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敢于冲突:活出必要的攻击性》 所属活动: 2025年6月 南京分舵第三场拆书活动-线下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如何走出因长期遭遇创伤引起的不良情绪

开场:

大家好!我叫桑桑,我的三个标签是:

1. 保险经纪人。目前我在一家叫永达理的保险经纪公司工作,我们公司专注专精做钱的保单,包括养老金、教育金,当然我们可以做基础类的保障,大家有保险相关的问题或者需求都可以链接我

2. “修行人”:人生在世就是一场修行,这场修行包括发现题目→反求诸己→消业(颠覆固有认知)→法喜。我希望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3. 二胎宝妈。大家如果对育儿相关的话题感兴趣,也可以链接我。

今天因为涉及到分组讨论,我们现场就沿用上一组的分组。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敢于冲突:活出必要的攻击性的》的拆书环节。

下面我用FAB的方式来介绍下这本书:

《敢于冲突:活出必要的攻击性的》由中国著名的心理工作室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的合作人黄玉玲所著。这本书颠覆性地重新定义了“冲突”,将其从需要避免的负面事件,重塑为个人成长、关系深化和组织健康不可或缺的积极力量;

这本书区别于市面上其他书,并不支持大家当老好人,或者教大家如何去避免冲突或者化解冲突,反而是鼓励大家活出必要的冲突性,因为作者认为这样可以赋予读者勇气和信心,鼓励读者在遭遇职场、个人关系的争议或者冲突处理时,能够直面冲突,采用更加坦诚的方式来解决冲突与争端,减少内耗,作者认为表现必要的攻击性,不仅不会像大家普遍认为的那样破坏人际关系,反而可以获得更加良性的关系。

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甩到老好人的标签,遇事不必委曲求全:而是要学会表达出必要的攻击性,能够在保持善良的同时,拥有坚定的内核和必要的锋芒,在复杂的世界中更有力量地前行,收获更真实自信的生活、更深刻健康的关系、更顺畅的职业发展、更少的内心消耗,活出更有力量的自我。

当然我今天带来的章节不是教大家如何活出必要的冲突性的,如果大家对这个部分感兴趣可以自行去探索。

我今天来是我发福利的,因为我通过书中的一个方法,走出了困扰了我从小到大的困扰:焦虑这种恐惧。今天我想把这方法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起走出恐惧。

下面,我就把这个片段发给大家,请大家花3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阅读一下。如果读完了,可以像我举手或点头示意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一位读者说:“我是经常使用一种方法来分清现实和幻觉。但是这个办法是建立在对方也遵守规则上。那么,如何应对喜怒无常的人?比如,我小时候,我的父母非常喜怒无常,成绩不好的时候,有时候会打我,有时候会骂我,有时候可能只是继续跟其他人聊天。同样,成绩好的时候,可能打,可能骂,可能夸,可能没有反应。这种时候,这正的恐惧会发生:到底什么时候打?有时候甚至去激怒对方打或者骂一顿,我好继续写作业。立刻打或者骂其实对我来说是最好的情况,因为打完就可以专注自己的事了。

那么,长大之后,我面对社会上各色的人,这时候就发现这个模式不起作用了,需要重新去识别每个人是否遵守规则。这一点让我很累,因为我不知道这个人的下限和上限在哪里。这时候最恐惧的部分又会浮现:鞭子是否落地,以及什么时候落地?请问,这种恐惧怎么应对?”

回应:

怎样应对这个恐惧,让自己“定”下来?

首先要能明白,之所以不能够“定”,依然是,在心里面发生一个“我很弱,对方很强”的认同。在这个认同下,“弱”的部分出来,自然战不过对方的“强”。

第一步,看到这种认同,并让自己的心理年龄增大。比如,想象成年的你,在应对这个困难情境,会怎么做。

第二步,方向清晰。

让自己“定”下来,需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你说“靴子怎么落地,以及什么时候落地”的时候,你的自我已经被幻想中父母的反应和恐惧给带走了。那个时刻,你成了记忆中那个无论做什么都会被可怕对待的小孩。那么小孩最需要什么呢?其实是需要情绪的安抚和陪伴,即需要有人和孩子的“恐惧”待在一起。

如果这时候把方向放在“靴子落地”上,显然只是表现的需求。这一次确认了,下一次还是惶恐。我们要去触碰最深层的需要。并直接去满足这个需要。

比较有效的方式是直接与这个恐惧的部分进行对话。

可以做的是,回到自己的中心,深呼吸,感受自己的情绪。看看浮出来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允许这个情绪流动。当你做这些的时候,可以呼唤一个更强大的力量跟自己在一起。想象他们的样子,并邀请他们进入你的内心,一起陪伴你。比较有效的方式是直接与这个恐惧的部分进行对话。

可以做的是,回到自己的中心,深呼吸,感受自己的情绪。看看浮出来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允许这个情绪流动。当你做这些的时候,可以呼唤一个更强大的力量跟自己在一起。想象他们的样子,并邀请他们进入你的内心,一起陪伴你。

在你感觉可以的时候,跟自己那个曾经受过伤的内在小孩说:“亲爱的,我知道你很害怕。我正在陪着你。”

通常这样的练习做了一些之后,那个恐惧的小孩将有可能得到一些力量和安抚。这样也能够慢慢地从那个恐惧的情境里面来到现实。在现实层面去处理和辨别,带给自己的安心就会多一些。

第三步,理解自己的恐惧。

在你描述的场景里面,我看到,因为父母的反应是喜怒无常,没有任何章法的。这是另外一个你的恐惧,就是对不确定的恐惧。

对不确定的恐惧,其实是一种没有任何坐标的恐惧。这种恐惧,无法直接聚焦,有痛苦异常,所以,会启动幻想。大家知道,启动幻想的时候,恐惧有可能是以几何倍数扩大。对于孩子来说,这会带来极大的失控感。

所以,相比父母没有反应,孩子反倒是希望他们能有点什么反应,这样,就会有确定的感觉。而确定代表某种安全。虽然这种确定,看起来有些伤害的味道,但是熟悉的感觉如此重要,因为它代表着某种内心深刻的连接。所以,内在总会无意识呼唤这样的感觉。

关于这部分恐惧,理解自己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看到自己在这个恐惧中的无力和愤怒。像第二步那样做一些练习是有帮助的,你不妨试一试。

大家肯定很奇怪,我没讲如何活出必要的冲突性,而是选择了这个片段,是因为正如我前面说到的,这个方法帮我走出了我的恐惧:焦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我来拆书帮的初心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在思考,最近终于有了答案:这是一个取与予的场域,我来听大家给我分享,是收获了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或者增长了人生智慧;我给大家分享,我也希望把我觉得有用或者可以增长智慧的书分享给大家。

通过这个方法,我克服了焦虑等等问题

虽然这个办法不一定适用于你

但我想给你信心,内心的创伤是可以被疗愈的

期待你开启自己的自我疗愈之路!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请大家看向我这边,大家都看完这个片段了吧?下面,我大概用2-3分钟左右的时间用WHAT、WHY、HOW模型,给大家讲解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What:我们回想下:在我们过去的人生里,有没有常常容易因为某些创伤事件(例如童年创伤)的发生引起的某种特定的恐惧。在今后的人生中,这种恐惧会被不断地激活:一样一次又一次将我们带回到创伤事件的场景中,进而引起个人情绪的潮汐,严重的伤害了我们的身心健康。

我在这里给这个恐惧下个定义:这类恐惧会影响我们变成更好自己或者影响我们生活的不良情绪,而不是人类进化而来的对外在伤害的恐惧,比如说:怕蛇,怕老虎等。

如果没有,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出去逛逛了;如果有,那我们来看看我们为什么要走出这种恐惧呢?

Why: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好的痛点用一生来治愈。

不良的恐惧,不仅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更是阻碍我们个人成长的绊脚石。

所以我们是不是要走出这种恐惧?

How:那我们具体怎么做呢?

本书教会我们三步走。

直面恐惧。正视这种恐惧的存在,而不是逃避或者觉得我无法改变。我们可以尝试找找这种恐惧背后的心理假设,并且接纳有这个假设是正常的。

挖掘内在需求。接下来是看看我恐惧背后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并且尝试跟自己的内在对话,安抚自己的内在小孩。

接纳并觉察内在。接纳自己的无力与愤怒。但开始注意觉察真相:这种恐惧其实大部分都是自己幻想出来的,最坏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哪怕偶尔发生也没有造成我们幻想的结果。当我们觉察的次数多了,我们的内在小孩就长大了,我们也会慢慢走出这种恐惧。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上面我介绍完我的方法,下面我将请大家按刚才的分组来进行研讨:我们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过往成功的或者不成功的克服恐惧的经验,我们后面邀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他的经验。如果你成功了,你分享下你是如何做到的?如果没成功,也回想下为什么没成功?

感谢X的分享,

下面我来分享下我的真实案例哈,关于走出焦虑我的失败和成功经验的分享。

首先,失败经验,我总结下来就是一个词:向外求。我焦虑,所以我不断的在生活中想证明自己行,当然我大部分时候还是行的,但是总会有不行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就会对自己很失望:你看吧?你的焦虑是对的,你就是不行。

再来,成功经验:我也总结了一个词:往内求。首先我的焦虑,我的表现是患得患失,我为什么患得患失?因为我不自信。我为什么不自信?因为我觉得我不够强大,而且我稍有不慎,可能最糟糕的情况会发生,所以我内心匮乏的是安全感。所以每次发生这个情况的时候,我就告诉我自己,对,这么想是可以被理解的,我确实有些不好的经验。但同时我也会觉察,我是否有再回到过去的可能性?我发现并没有,不管从过往经验和当下状态来说,都不具备,而且我担心的事情也并没有发生,所以慢慢的我放下焦虑,活在当下。

所以大家不妨也跟自己内心做一次深度交流,找到问题所在,并且给自己更多积极的心理暗示。

A1反思:当然了,每个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我并不认为这个方法帮所有人克服所有的恐惧,也不是让大家走出全部的恐惧。

比如说有人怕蛇,怕老虎,咱不能说把手放它们嘴里看看会发生啥?

比如说有人的特别害怕出车祸,为了克服这种恐惧,走路再也不看红绿灯了。

而且对于想要真正走出的恐惧,我也不建议直面恐惧,玩票大的:比如说恐高,我们上来就去跳伞吧。

而且也不要操之过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要觉得能一朝一夕解决这个问题,慢慢来。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用刚才提到的方法,选择你的一个恐惧,在便签纸上简明扼要地写下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最后,给大家总结下:今天主要分享了一个如何走出我们恐惧的方法。

第一步,直面自己的恐惧,不逃避;

第二步,决策恐惧的深层次原因,并注意观察;

第三步,接纳自己的恐惧,并认清是幻想还是现实,并通过一次次觉察联系,慢慢走出这种恐惧

最后都祝愿大家走出内心的恐惧,活出喜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