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英舞飞扬,我是一个化学老师,设计思维的践行者,财富流沙盘教练,阳明心学的学习者,我是一个长期主义者,我热爱教育,喜欢有创新的教育,也好奇有趣的事情。热爱读书让我来到了拆书帮,我觉得拆书帮是一个能把知行合一做的最好的读书会,也希望我在这里可以坚持自己的本心,格物致知,更清晰自己的人生意义。
今天我拆的这本书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经典著作,它不仅是工作中的高效能工具,还是管理自己和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有效方法。今天的拆页是习惯一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中的“关注圈与影响圈”。
什么是积极主动?你无法控制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但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反应,积极主动不仅指做事的态度,还意味着要对自己的人生选择负责。其实,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取决于自身而并非外在。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呢?请大家先看原文,它出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81~82页,这段原文可以让我们从关注圈和影响圈了解一个人是否积极主动。看完可以示意我一下。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Circle of Concern),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3-3)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Circle of Influence,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前面提到我有一个儿子在学校里遇到了麻烦,我和桑德拉都很担心,怕他因为那些弱点而被别人轻视。但这些都属于关注圈范围,结果错误的焦点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我们自己倍感忧虑和无助,同时也加重了孩子的依赖性。后来我们聚焦于影响圈,着眼于自己的思维方式,结果真的有效。结论是我们不必担忧外界条件,只要先从自己做起,就可以化阻力为助力。
只有当我们在影响圈上下功夫、关注自己的思维方式时,我们才能获得改变自己的正能量,并最终也影响儿子。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担忧,我们就能改变现状。
人与人的地位、财富、角色与人际关系不尽相同,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的关注圈可能会小于影响圈。(见图3-7)这说明此人由于自身的缘故,在情感方面缺乏远见和判断力,消极而又自私,全部精力都放在关注圈内。
积极主动的人虽然更看重自己的影响力,但他们的关注圈往往不小于影响圈,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影响力。
读完的小伙伴,请示意我。
过渡: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为什么要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呢?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选择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响圈中,才是在做对自己有价值的事儿。
【I】【what】:这个片段介绍了3个非常好理解,但却容易被忽略的概念:不关注、关注圈、影响圈。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why】为什么要引出这两个概念呢?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哪个圈子,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比如:
1、选择去做不关注(不喜欢,没兴趣)的事儿。我们会说:“不得不做”。
2、选择去做自己关注的事儿,我们会很开心。但有些很开心的事儿,却并不能让我真正的成长,例如:追剧、看直播购物等。有些我们认为对的事儿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例如:抱怨疫情之后的经济环境不好。
3,选择去做自己可以控制的事儿,才更有价值。例如:通过读书提升认知。通过刻意练习让自己不可被轻易替代。
所以焦点放在影响圈,可以让我们做事情采取主动,甚至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而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来解决问题。
【how】要想把焦点放在影响圈:
第一步:分清“影响圈”和“关注圈”。“影响圈”就是个人可以控制的事所形成的范围。“关注圈”是每个人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经济状况、世界局势等,这些事情是不可控的。
第二步:找到“影响圈”和“关注圈”。(例如1.本书的作者有一个儿子在学校里遇到了麻烦,他和妻子桑德拉都很担心怕他因为那些弱点而被别人轻视,错误的把焦点放到了关注圈,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他们自己倍感忧虑和无助,还加重了孩子的依赖性。后来他们聚焦影响圈,着眼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对问题的看法,真的很有效。)例2.以前由于自己总熬夜,早上起来晚,致使我和孩子都会迟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找借口延后上班时间的关注圈聚焦到立志调整自我作息的影响圈,早睡早起,不但可以早早准备好一切,还可以读会儿书,培养出两个好习惯!还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情况下的找法是不一样,这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慢慢提升。
第三步:在“影响圈”内做出持续行动。不断用“影响圈”和“关注圈”分析自己当下的情况,不断聚焦影响圈,让影响圈慢慢扩大,去探寻真正的自己。
【where】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巨大压力、失败时或者日常生活的种种琐事,例如考试失败,交通堵塞,顾客的无理要求,亲子关系不好等我们都可以把精力集中到影响圈改变我们的思维、重塑我们的语言从而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先分组
我们读过了这个拆页,知道了遇事怎能聚焦影响圈,采取积极主动方式去解决问题,请你想想过去的自己有没有经历过,例如:交通堵塞,顾客提出无理要求,孩子叛逆行为等情况,你当是怎么做的,自己是处于不关注、关注圈、还是影响圈呢?请在小组内分享。
如果未来,我们面对日常生活的种种琐事、工作中的巨大压力、鼓起勇气去挑战却失败时,我们能否结合今天学习的三个步骤(要播放how的图片),把自己从关注圈调整到影响圈呢?
【等一下,听大家的回答】。
那好,请假设未来你遇到了某种情况(生活琐事、工作压力、挑战失败),用它来做一个小规划吧!为了方便节省时间,请大家在模板上写下各自的目标与简要步骤。模板如下(可以同步播放在PPT上):
目标:遇到什么情况时,我将在什么时间内,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步骤:
1、
2、
3、
例如:当我遇到老公不洗碗时,我会在10分钟内,用今天学到的how,把自己从关注圈调整到影响圈,达到让自己不气生。
第一步:快速区分。如:指责他是关注圈,从自己入手是影响圈的事。
第二步:确定方向。也许他不想洗碗是有什么原因,我可以心平气和地问一问他原因。
第三步:以后照做。下次要是还不洗,我还要问他原因而不是马上就指责他。
小总结:出自《孟子·离娄上》的诸事不顺,反求诸己”,还有《论语》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很好的诠释了今天的主题,而且好思维真的需要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