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青岛五月风分舵线上拆书过级20250410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明确对话目标,提升沟通能力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尹静,我的三个标签:

1.终身成长;

2.思考向内;

3.还在找感觉的拆书家。

【拆页介绍】

今天要过级的是TF1-2,大约需要20分钟,主题是在观点发生分歧时,如何不再逃避或攻击,而是既能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又能维持安全的对话氛围。

【图书介绍】

我今天拆的这本书,书名是《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由约瑟夫·格雷尼等人所著。内容是作者团队在20年间,对10万人进行跟踪调查,总结出对话高手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区别于普通对话,当我们面对高风险,情绪化和充满争议的关键对话时,会面临更多的挑战。这本书里的技巧和方法,能让我们轻松处理这些难以应对的局面,收获和谐快乐的人生。

为方便学习,一会儿我会用腾讯会议的分组功能给大家分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片段来自《关键对话》书籍第64-65页

学会对比说明

对话高手在拒绝“傻瓜式选择”时会提出新的选择。他们会面对更为棘手的问题,排除非此即彼的选择,转而寻找具有重要意义的对比说明。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首先,明确自己的真正目的做到从心开始可以让对话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果能明确对话对你自己、他人以及你们的关系的重要意义,那你就能成功消除“傻瓜式选择”的影响了。

“我想跟大家一起讨论将影响到所有孩子的课程改革计划。我希望我们这些家长能够坦诚地讨论,互相倾听。”

其次,明确你不想实现的目的。这一点是对比说明法的关键所在。想想看,如果你放弃战胜对方或明哲保身的想法,会发生哪些对你不利的情况?如果你停止咄咄逼人的表现会带来哪些不好的结果?如果你不逃避问题,情况又会出现怎样的转变?是什么可怕的后果让耍花招变成一个很有吸引力和识时务的选择?

“我不希望看到有人把持讨论,侮辱别人,导致其他人都不愿说话。 我也不希望看到意见分歧导致我们关系受损。”

最后,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你应当把前两步结合起来,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迫使自己跳出沉默或暴力的怪圈,寻找更具创造力和建设性的选择。

“怎样既能坦诚地对话,又能增进关系?”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在现实生活中,当父母向你抱怨他们的不幸时,你是为了维持表面的和平,沉默不语,听他们倒苦水呢?还是想要扭转他们的陈旧观点,输出不同的看法,和他们对着干呢?

我们大多数人面对观点分歧时,会在无意识下,随机作出“战斗”或“逃跑”的选择。

战斗,也就是攻击,是为了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表现形式有自顾自说,打断别人讲话,挖苦讽刺,打压攻击,甚至威胁等。逃跑,也就是沉默,这类人潜意识里感觉把问题说出来会有很大的风险,于是有意地拒绝观点的交流。表现形式有对问题轻描淡写,或有选择的表达观点,避开敏感话题,甚至彻底退出对话。

对抗,好的一面是坦诚,沉默,传达出来的另一面是尊重。有些人认为在说实话和顾面子之间,只能二选一,因此做出了傻瓜式选择。如果只选择坦诚,那么会在坦诚的时候忘记尊重对方,而出现对抗和攻击的行为;如果选择了尊重,就会担心说出来的想法可能会破坏关系,因此不敢说实话,导致了逃避。

其实,坦诚与尊重是可以两者兼得的。对话高手就能做到既尊重对方,维持友好的关系,又可以无压力地表达自己见解和看法。

要做到这一点,用“对比说明法”转换一下自己的目标就可以了。

“对比说明法”指的是在对话准备阶段,通过对比“要什么”和“不要什么”,明确自己必须要在安全的氛围下进行观点交流。

【Why】

用“对比说明法”确定了对话目标,会使对话内容更有方向感。可以让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无论出现多少可能转移注意力的情况,依然能坚定自己的话题,做到不跑题。

不会轻易的产生对抗的行为,破坏对话氛围,让人生出戒备之心;也不会作出沉默的行为,限制观点在对话中的交流,使潜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How】

第一步:明确要达成什么结果。

比如:和老板沟通增加预算,结果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第二步:明确不要达成什么结果。

比如,不希望在与老板沟通的过程中,为了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而变得面红耳赤。

第三步:确定“既要... 又不要...”沟通目标。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

思考怎么和他人沟通,才能即传达出自己观点和想法,又不让别人觉得自己咄咄逼人?

【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说服、批评、提意见、调解等需要提出敏感话题的场景。

比如说服老板增加预算,指出上司的做法欠妥,提醒同事注意个人卫生,或者是让朋友还钱,或者是指出叛逆期孩子的无礼,向亲人挑明滥用药物的危害,让伴侣的父母停止干涉自己的生活等

【自身案例】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方法,分享一个我利用“对比说明法”进行沟通的小案例。

我刚看完“对比说明法”,正在写逐字稿的时候,我爸打电话过来,让我出去找工作。

之前已经告诉过他我自己在做什么,他不是很能接受我的选择,他认为按部就班的工作才是正经事。我们都觉得自己认为的对,所以沟通模式一直都是他说他的,我说我的,我们谁也不听对方的。

这次在他打电话过来劝我的时候,我想到了“对比说明法”里教的“要什么?不要什么?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沟通方式”。

几乎在一瞬间,我明确了这次对话的目标:我要保持关系的稳定,不想和他争吵。

接下来我们的对话一直围绕着我的目标进行,我没有因为他说出我不认同的观点而据理力争,也没有把我自己认为对的观点讲给他听。没想到改变了以往固定的对话模式,他输出了一些我没听过的信息,我们的对话氛围也很好,算是一次愉悦的沟通体验。

我在这次沟通场景中,就用到了“对比说明法”。

第一明确要什么:我想要保持关系的稳定。

第二明确不要什么:不想要和他争执。不想要把自己的观点想强加给他。

最后确定“既要...又不要...”的目标,就是放平心态,保持安全的沟通氛围,同时引导他多说点。

正是用了这个方法,我才拥有了一次愉悦的沟通体验。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以上就是我拆解的内容,下面请问小伙伴们:最近在与他人的对话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在语言上攻击他人的行为呢?或者有没有出现不知道说些什么才能改变局面,选择逃避的场景。

我用软件给大家分一下组,每组5人。小组成员在组内轮流分享一次自己最近出现“对抗”或“沉默”的具体经历,每人分享1分钟。分享的内容需要有时间,起因和简单的经过。

大约在组内分享4分钟。一会我邀请一位小伙伴公开分享。

兰宝老师分享:我来分享一个逃跑的案例。

前几天我和我的对象在聊起这个逢年过节要回家的一个事情。在我们谈及回家的时候,观点发生了分歧,可能我认为逢年过节回家回到对方父母家里面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然后我的另一半就认为回家有的时候会引发很多不必要的问题。之前也有过很多这样的讨论的情景,每次提出来之后,我发现情况一不对就转移话题,我就闭嘴了或者逃跑了。

其实我没有通过今天学习的内容,比如说明确我要的一个结果是什么?然后还有一个是明确我不要的一个结果是什么?其实这两个我都没有想清楚,所以每次讨论都没有结果。没有结果的话,我就总会出现这种逃跑的一个现象出现。这就是我的一个故事。

感谢兰宝老师的分享,讲的很清晰,完整地展现了在对话过程中的“沉默”行为。

【A2】催化应用

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接下来的两周内,当你在沟通中发现自己将要“沉默”或者“过激对抗”时,如何用文中的三个步骤去回到目标对话中来?

请大家花两分钟时间将你的应用规划写在便签纸上或手机备忘录上,请注意不能仅是决心,要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可衡量的预期结果,和具体的做法。

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就不邀请小伙伴进行分享了。

学习者写下的行动计划:未来一个月,当我再和伴侣探讨回家的事,担心出现冲突而沉默时,我想用“对比说明法”想办法让自己摆脱逃避,正面沟通,和另一半进行更多的信息交换。我会这样做:

第一步:识别沉默。当我再次想要沉默时,我要识别它,并且不再认为这是有效的沟通方式,正确认识到它会阻碍家庭成员的正常沟通。

第二步:明确“要什么”和“不要什么”。我想要听听伴侣的想法,也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伴侣听。我不想要她接受我的想法,我不想要关系变得剑拔弩张。

第三步:寻找两全其美的方法。我会鼓励伴侣多说一点,伴侣说的我不接受,我也不沉默,把我自己心里话告诉她,让我们彼此都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

【结束语】

我平时说话是没有目标的,对话方式几乎是随机发生的,也不太懂得在对话的过程中尊重他人,因此我的无礼创到过很多人。这次学习“对比说明法”,让我清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恰当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困扰,

同样,可能有的小伙伴在对话过程中懂得尊重他人,但是却忘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希望有这类困惑的小伙伴通过今天的片段学会敢于表达。

希望今天我拆解的内容能帮助大家在面对高风险,情绪化和充满争议性话题时,拥有公开探讨的能力,成为能进行健康对话的表达者。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