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12个改善生活与工作的有力工具(原书第3版)》 所属活动: 【麓山分舵No.680】学会提问,结构表达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通过ABCD提问法,改变自己的评判思维

开场:

大家好!我叫YJ,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第一个图书馆馆员,第二个传统文化爱好者,包括中医养生,以及学习传统文化来实现修心养性等目的等。第三个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以前,斯坦是个非常爱评判的人。他虽然没觉得自己是那样的人,但他身边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一旦他跟谁发生了口角,或者听到有关那个人的负面传闻,他会马上给那个人贴上标签。

有一次,他对一家前景看好的新公司进行了很大一笔投资,一年后,这家公司雇了一位新CEO。新任CEO曾经供职的公司与一宗巨大经济丑闻有所牵连。尽管这位新来的CEO确实是清白的,但斯坦还是坚持认为冒烟之处必定有光。

那时他几乎决定撤资了,但同时对于整件事感到非常矛盾。除了新雇的CEO,这家公司其他处处都做得挺好。

就在那段时间,有一次我和沙拉和斯坦和亚历克莎共进晚餐。我们当时在讨论学习者/评判者材料,亚历克莎就鼓励斯坦用转换问题法来评估一下他的投资决策。她建议斯坦用ABCC选择法来考虑这件事,就是我之前说要告诉你的那个工具。斯坦答应试一试。这一试之后的效果令他非常震惊。ABCC选择法是这样的:

A(aware)——觉察。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

斯坦对此的态度很有意思。我们描述过评判者的特点之后,斯坦当场承认,这些特点大部分很符合他。他的回答也出乎我们意料:“作个批判者是我的拿手好戏!”,我们都笑了,同时也明白,他开始更加诚实客观地来看待自己的行为了。

B(breathe)——深呼吸。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来看这件事?

听到这个问题,斯坦笑了笑,深深地吸了口气,停顿片刻,然后承认,他是绝对没有做到客观,特别是因为这件事牵扯那么大一笔钱。尽管他跟这位新任CEO连一句话都没说过,但是他是真的很不信任他。

C(curiosity)——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实真相是什么?

我们问斯坦他有没有去搜集过客观信息?他是不是已经掌握了所有的必要信息,来做出负责任的判断?斯坦这才意识到,他因有所耳闻而对这个人产生的负面印象已经将自己团团围住。但是事实呢?实际上他完全没有任何证据。

C(choose)——选择。我的选择是什么?

到这时斯坦才意识到,要做出明智的选择,他并没有需要的所有信息。因为是自己的投资,他觉得有必要去查明真相。一个月后,斯坦打电话跟我说,他仔细查过后,发现这位新任CEO是个好人。长话短说,斯坦没有撤资,两年后那家公司上市了,他也因此发了大财。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分组]

那接下来为了更好的进行讨论,我给大家分一下组。

[学习目标]

通过此次拆书,能够帮助学习者在需要做出选择时或者忍不住给他人或事情做评判时,从过去的依靠主观评判性思维做出抉择和评判,到运用ABCC提问法,做出更理性、客观的判断。

[FAB·介绍书籍]

F:《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这本书的作者是梅若李·亚当斯。书中内容融合了教练技术、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介绍了12个改善生活和工作的有力工具。通过“提问式思维”积极地去面对人生。

A:这是一本国际畅销书。开篇以故事的形式展开,去掉了大量的学术名词和数据图表,比同类型的读物更具有场景性,阅读过程也更加轻松。

B1:当你被“我为何总失败?他为什么总是不能让我满意?”这类生活工作的负面追问困住时,《改变提问,改变人生》会递来一把“思维钥匙”——它教你用提问式思维破局,把“评判者”的苛责转化为“学习者”的视角,让“白费劲”的内耗,变成“如何改进”的行动动力。

B2:通过学习“ABCC选择法”,这套工具会引导我们完成觉察-暂停-好奇-决定的认知升级。帮助我们我们遇到问题时,能从责怪批评转向解决问题,用积极态度面对,做出正确选择。

下面请大家花两分钟时间阅读一下全文,看完举手示意一下。

I:

What:

:ABCC选择法是指通过觉察-暂停-好奇-选择四个步骤,让我们更客观地去看待事情的真相,从而做出更正确选择。

Why:

【常见做法】我们在做选择时。很多人习惯依靠身边人或者自身过去的经验来做评判,有的时候情绪过于激动,只顾着发泄自我。

【这样做的坏处】那这样做呢,可能会导致我们忽略了很多客观事实,误解了人和事,从而错过了一美好的缘分,甚至在人际交往中碰壁。

【这样做的好处】那通过使用ABCC选择法,能让我们去除评判者的思维,少用情绪处事,用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获得更好的决策和行动。

【反面案例】:

之前交往过一个男生。有天我早上给他发信息,他隔了很久才回复我。因为这一举动,我心生不满觉得对方是多线发展,并对他发泄了自己的情绪。于是决定对他冷处理。最后呢,我们也因为相互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而结束了交往。

How:

1: 觉察。先要意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问问自己是不是处在一个评判者的姿态,发出情绪有用吗?

2:暂停。 深呼吸,暂停一下。尝试用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3:好奇。 想想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我、他人、事情本身究竟是怎样的。有没有什么遗漏。

4:选择。我打算怎么做呢?

【反变正面案例】:

我和案列中的男生的关系结束是因为我习惯通过情绪来解决问题,在我没有了解事情的原委之时,就凭自己的脑补,给他贴上了海王的标签。。

如果我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这么做。

1:觉察。

我现在是处在一个评判者的状态吗?我对对方的行为进行指责能解决问题吗?

2:暂停

我能不能退一步,暂停一下,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呢?

先喝杯水冷静冷静,深呼吸。或者在心理默念10秒。

3:好奇

他究竟去做了什么呢?我有遗漏的地方吗?会不会是因为工作忙碌,所以没有回复我信息呢?

4:选择

我选择去做什么呢?

我需要找一个相互理解和体贴的伴侣,而这个事件中,我也并没有尝试去理解对方的处境,所以我选择再给彼此一次机会,去相互了解。

【Where】:

当我们在需要做出选择时;当我们在忍不住想要对他人行为进行评判时;当我们在情绪上头,想通过发泄脾气来解决问题时。都可以尝试运用ABCC四步来做出更为合适的抉择。

【常见异议】:

可能有的人会说,情绪一下头了,很难这么理性的去运用这些步骤,或者根本就想不出来。那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想要更加理性的去过好自己的人生?还依靠情绪来随意评判生活中的人和事呢?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前者吧。

那我们不防试着去改变一下,提醒自己多使用这套方法,几次下来,即便有一次,你想起来了,那很是很大的进步。时间久了,以后面对类似的情景,就会如条件反射一般自然的运用它。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分步催化1

那接下来,我想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的一周里,你可能会遇到哪些你处于评判者姿态并对他人加以指责和抱怨的场景呢?比如,你吐槽同事不上心,没有对接好相关工作,对方埋怨工作过于繁忙,还没时间处理;比如你抱怨老公不顾家,老公反驳,我这边辛苦都是为了这个家,你还如此挑刺,这日子还过不过?

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来设想这个场景,然后用关键词记录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稍后我会邀请一位伙伴进行分享,只需要描述事件即可,不用写要怎么去沟通。

放暑假后,我在家做完饭,想要老公洗碗。而他常常没动静。为此我十分恼火,于是指责他不勤快。

【A2】:分步催化2

学会了这个方法之后,我们想象一下,穿越到未来的场景,你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呢?

请大家仍然用2分钟的时间思考,并以关键词写下将要运用的方法,稍后请一位伙伴来和大家分享。

1:当我发火时,问问自己这样做有用吗?我是不是处在一个评判者的位置?

2:暂停,深呼吸。

3:问问自己整个过程有什么遗漏吗?比如老公为什么昨天马上就去洗碗了,而今天是因为导致他没有行动呢?

4:决定。如果老公是因为有其他事情,先等他忙一会儿。如果事情比较紧急,那我就直接把碗洗了。

【总结】:

希望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继续用“ABCC选择法”来对应对生活中的矛盾和重大选择,那我们再来回顾一下“ABCC选择法”是哪四个步骤呢?觉察-暂停-好奇-选择。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