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所属活动: 【麓山分舵No.667】改变思维,探索行为养成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倾听者

开场:

各位老师好,我叫YJ。我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第一个标签是,图书馆馆员。第二个标签是“ 乐天派养成者”。第三个标签是 初级终生学习践行者。前阵子我看了一本书叫做《5000天后的世界》,著者凯文凯利说,乐观是他的人生信仰,我也想拥有如此信仰。而学习也是一种获得乐观的途径。因此我选择来到拆书帮,为自己创造赢得信仰的途径。

所谓拆书,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论,以学习者个人为中心,以提高能力和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拆书法,让人读了一本书 就相当于 参加了一次培训。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 就好比一位拆书家基于某本书 开展的一次现场学习,价值不亚于一次培训会。

拆书帮是一群拆书学习法爱好者组成的社群。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

接下来啊,今天我要向大家分享的是《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中的片段,下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拆页。大家阅读完后,请举手向我示意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沟通的艺术》p280-281

读到此处你可能会觉得要做到良好的倾听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不过幸运的是,如果拥有正确的态度和技巧,你也可以把倾听做得很棒。以下将提出一些具体的做法。

少说话

季蒂昂的芝诺( Zeno of Citium,古希腊哲学家,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编者)说得最简洁:“我们生来有两个耳朵,却只有一个嘴巴,就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如果你的目的是要了解说话者的意思,那么你就要避免自私地抢夺说话者的舞台或一味地转换话题发表自己的想法。当然,少说话并不表示你应该保持绝对的沉默。给出反馈是你澄清理解和获取新信息的重要方式,问题是我们大部分的人在真正需要倾听别人的时候仍然说了太多的话。在很多的文化中,其实都认为倾听和说话是具有相等价值的。

摆脱注意力分散

有一些分散我们注意力的刺激来自于外在环境,包括电话铃声、收音机和电视机、朋友的随时造访,等等;还有一些来自于内在的心理因素,包括心田被其他事情所占据、肚子饿,等等。所以当你面对重要的信息时,尽可能地消除那些会让你分心的内在和外在的干扰是很有必要的。这可能意味着关掉电视,关闭手机,换到安静的房间以使你不受电脑诱惑,不必牵挂桌上未完成的工作,不再眷恋柜子上的食物等。

不要过早评断

很多人都知道在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之前不要过早下评断的道理。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常识,却还是很容易会犯这样的错误。例如,武断地批评别人,还没听完别人的话就先做评价等。当你不赞同别人的说法或是当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反击回去的确是一个强有力的方式,但是当别人对你提出一些真诚的忠告时,试着去了解这些忠告与事实其实对你更有利。再者,即使没有任何批评和歧义,我们也倾向于根据第一印象去评估别人,作出完全不合理的仓促评断。综合以上负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那就是第一步先倾听,确定你真正了解所有的意思之后,再去评论。

寻找重点

我们很容易对一个夸夸其谈的说话者失去耐心,因为我们似乎抓不到他说话的重点,或者说他可能根本就没有重点。无论如何,大部分人说话还是有一个中心思想的。因此,你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思考速度比对方的说话速度更快的能力,这样或许你就可以从听到的一大堆言词中摘录出核心的意思如果你不能指出说话者想要传达的意思,你可以使用一些不会得罪对方的问话、解释等反应技巧来澄清。接下来我们就要说明这个观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学会倾听是我们沟通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会学会倾听才能让沟通更加顺畅。

Why:当我们作为一名倾听者时,我们可能会出现喧宾夺主的局面,让对方感受到自己不被尊重和重视,或者我们不能体会到对方的意图。对方感觉到自己的输出能得不到正反馈时,便没有了表达的意愿。因此大大减少沟通的正向作用。同时也会给输出者留下一个不太好的沟通体验。因此我们需要来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需要正确的技巧和态度。

HOW

那么如何有效倾听呢?。

第一。少说话。保持沉默,把表达的舞台交给对方,千万不要去抢夺话语权。

第二。摆脱注意力分散。此时此刻,你应该放下手中的工作,或者手机。把你的眼神从其他视角转移到对方。尽一切可能消除所有的内外干扰。

第三。不要过早评判。等对方的表达完毕,确定其表达的意思之后,再做评论。

第四。寻找重点。每个表达者的输出都有其中心思想,我们需要明确她说话的主旨和意图

Where

当身边人在对我们诉说他的经历或观点,而我们对其目的,以及事态的进程全然不知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倾听。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上上周,朋友给我发微信说她交往不久的男朋友有差不多半个月没见面了。我心里就想,刚恋爱,怎么就这么忙呢,于是脱口而出,你得再考量考量。朋友听到我的话,迟疑了一下,然后替男友辩护说,他最近在搞副业,常常晚上加班到很晚。所以没有时间见面。因此有些许尴尬。

此时,我才意识到。是因为我心急口快,对方一开口,就忍不住给意见。没有专注倾听朋友的诉说,就过早轻易下了结论,也没有去探索她语言背后的重点,是想诉说见不到男朋友的这种失落感,进而导致沟通局面尴尬。

A2:这周末,会和朋友见面。可能会诉说感情中的其他烦恼。我将吸取上的教训。运用这个方法来进行沟通。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少说话,把说话的舞台交给朋友,不要急于给朋友建议。

第二:摆脱注意力分散。放下手机,眼神专注,不要被身边的事物说影响。

第三:不过早评判。无论对方说什么,先耐心听完,不要先下结论

第四:寻找重点。仔细梳理她说表达的观点和事件,明白其核心(如担心男朋友太忙,或者对关系的担忧),然后再给予相对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