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暗时间》 所属活动: 西安古城分舵202505第1次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设置进度条,开启倒计时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涂文。嗯,三个边标签介绍我自己,一个是正在努力晋级的新手才如家,一个是生涯规划师,还有一个是平安的保险代理人。

图书介绍

F:我今天要猜的这本书是刘卫鹏的《暗时间》。这本书对我而言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时间管理和任务规划的理解,让我们能够在面对复杂的任务的时候不会再那么迷茫。嗯,接下来的 20 分钟,我们深入的探讨一下这本书当中关于设计进度条的一个精彩片段,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将任务分解成易于管理的小步骤,从而去提高我们的效率和减轻心理压力。

A:那这本书的作者是结合了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时间和任务管理。我觉得这本书它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给出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B1:从整本书的角度来看,读者能够系统的学习到时间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方法,这些知识是能够帮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更有效的分配和利用时间的,从而去提升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B2:具体到我们今天要拆解的这个片段,读者可以学到如何将大目标拆解成小步骤,就像设计进度条一样,这不仅能够让任务看起来更易于管理,还能够在执行过程中给予我们明确的反馈和激励,避免因为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拖延和焦虑。

学习目标

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让大家把这个方法带进我们容易产生时间焦虑的每一个项目当中,学会清晰把控时间进度和过程节奏。今天人不多,我们就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先请大家阅读一下原文拆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暗时间》刘未鹏p8-9

设计你自己的进度条,进度条的设计原理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同样的耗时,如果中间不给任何进度提示,只是在完成之后才弹出一个完成消息,那么整个过程就很容易让人焦急烦躁,导致一些人干脆把程序关了了事。如果有不断更新的进度条,那么用户对整个过程耗时的主观感受就会远低于实际值,也不会郁闷到直接关掉程序。你有多少次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看着工作人员把一堆材料不停的倒腾来去,心里多希望柜台小窗口上可以投射一个进度条。

心理学研究也一再证明,人们对确定性有很高的渴望,以至于不确定性本身就是焦虑和痛苦的来源。有时候,人们甚至宁可选择确定的痛苦,也要避开不确定性。

没有进度条提示的话,我们便无法确定这个等待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如果有不断推进的进度条,对于什么时候达到百分百,我们就会有一个粗略的估计。这估计是一颗定心丸,让我们知道这个事情总会并且会在不久的将来完成。

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善于规划的人会将目标分割成一个个的里程碑,再将里程碑分割成待办事项。流行的GTD方法学核心的理念就在于对任务进行分割。有了进度条,你就知道事情在不断的推进,你总会完成任务或达到你的目标,你总会有一个时间估计。反之,如果不做分割,整个任务或目标对你来说就只有两种状态,完成和未完成。如果碰巧是一个过程比较漫长的目标,那么你会发现进度条总是未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等待未果会耗尽你的耐心,让你下意识的心生疑惑。这事儿什么时候才能完?没有分而治之,就不知道未来还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这会让你心生怯意,不敢进一步投入时间,免得血本无归。在这样的心理下,不少人就会选择保守策略退出,以免到到头来花了时间还一事无成。而所谓的规划,其实就是针对这种心理弱点的做事方法。如果能够清晰的鉴定整个目标的几个大步骤,并对每个步骤的耗时做出靠谱的上界估计,你就不会对不确定的未来时间投入感到恐惧,你就不会被这种不确定感压迫到过早退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看完了吗?看完了。嗯,这个进度条的设计原理就是通过不断的更新提示,让用户对过程的耗时有一个明确的预期,从而去减轻焦虑和烦躁。在任务管理当中,如果能将大目标分割成小的里程碑,其实就像设计进度条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任务的推进情况。

【Why】

人们对确定性总是有很高的渴望吗?不确定性就会带来焦虑、痛苦等等一些心理压力。那有了进度条能够提供确定性,我们就可以知道任务可以何时完成,从而就减轻了这种心理压力。同时如果能把任务分割成小步骤,我们就能够更容易的去管理和完成任务。

【How】

我把这个片段总结成了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的里程碑,每个里程碑再分解成具体的待办事项。第三步是把每个步骤设定合理的时间估计。第四步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跟进度去给自己进行反馈。

举例:

我举个小例子,比方说我们要策划一场小型的市场推广活动,那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分解目标,首先要确定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受众,然后去制定推广策略,线上的、线下的再就是准备宣传材料,像海报、传单呀等等,最后就安排活动执行的细节、时间、地点、人员等等。那第二步就应该是细化这个步骤,比方说像市场调研部分,我们要了解目标受众它的爱好、偏好、需求,然后在选择推广渠道上我们可能要选择像社交媒体、线下门店等等。在设计宣传材料方面,我们如何能够制作一个吸引人的海报和传单呢?再就是到执行计划上,我们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要确定活动的时间节点和负责人员。到第三步上我们要进行时间的预估,那市场调研我们大概花几天时间?两天。嗯,在选择渠道推广上我们再花上一天设计宣传材料上我们可能时间稍微要多一点,需要反复的去进行一个商量,这个我们花个三天在最后的定制执行计划上,我们两天,这样是不是就会显得整个计划能够切实可行一些?那到最后一个环节是要进行反馈更新,在这个环节上在活动前进行小范围的测试,进行一个反馈的收集,这个是非常有必要的。之后我们要根据反馈去调整宣传材料、执行计划等等的。在活动结束以后,我们肯定要做复盘,要吸取经验教训去为下一次的活动做准备。那如果把每一个执行步骤和结果通过打勾的方式或者撕掉任务编签的方式来进行进度提醒你心里的确定性、成功性,是不是感觉会更靠谱一些?总觉得这个事儿我马上就要办成了,通过这种方式策划一种一场小型的市场推广活动,就变得不那么大型,或者说遥遥无期了,而是就会觉得我已经可以逐步推进,只要按照步骤执行就好。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会有成就感,都能够激进自己继续往前进,都会觉得自己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Where】

在工作、生活、学习等各种任务当中,我们都可以采用这种设计进度条的方法,比如说写论文、完成项目、学习新的技能。

【预防异议】

那如果小伙伴要提出一些质疑,我能想到的是比方说这个任务特别紧急的时候,没有时间去进行分解会怎么办呢?嗯,我会回答说,即使任务很紧急,我们也可以把它快速的拆解为几个关键步骤。打个比方说。嗯,在处理一个特别紧急的客户问题的时候,那就可以先去了解客户的核心诉求,然后迅速的制定响应方案,再分配资源进行解决,这种快速分解是可以帮你理清思路,提高应对效率的。

那可能还有人会问,分解任务是否会增加管理成本呢?我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分解任务的初期可能确实是会增加一些管理成本的,但是从长远来看的话,它可能能够显着的提高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通过分解,你可以更清晰的分配任务,更准确的监控进度,从而减少因为任务模糊而导致的效率低下和错误成本嗯。

还有人可能会问,那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了分解的步骤不合理,应该怎么办呢?嗯,任务分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在我们的执行过程当中,如果发现某一些步骤不够合理,或者需要重新规划的话,那我们应该及时的进行优化,例如在项目管理当中,我们可以定期的召开进度会议,根据团队的反馈对任务的分解进行调整,确保其适应性能够符合实际的需求,所有的过程都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协调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分步催化:分步催化中,提问中包括情境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那现在请大家都设想一下,在未来的一个月当中,你会碰到类似的场景吗?比方说工作中领导让你开展某项任务,比方说你和同事要开拓一个新的市场等等等等。在一些场景底下,大家要想一个具体的目标,我们来进行一下讨论。之后我希望有一位小伙伴可以来给我们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嗯,我可以来说一下,就是我咱们还在讨论呢,我先讨论你。

这不是这个是啥场景吗?老师你有啥产品?

就是我这边的话,刚好最近的话我是要过一个,就先不说咱猜书家的这个过节了,我还有一个教练认证要过,教练认证的过的话他要求的话就是要有 23 个小时的,这个教练的时长就是一对一的这种,对完了还有就还有还要有 5 个小时的这种做客户的时长,就是被教练的过程还要有 3 个小时的这个观察者的时长就是三个人,两个人就一个教练,一个客户,再加一个观察者,所以他这三方面的话都要做到。那现在的话就等。于是它时间期限的话比较长,是一年。对,所以的话就说是,那可能我并不打算花那么长时间,我是打算半年之内就把它过掉了,那就是说白了就是首先就是要把这个,我们是有一个学习的群嘛,小伙伴们也经常会有人就在里面发我征集客户,或者征集教练,或者征集观察者,就是这样子的话,就是那你。

的场景就是那个要过教练这个事情。

对,这一步我们只需要提出一个场景就可以了。那悠悠老师提出的场景就是我也没说呀?

我刚想的就是咱们最近不是搞那个读书会,就那个,我想到那个就是很多人反馈要搞一个那种共读那个事情,我也琢磨这个事情,因为他也有很多的要设计一些流程,还有一些。

环节嘛。对,还要选书,还要找主持人。

不用选书的话就到时候就是大家自己读就行,只不过就是有反馈这样的机制就行了。嗯嗯,这个就是这样的场景。

【A2】分步催化2:分步催化中指令清晰,有学习者根据指令,规划出了以后可以如何做的具体计划。

嗯,很好。 KK 老师分享的是关于共读会的场景,那这两个场景都是比较符合我们今天这个菜业的一个任务拆解的场景,现在我们可以进行一下分享,那如果利用今天的这个进度条的这种设计原理,在这个场景下你会如何去操作呢?悠悠老师先来。

【学习者案例记录】

嗯,我这边的话,因为就说是刚才就说,也有说过,就说是他对教练的时长,完了客户的时长、观察者的时长都是有要求的。嗯,完了这边的话就说是,那我们肯定就是收集到在 6 个月之内,我是想把这个完成,那肯定就是。嗯,可能先在两三个月之内就要先把这些时长先累够,之后的话就是去找一些精准的,就说可能去找同学去再去录这种 demo 的,这种录音之后的话拿这个 demo 的这个录音去过几过认证,因为如果是这种纯这种白小白的客户的话,就说可能 demo 出来的话并不是很好,就是可能在过节的时候评价评分会稍微低一些,所以说先用三个月的话去把这个时长累够,接下来的话去跟同学去约录demo,之后的话再去跟教练去约,之后的话去过认证。这是我大概就是根据咱们这个也是逐步来拆的。

那在第四步的反馈环节,悠悠老师是怎么考虑的?

嗯,反馈的话我们是我报了一个督导教练,就是我所有的这种,嗯,就是一个是,就是你在咨询,就你在做教练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去给可以去找督导教练做一个一对一。那样的话你的 demo 露出来的话可以先给他看合适还是不合适,再重新换。对。

对对,那这个就比较符合了,先进行了分解目标我们需要进行哪几个关键的项目?然后是细化步骤,我每一个项目如何去执行?嗯,完成这个教练考证的要求,接着是有一个时间的估量,在每一个步骤上我们预估一个时间,最后会根据相应的辅导人员给到更新的反馈,这个很好,悠悠老师这边是没问题的, KK 老师可以说一下。

嗯嗯,我这块我琢磨怎么回头再跟你说吧。

【结尾】

好,咱们接下来可以多多进行交流。那今天我做一个总结,我们的拆页的内容用的是我们的设计进度条当中的方法。那这个我们的深入探讨和拆解就暂时到这,如何能够将大任务拆解成小步骤?如何能够像进度条一样有序不稳的推进项目的执行,能够让我们对任务会有更清晰的认知,从而我们获得面对复杂任务时候的一些确定性,用运用这些方法来减轻我们的焦虑,提高我们的效率。

生活当中其实处处都会有学问的,那时间管理和任务规划的智慧其实就隐藏在我们日常的点滴事物当中,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应用。希望大家能够今天把所学的感悟融入到今天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工作当中去,持续优化我们的进度条设计能力,让我们每一次任务的推进过程都可以获得满满的成就感。非常感谢今天的参与和讨论,期待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