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刻意练习》 所属活动: 2025年6月21日下午练级场(杨家湾)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有目的的练习

开场:

开场 1分钟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高玲,非常开心又在武汉的练级场见到大家。我的三个标签是:基层公务员、二级拆书家、心理学爱好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今天过级的级别是3-2。

【学习目标】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学习后,能够运用(行为)“有目的的练习”三步法(澄清)解决学习某种技能时进步不快、效率不高的问题(界定)。

【分组】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先来分组,今天一共有5位学习者,你们2位一组、你们3位一组。

【场景法介绍图书】 1分钟

事件:

在开始之前,跟大家讲一个我学习弹琴的故事。大约五年前,我买了一个电钢琴,准备学习电钢琴,还报了班,前几个星期兴趣盎然,学会了几首歌,得到了老师夸奖,后面因为连续出差几次,加上老人生病、加班、没时间练,跟不上进度,拖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到现在,电钢琴还在家里放着。

提问: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呢?遇到这种情况是怎么处理的呢?我们到底该怎么学习呢?

影响:

如果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得不到解决,后果可能会很严重,不仅会让我们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甚至会因为某项技能没有掌握而失去重要的人生机遇。

解决:

以上这些问题,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今天的片段会介绍一种“有目的的练习”方法,可以让我们在学习技能时进步更快、效率更高。

【A1】量表自测 1分钟

现在,请大家先来做一组自测题,主要测定我们在技能练习方面处在什么层次。请大家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打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6分代表完全符合)。

全部完成后,请把分数相加,写在总分处。

【I】解释自测量表 1分钟

大家都做完了,下面我来解释一下测试分数:

首先,请20分以上的伙伴举手。

有两位,说明你们已经掌握了“有目的的练习”的大部分精髓,如果多加应用,就能获得更加快速的提升。我今天的分享可以迭代你的方法,助力你成为更优秀的学习高手。

接下来,请10-20分的伙伴举手。

有三位,说明你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练习方法有问题,但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今天的内容“有目的的练习”就是为你们准备的。

今天没有10分以下的伙伴。

总之,不管大家分数如何,现在我们对技能练习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让我们在拆页中继续学习。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拆页,读完请示意我哦。

R原文拆页: 1分钟

本次主题:“有目的的练习VS天真的练习”—《刻意练习》P32

史蒂夫·奥尔(Steve Oare)是威奇托大学从事音乐教育的专家,他曾提供过一段假想的对话,假设对话在一位音乐导师和年轻学生之间进行。这种关于练习的对话,音乐导师经常会跟学生讲。在这个例子中,导师试图搞懂为什么年轻的学生一直没有进步。

导师:从你的练习清单可以看出,你每天练习1小时,但你每次测试的时候,总是只有C的成绩。能不能解释一下原因?

学生: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昨天晚上都演奏了!

导师:你演奏了多少次?

学生:10次或者20次。

导师:你弹对了多少次?

学生:唔,我不知……一次或两次吧……

导师:哦……你是怎么练习的?

学生:我不知道。我只是埋头弹!

简单地讲,这就是天真的练习:只是埋头干!我刚刚挥起球拍,努力去击球。我刚刚听到了那些数字,想办法去记住。我刚刚看到了那些数学题,正试着解答。有目的的练习这个术语,意味着要比这种天真的练习更有目的性考虑更周全,而且更为专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5分钟

【互动提问】大家都读完了,我问大家几个问题。

【提问1】

拆书家:拆页当中提到了哪两种练习方法?

学习者:天真的练习和有目的的练习

拆书家:好的,非常正确。

【提问2】

拆书家提问:这两种方法,作者推崇哪一种方法呢?

学习者回答:有目的的练习。

拆书家:对的

【提问3】

拆书家:有目的的练习有什么特点?

学习者:有目的性、考虑更周全、更专注。

拆书家:对的,有目的的练习就是要制定周全的目标、保持专注、寻求反馈等,才能不断提升和进步。

【what】

这个片段用举例的方式讲了什么“是天真的练习”,什么是“有目的的练习”。

【why】

“天真的练习”就是反复重复同一个动作,是低质量的勤奋,它很难让我们的技能训练取得进步。相反,“有目的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方向、保持专注并及时调整,从而更快速的提升能力。

【how】

怎样才算是“有目的的练习”呢?

根据我们刚才总结出的“有目的的练习”特点,推导出“有目的的练习”三步法

第一步:明确目标。首先,要制定明确的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只有目标明确,才能保证方向正确。不然就如片断中:你演奏了多少次?10次或者20次。(符合SMART原则:此处有讲解

第二步:保持专注。在练习时,要排除外部干扰(比如手机等)和内部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在练习上)。不然就如片断中:你是怎么练习的?我不知道。我只是埋头弹!

第三步:反馈调整。在练习过程中,如果我不知道做得对不对,那怎么提高呢?就要找到错误之处,进行对比和复盘,加以改进和提高。不然就如片断中:你弹对了多少次?唔,我不知,一次或两次吧……

【举例说明】

以我刚才讲的学钢琴为例,如果我用“有目的的练习”三步法该如何操作呢?

第一步:明确目标。(目标符合SMART原则:SMART原则由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是5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1.明确具体的:比如“本季度A产品销售额增长10%”;2.可衡量的:比如“销售额增长10%”、“客户满意度调查得分90分以上”;3.可实现的:比如“一年的市场份额达到60%”可实现吗?再比如“1个月减重10斤”这个目标就太高,就很难实现;4.相关的:比如技术部门就不要制定销售方面的目标,因为不相关;5.有明确的截止日期:比如“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3-3过级”。)

大目标:半年内学会弹奏6首曲目;细化目标为每月学会弹奏1首曲目(比如第1个月学习《我和你》);再细化到每天的任务是:每天练习时长1小时,要求错误率低于20%。

第二步:保持专注。我下班后一个人在书房练习弹琴,把手机调成静音放在客厅,给家人说好这1个小时不要打扰我;练琴时我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练琴动作上和感受上。

第三步:反馈调整。把自己练习的录像发给学音乐专业的侄女帮我指出问题所在以及如何改进,或者在网上找示范弹奏和我的录像进行对比,找出错误之处,加以改进和提高。

这样一来,我就有信心可以自己去练习这项技能了。

【Where】

适用于象棋、街舞、写作、篮球、音乐等有明确提升路径的技能。不太适用于流程多变的技能,比如:研发、创新。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会问找不到专业反馈怎么办?我们也可以在熟人里面找不是太专业但比我们的能力强的,帮我们指出问题,还可以在网上寻找方法,自己反馈——就像我学钢琴那样!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场景演练】 12分钟(8+3+1)

【指令】

为了让大家亲自实践“有目的的练习”三步法,接下来咱们进行一个现场讨论和演练。

【场景设计】

我闺蜜想学唱歌陶冶情操,从今年初开始练习,漫无目的地唱,现在勉强能完整地唱10多首歌,但时不时跑调,闺蜜苦恼于自己学唱歌学得慢还跑调,于是她向音乐老师请教。

【分组讨论】 8分钟

请大家分组讨论,应用“有目的的练习”三步法帮助我闺蜜制定一份学唱歌不跑调方案,写在演练的表格里。讨论时间8分钟,8分钟后我会邀请两位伙伴来进行角色扮演,一位扮演我闺蜜,另一位扮演音乐老师。

讨论时间结束,请问哪两位愿意为我们进行角色扮演呢?有请01和吴迎为我们分享,01扮演我闺蜜,吴迎扮演音乐老师,分享时间为3分钟。

【学习者分享】3分钟

01:老师,我自己练了一段时间唱歌,学会了10多首,但老是跑调,我想提高一些音准,以后唱歌不跑调。

音乐老师:首先制定目标,你是要计划半年内把你会的10多首歌不跑调地唱出来吗?

玲英:我思考了一下,之前我目标不明确,另外也容易受干扰,边练边看手机,还有就是总是一个人练,没有得到反馈,我想2025年12月底前把之前学过的10多首歌完整唱出来,且不跑调,请你帮我测试一下,音准要达到90%。

音乐老师:你要如何保持关注呢?

玲英:之前主要是受手机干扰,以后每天练习1个小时,把手机关机放在另一个房间;练琴时我会集中注意力不要胡思乱想;最后我想从你这儿得到一些专业反馈,让我知道音准方面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

【回应反馈】 1分钟

两位的表演特别认真仔细!按照“有目的的练习”三步法运用得很好,特别是第一步骤考虑得比较细,把目标制定得非常详尽,也符合SMART原则。特别棒,掌声送给你们!

【A2】催化应用,布置任务 1分钟

为了让大家学以致用,给大家留一个课后作业。选择一个你想学习的技能练习,比如学习一门外语、学习一种乐器、学习书法、绘画、唱歌、舞蹈、PPT制作等等,运用“有目的的练习”三步法给自己制定行动规划并在未来的1周里实施,一周后将你的行动规划和实施情况私信发给我,我会给你反馈专属的改进建议哦!

【学习者案例】

【结束语】

今天的拆页就到此结束,最后再总结一下“有目的的练习”三步法:明确目标、保持专注、反馈调整。希望大家未来通过这个方法在学习任何一种技能时都能无往而不胜。感谢大家的陪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