓坏的。我决定每天只用牙线清洁一颗牙齿②。我是认真的。每天早上刷完牙后,都要用牙线清洁一颗牙齿③。
虽然这看起来很傻,但确实很有用。为了让事情保持简单,刚开始的那几天我只用牙线清洁一颗牙齿。但我制定了一条规则:多清洁几颗会有额外奖励④。两个多星期后,我就能隔一天用牙线清洁一次牙齿,而且是所有牙齿。这个习惯我到现在都一直在坚持。
【技能点:学习目标】
这个片段的学习目标我再强调一遍:大家跟着我,完成现场学习后,运用“习惯培养4步法”进行演练,并结合该方法写下未来目标及行动规划。
我先给大家2分钟时间,大家先阅读一下这个片段。
【片段讲解】
What:这个片段介绍了通过设置最小行动培养习惯的方法,我叫它“习惯培养4步法”。
Why:我们看看福格行为模型动机与能力的关系,我们所有的行为发生,一定要在这个曲线的右侧,就是说你动机强的时候,能力弱一点没关系,例如看到多久不见的朋友减法成功了,自己也受到刺激,我也想想去跑步,这时候动机就很强,这时候去完成跑步这个动作,能力弱点没关系。但是在动机很弱的时候,你的能力就要很强才行。
所以说我们在培养习惯时,就要保证我在动机非常弱的时候,我也能够去完成这个事儿。
How: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技能点:细化行动步骤】
原文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我们从案例里面细化一下步骤。
第一步,锁定目标习惯,对应原文中,男主角(压抑)开始的时候,他想培养的一个习惯,就是用牙线清洁牙齿。
第二步,拆解最小行动。对应原文中,他决定每天用牙线清洁一颗牙齿。他一开始就清洁全部牙齿,他会觉得太多了,可能有压力,但只清洁一颗的话,是不是就没这么大压力了?——按照福格行为模型,这一步就是通过降低事情规模,提升了完成事情的“能力”。
具体怎么拆解呢?我这里举了一些例子。例如“锻炼30分钟”变成“做2个俯卧撑”;“冥想20分钟”变成“深呼吸3次”;“写一篇日记”变成“写一句话总结今天”;“整理整个房间”变成“放好一件物品”。
第三步,绑定触发场景,原文中就是“每天早上刷牙之后”,通过绑定原有习惯来完成触发,这个步骤对应福格行为模型的“提示”。这种触发场景很多,例如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查邮件、吃午饭等很多事情,都可以作为触发场景。
第四步,设定奖励规则,对应原文“多清洁几颗牙齿会有额外奖励”。我们很多习惯没能养成,就是因为缺乏正向激励,凭意志力去坚持,但单凭意志力是难以持久的。设定奖励规则,对应福格模型就是提升我们的“动机”。奖励规格不需要太复杂了,需要简单、及时,例如通过言语鼓励(例如“真牛”)、肢体动作(如击掌等)。
【技能点:意译案例】
我去检查胃肠镜的时候,被医生善意地责备为什么饭后没有散步。作为成年人,无法做到这个小事,感觉自己意志力太弱了(第一步,锁定目标习惯)。有时候很有动力做这件事(看完医生的那天),但其他大多时候觉得累,想早点躺下休息。但我知道只要专注于能力提升,我就能养成每天午饭后散步的习惯。我心想怎么才能培养这个习惯呢?我想到一个习惯,每天午饭后只走一圈(第二步,拆解最小行动),每天午饭放下筷子后(第三步,绑定触发场景),都要到房间里面走一圈。
看起来傻,但有效。开始那几天我只走一圈,然后制定了一个规则:多走几圈会有额外奖励,我喜欢听历史类音频,就把它当成奖励(第四步,设定奖励规则)。一个礼拜后,我就能隔一天走10分钟以上,这个习惯保持到现在。
Where:这个方法可应用于培养习惯。
【技能点:预防异议】
可能有人会质疑,只干这么一点点,能培养成好习惯吗?
习惯养成过程中,开始行动的启动那一下往往是最难的,就像这个手推车一样,但只要它动起来了,你只需要一点点力,就能轻轻推着它往前走了。
同样的,你想培养跑步的习惯,不要想着每次3公里,太难了,你先把跑鞋穿起来,随便跑几步,穿都穿上了,再脱下岂不是太麻烦了,怎么都得跑几步吧,这样慢慢地,习惯就会自然长大。
【技能点:回应】
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有?
学员提问(秋香):刚才分享的饭后散步有能力问题,就像外面天气很热,这种情况算“能力”问题吗?
拆书家回应:这是一个“能力”方面的问题,根据原书内容,书中的“能力”,不是“能不能走10分钟”,包括时间、脑力、体力等多个维度,可以看成“这个行为在当前环境里是否容易执行”。
学员(秋香):可以理解,这个能力指的并不是单指自己能不能完成这事,包括其它的环境因素也是属于“能力范围”。
拆书家回应:是的,“太热了“让散步这件事从”轻松“变成“需要克服痛苦的事”,能力门槛被太高了。
大家要没有别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进入演练环节。
【技能点:A3-小组演练】
我提供了三个场景。
场景1(工作)
人物:小强是市场专员
背景目标:行业发展快,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行业发展步伐,他想培养【每天输出1条行业动态解读】的习惯,通过输出来强迫自己输入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
困难:找不到热点,写不出来。
场景2(健康)
人物:小李是程序员
背景目标:每天工作繁忙,长时间久坐,导致肩颈不适,想培养按时起身活动的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困难:沉浸工作时容易进入心流状态,找不到“不打断思路又能有效活动”的方法。
场景3(娱乐)
人物:小张赶时髦年轻人
背景目标:看到直播带货很火,有朋友搞直播还赚了钱了,想培养每天直播1小时的习惯,为自己开辟第二发展曲线。
困难:没才艺,不知道播什么。
【任务】大家先从我提供的三个场景中选择一个来演练,小组里面两人,一个扮演习惯培养者,一人演习惯培养教练。教练就用今天分享的“习惯培养4步法”,辅导习惯培养者,帮他培养习惯。
【时间】演练时间10分钟,时间到了后,可以互换角色进行演练,加深印象。
【技能点:A3-当众展示】
下面我们请两位小伙伴来给我们当众展示一下。
教练(学习者寒睿):你最近想要养成的习惯是什么?
习惯培养着(学习者丞丞):我想养成每天直播1小时的习惯,打造个人微信视频号IP(第一步,锚定目标习惯)。
教练(学习者寒睿):有什么困难吗?
习惯培养着(学习者丞丞):没有才艺,不知道播什么,有时又没有时间,哪能天天播?
教练(学习者寒睿):那你有没有考虑过,把这个大的任务,拆解小一点呢?比如每天只播一会?
习惯培养着(学习者丞丞):可以试一下每天只播10分钟,这可能会简单一些(第二步,拆解最小行动)。
教练(学习者寒睿):那你直播,准备什么时间去播?
习惯培养着(学习者丞丞):早上或晚上,但早上可能别人再睡觉,还是选择晚上比较好。
教练(学习者寒睿):你晚上有没有一些固定的习惯?
习惯培养着(学习者丞丞):太多了,例如洗脸、刷牙、洗澡、换睡衣、吃晚饭。
教练(学习者寒睿):如果你可以把这些固有的习惯和直播结合一下,哪一个更方便?
习惯培养着(学习者丞丞):刷牙、洗脸之后不太方便,可以放到吃完晚饭之后(第三步,绑定触发场景)。
教练(学习者寒睿):每天完成直播后,你可以怎么给自己设置奖励?
习惯培养着(学习者丞丞):我可以往自己旅游账户里面存钱,奖励自己(第四步,设定奖励规则)。
拆书家:丞丞可以把你的方案给大家完整的展示一遍吗?
习惯培养着(学习者丞丞):我想培养每天直播一个小时的习惯。晚上吃完晚饭的时候,我就开启直播,直播时间10分钟,直播完后我就往我旅行账户里面存1个小金额的钱。
【技能点:反馈】
你现在最小的行动变成直播10分钟,以我个人经验可能会有点难,可以更小一些,例如只是打开直播软件,在镜头前露脸1分钟,不需要讲话也行。另外触发场景是“吃完晚饭”之后,这不够具体,可以变成具体动作,例如“吃完晚饭,放下筷子“之后。
【技能点:催化应用A2】
【A2-分步催化】
大家想一下,未来一个礼拜或一个月,你最想培养的习惯,例如每周发表公众号文章1篇,每天喝水5杯、每天早起阅读书籍30分钟、每天书写1篇日记、每天陪伴孩子读书半小时等。请选择一个你最可能遇到的场景,写下场景的关键词。
【A2-规划行动】
请大家根据刚才想到的场景,应用“习惯培养4步法”,去制定培养这个习惯的目标及具体行动方案。
大家可以把关键词写出来,大家写好后可以在组内进行分享。
【学习者分享】
分享者:学习者(丞丞)
分享:我想要培养的习惯是每天陪孩子半小时(第一步,锚定目标习惯);最小行动拆解每天阅读1分钟(第二步,拆解最小行动);触发场景当我回家换好鞋之后(第三步,绑定触发场景);激励是完成后和孩子击掌(第四步,设定奖励规则)。
【反馈】
刚才丞丞的分享很精彩,他应用“习惯培养4步法”规划了自己未来1个月中培养每天陪孩子阅读半小时习惯,我们给点掌声,给他鼓鼓劲,希望他能按照这个方法培养出自己的好习惯。
【技能点:强有力的结束语】
以上就是今天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主要讲了两个内容。
第一个片段,为什么没能养成好习惯?我们可以通过有没有提示?有没有能力?有没有动机?这三个问题查找原因。
第二个片段就分享了如何培养好习惯?给大家分享了培养习惯四步法。1)锁定目标习惯;2)拆解最小行动;3)绑定触发场景;4)设定奖励规则。通过这4步,保障在动机极低的时候自己也能去行动,从而培养出习惯。
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这个方法。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你不是不行,而是没有找对方法”。希望大家能掌握这个方法,培养成自己想要的好习惯,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