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认知觉醒》 所属活动: 【NO.253】北京城市之光分舵练级场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清晰,一个观念重构行动力

开场:

一、自我介绍(1分钟)

大家好!我是黄瑞,黄河的黄,瑞雪兆丰年的瑞。我的三个标签分别是 :新手拆书家、爱茶人、退休自由人。1、新手拆书家:有多新呢,今天是我的第一拆2、爱茶人:有多爱呢,年轻时喜欢喝茶,2015年开始把喜欢变成副业,投身学习茶文化,做普洱茶的私域运营,经常带朋友去云南参与从采到入口的各道工艺;3、退休自由人,当下即是新生,我选择退而不休,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来拆书帮学习。

二、拆书帮和拆书法(2分钟)

先从拆书帮说起,我们读过很多书,也读过当时觉得有用且深受启发的文章或方法,可大多数时候却有一种记不住、也说不明白的感受。加入拆书帮,才知道这是一个以“拆书法”为核心的成年人学习的非营利性社群,在这里,有学、有练、有人帮,其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拆书法,则是一种学习方法论,可以帮助学习者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其核心理念是“拆为己用”,帮助成年人调整“学生思维”,强调以“我“为学习主体,知识是工具,以实践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从个人层面,学习的是RIA便签法,掌握这个方法,可以实现读一本书就如同参加一次同主题的培训。那从组织层面,拆书家可以把一本书打造成一堂课一场培训,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的时间就由我带领大家共同拆解今天的阅读片段《认知觉醒》里第156页“清晰,一个观念,重构你的行动力“。

现在我们用2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示意我一下就好。

【阅读原文拆页】片段来源《认知觉醒》(P155-P158)(2分钟)

清晰力才是行动力

仅仅知道这个道理还不够,毕竟知道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却很少。就像你明明准备第二天早起锻炼、读书或是做重要的工作,然而醒来后还是鬼使神差地拿起了手机——群消息、朋友圈、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一眨眼,半个小时过去了,你还躺在床上。实在没什么新鲜事了,还要把App再点开一次,看看有没有什么惊喜,等到刺激消耗殆尽,无聊渗透全身,再漫不经心地起床,此时的你精神萎靡,内心只希望用更多刺激来填补空虚,哪还有心思去做重要的事呢?

知道和做到相差十万八千里,这其中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答案正是前文所说的“模糊”。

如果没有猜错,你脑中所谓的“重要事情”,也许就是关于锻炼、读书或是做某项重要工作的一个大致想法,你并没有想清楚明天起床后是去跑步还是阅读,即使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了,也不确定要去哪里跑,跑几公里,跑多长时间,穿哪套衣服,万一天气不好怎么办;不知道到底要读哪本书,从哪里开始,读多长时间;也不知道具体要做重要工作的哪个部分,需要准备什么工具,需要什么素材,等等。一切都只知道个大概,这对提升行动力来说,是很致命的。

所以,仅仅知道要事第一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拥有另外一种能力:清晰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

一招建立清晰力

知道了以上内容,我们的脑子似乎清楚了很多,但似乎还是无从下手,不过不用担心,清晰力的建立并不复杂,做到这三个字就可以实现:写下来。

是的,只要写下来就好。图6-3是我的“笨”方法,供参 考。

第一步:找一本普通的A5卡面抄,将纸页对折;

第二步:在上方写下当天所有要做的事,然后清空大脑,按 权重将列出的事项标上序号,这样,目标就变得清晰可见;

第三步:收集一切可用信息,在页面左侧预测性地写下在某 一时间段做什么,然后在底部统计“计划学习时间”和“可用学 习时间”,这样,时间也变得清晰了;

第四步:在页面右侧记录当天的实施情况,一天过后,对学 习时间和学习成果进行统计,时间利用效率便一目了然。 整个页面分为以下4个部分,呈现“工”字形。

(1)待办事项

(2)计划完成

(3)实际完成

(4)备注

这一方法几乎包含了时间管理手账的主要高频功能,而且这 种手账可以随意写画,比如备注区可以随时记录灵感或信息,用 完即弃,不用花精力在手账的形式上,时间和经济成本都非常低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重述知识(5分钟)

<why>每到跨年的时候,有无数flag在我们笔记本上冉冉插满,常见的有:减肥,读书,考级考证、学技能等,可是不用到年底,有的人甚至第一季度,小旗就开始纷纷倒下,到年末“计划”都找不到,总有一种“求上进而不得”的焦虑感。这段文字道出了计划难实现的原因是计划“模糊”,行动力不足。

<what>文中,作者不仅找到原因,还给出重构行动力的方法和工具,即:建立清晰力。

<how>具体操作如下:用“工”字手账,把要做的事“写下来“形成日程计划,建立行动清晰度,清晰明了可复盘,就分四步:

第一步:拿一个A5笔记本,在上面用“工”字分四个区,分别是:待办事项,计划完成,实际完成,备注/反思

第二步:在上面的待办事项区按权重顺序写下要做的事,目标清晰可见

第三步:根据待办事项,按计划时间/可用时间预测性的把要做的事写在左侧:计划完成区,这样一天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一目了然。

第四步:在“工”字右侧,复盘一天工作(实际完成所用时,方便日后调整计划)。

最下面备注区,灵活应用,可以记录灵感,随机事件,反思等等。

这个计划表的核心是:

清空大脑:通过书写把所有待做事可视化(不需要天马行空随机做事)

动态调整:对比计划与实际用时调整计划。(比如写工作总结只用20分钟以后就知道该如何给它留时间了)

轻量记录:备注区随时捕捉灵感不会打断当下事

即时复盘:通过时间统计直观看到效率差

<where>这个方法特别适合自由时间多的人,和办公室工作人员。如果你经常外出可以灵活借鉴,清晰力的整体思路不变。

相比完美全面的电子表格和手机记录,这种糙快省的方式更容易坚持,关键它即时可视,当日打破"想得多做得少"的循环。用这种时间统计的方法我们可以主动的约束自己,总是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什么事情更重要,而不是“顺手拿手机,一刷一小时”。另外要强调一点,如此细化不是把自己圈在里面画地为牢,而是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手里有活儿。如果当天被客观变化打破计划也没关系,可以在完成临时任务后,迅速把自己拉回正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关联具体经验(2分钟)

<反面案例>:今年四月份我特别忙,因为工作任务杂且重: 采茶入库,保健品店面的联合促销方案,中间还穿插报了拆书帮课程的学习等。每天一睁眼,就感觉一堆事,关键还总是出大小差错,有时甚至想发脾气。包括拆书帮的作业,也是那种有心无力的应付着完成,内心很是自责。

<反思>:通过四月份的工作状态,不难发现病灶在于“计划模糊“,工作任务虽然都摆在那里,但落实到哪一天,具体什么时间做什么,都不清晰。尤其我的事情,彼此之间跨界大,不关连。太过笼统的计划,便会产生:砍柴时想烧水,烧水时想做饭的频繁分心结果,极易出错。而且也不太好复盘一天的工作。有时还会浪费掉折叠时间。

A2规划应用(2分钟)

<目标>: 计划在8月份开始做“日程规划”,用“清晰力”构建自己的“行动力”,让每天的事情清晰可见,易复盘,可优化。

<计划>:日程规划实施步骤:1、每天早晨起床洗漱完毕,大约7点前到书房,准备工具---A5卡纸,按“工”字分区。2、先在大脑中按权重梳理当天重要事项,编序号填写在待办事项区。3、把计划完成的事结合需用时长按时间顺序罗列在计划完成区。4、每天睡前约晚10点钟,在书房复盘当天工作,填写在实际完成区。并在备注区填写一天的反思或启发。

四、结束语(1分钟)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页:行动力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关键能力,清晰力又是超强行动力的支撑,大家不妨用“工字手账法”把日程规划操练起来,一招建立清晰力,重构我们的行动力。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小伙伴们有帮助,大家都做心中有数之人,成就优秀且轻松的自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