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大家好,我的名字叫谭煜贞,非常高兴能够跟各位相聚在周四的演武场,一起学习成长。接下来我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一、我是一名从业9年的保险培训师;二、两个女儿的妈妈;第三、终身学习者,其实加入拆书帮,就是我践行的开始,我想要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学习、终身成长。
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学习主题是,善用“锚点”提示帮我们养成新习惯。在完成今天的拆页学习后,轻松为你的习惯养成找到合适的锚点,最终为习惯养成设置一个“开关”。大概时长25-30分钟。
分组:今天现场除了我和观察家外,一共有6位伙伴,我们先每3人分为一组,方便我们拆书过程中的讨论分享。
此次我的拆页来自《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首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一本什么书:
F(特征):《福格行为模型》由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家B·J·福格提出,其核心公式为:行为=动机+能力+提示。书中提倡的“微习惯”“行为设计”等理念契合现代人追求高效、自律的需求,被读者评价为“无需依赖意志力的行为指南”。
A(优势):讲习惯培养的书籍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偏理论型,而这是一本将复杂科学变成简单实用的手册,适用于个人、企业及社会治理,教你用“小改变”撬动“大行动”,是培养习惯、设计产品的底层逻辑指南。本书全球销量超50万册,被《纽约时报》评为‘行为科学领域的里程碑’。
B1(好处):当我们掌握了这本书的核心逻辑,能帮助我们轻松养成你想要养成的各种行为习惯。那我自己就是这本书的受益者,通过阅读并实践,让我养成了阅读、运动的习惯。B2(好处):我今天的拆页来自《福格行为模型》的P309页,主题是“善用锚点提示培养新习惯”。我有个好朋友小王通过锚点法,从‘从不运动’到每天坚持5分钟拉伸,养成了规律运动的习惯。大家期待吗?
接下来请各位花1分钟时间阅读拆页,如果已经读完,请留言区回复1。
R:相比于人物提示和情境提示,行动提示的效果是最好的,我还给它取了另一个名字:锚点。谈到微习惯时,我会用“锚点”这个词来描述生活中那些已经稳固的事情。这个概念非常简单。如果你想培养某个习惯,那可以从当前的日程中找到正确的锚点来当作提示。之所以选用“锚点”一词,是因为我们要找到一些可靠的事情,并将它们和新习惯绑在一起。
多年前的某一天,我洗完澡后突然灵光乍现:我可以用锚点来提醒自己养成新习惯(如图4-5所示)。
(图4-5 锚点&提示)
在我(锚点)之后,我会(新习惯):
· 在我冲完厕所之后,我会做2个俯卧撑。
· 在我停好车之后,我会写下当天最重要的任务。
· 在我刷完牙之后,我会用牙线清洁一颗牙齿。
I:好,看到大家已经全部读完了。
What:从原文片段中,我们了解到什么是锚点?锚点是生活中高频、稳定的既有行为(如刷牙、通勤)
Why:回顾前文的内容,生活中常见的3类提示(用PAC小人-展示),前面学过人物提示、情境提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行动提示。相比于“人物提示依赖记忆,情境提示易受干扰”,行动提示的效果是最好的,行动提示直接绑定既有行为,失败率降低70%。
How:如何用锚点来提醒自己养成新习惯,原文图4-5所示,是两个步骤,其实大家可以看出来,还有个步骤隐藏其中,所以,是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锚点。列出每日固定行为(如,刷牙、洗澡,出门坐地铁等);
第二步:匹配场景。选择与目标习惯场景匹配的锚点;(比如,想要养成用牙线清洁牙齿的习惯,我会设置的锚点是:在我刷完牙之后,我会.......;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设置“刷牙之后学习编程”可能不够自然。)
第三步:关联新习惯。用“在我[锚点]之后,我会[新习惯]”句式绑定。这里的新习惯还得足够的微小,打个比方,在我刷完牙之后,我会清洁一颗牙齿。
When/where:早晨可能是我们最能加以利用的时间段了,但下午和晚上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下面是在不同时段设置一些常见锚点。
如:在我冲完厕所之后,我会......
在我停好车之后,我会......
在我喝完一杯咖啡之后,我会.......
在我下班进入家门之后,我会......
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提示。用既有日程+新习惯结合起来,就能毫不费力地将它们融入生活。转眼间,一个新习惯水到渠成。
【预防异议】
异议1:可能人会觉得,“自己生活不规律,那怎么找锚点呢?”其实不管多么随性的人,一天当中一定也会有稳固的既有日程。
异议2;可能还有学员问“道理我们都懂,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们都希望按照计划去做,但事情总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而且,只要有一个日程出现问题,其他日程也会受连累。比如,原定计划是,每天下班后健身,但是因为加班时间晚,到家以后太累完全不想动。最终事情还是停留在想法上。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锚点+微行为”的设计不够具体。我们可以把“在我每天下班回家后,我会健身。”这个锚点改成:在我进入家门放下包之后,我会打开瑜伽垫’作为新锚点。
【反例变正例】那这种情况其实我也有发生过,当时我想要养成每天晚饭后洗碗的习惯,我给自己设置的锚点是,在我吃完晚饭后,我会洗完碗。可是,每次到了临睡觉前我才匆忙搞一下或者干脆不洗了。因为在吃晚饭的时候我就打开了电视,然后看得非常入迷,老公喊也喊不动,直到电视剧看完或者不得不去睡觉了,才想起来碗还没洗。其实这就说明我的锚点设计还不够准确,后来我运用了行动提示,第一步,重新设计我的锚点:在我把吃完饭放下碗之后,第二步,匹配场景,我吃晚饭和洗碗是在一个场景里面的。第三步,关联新习惯。在我把吃完饭放下碗之后,我会把碗筷放进洗碗盆。在我把碗放进洗碗盆之后,我会打开水龙头。最后,打开水龙头之后,我就会拿起抹布,既然抹布都在手上了,我就想着干脆洗了。然后,我终于实现了洗碗这个行为。
新设计:锚点+微行为1-->行为2-->行为3
【A2】分步催化1
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未来一周或1个月内,大家可以运用锚点提示培养:“一直想要养成,却迟迟没有行动的习惯?” 比如,一直想要培养看书的习惯,但仅仅只停留在想法上,书还是崭新的,连封面都没有打开过;或者很想要养成跑步的习惯,但是,鞋子买了很久了,却一次都没有穿过?或者很想每周给家里搞一次大扫除,但是一到周末就只是躺了一天,啥也没干的情况?......
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自己写下来,稍后我们请一个伙伴来分享下。
好了,感谢**的分享。那她想要培养的习惯却迟迟没有行动的是:
学习者分享:一直想要养成看书1小时的习惯。
【A2】分步催化2
现在我想再次邀请大家,结合刚刚大家所想要培养却迟迟未行动的习惯。运用今日所学到的步骤:第一步、设置锚点;把自己所想到的自己的每天稳固的、高频的既定日程写下来。第二步匹配场景;第三步,关联新习惯。
给各位2分钟时间,把自己的行为设计写下来,再群内讨论下,最后找1位伙伴分享下。
有请**分享分享他写的行为设计。
学习者分享:
第一步,设置锚点:在每天下班回到家之后
第二步,匹配场景,在家门口
第三步,关联新习惯,给妻子或儿子一个拥抱
再次感谢分享。
好了,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学习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习惯不是‘坚持’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锚点就是你的设计工具。希望每一个伙伴都可以在未来一周内,通过今日学习的行动提示,给自己的习惯养成打开一个“开关”。
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