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2025年4月5日下午练级场(街道口)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红枫,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

1. 第一个标签:资深HR:在HR领域扎根了十多年,熟悉人力资源的各大模块和工具。

2. 第二个标签:内审员:我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曾独立负责通过国际大客户的体系审核。

3. 第三个标签:致力于成为HR专家:帮助企业构建健康的生态环境,像红枫一样蓬勃生长,红红火火。

今天分享的是《非暴力沟通》中的内容: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本书中的非暴力沟通原则和方法,能促使生活更加和谐美好,适合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阅读,对提升沟通力卓有成效。

【分组】今天现场有3位伙伴,那我们分成1组,后面会有小组讨论的环节。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过渡语】那现在请大家花1-2分钟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抬头示意一下。

【R阅读原文拆页】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片段来源《非暴力沟通》拆页:P126-P128

如何使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呢?有个练习曾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欣喜,使我从此很少感到沮丧、内疚和愧疚,这个方法就叫做: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希望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并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 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幵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重述知识点】

好的,大家已经看完拆页了,接下来我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what】在生活、工作中,经常会听到各种抱怨:工作太忙太累,为了一份收入不得不咬牙干下去;那个同事脾气古怪,好难相处,但为了工作开展又不得不经常打交道;上班、顾家顾孩子、锻炼、学习……感觉像个陀螺,转疯了。听着就让人压力山大,感觉人生好多无奈,没意思。

应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思维方式,将被动思维转换为主动思维,深度剖析,给自己的人生选择赋予了意义和动力,开启快乐的生活方式。

【why】同一件事,“不得不做“的被动思维,让人疲惫不堪,提不起兴趣,更加谈不上能做好。在周而复始的过程中,消耗掉自己的心力。

用“选择做”的主动思维,帮助自己提升掌控力,找到主动人生的意义,从而能快乐投入,高效、优质的产出。

【how】这个方法具体有三个步骤:

1、列清单:将觉得没意思又不得不做的事列出来。如:每天早上5点多钟给孩子做早餐。

2、切换主动思维:在每个事项前加上“我选择(做)”。如:我选择每天早上5点多钟给孩子做早餐。

3、给出动机或意义:填写“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如:我选择每天早上5点多钟给孩子做早餐,是因为我想要给孩子提供健康的食物和被爱的感受,能量满满的开始一整天的学习。

这样表述之后,瞬间觉得给孩子做早餐是爱孩子的体现,多有意义的一件事,值得精心准备,心里还会油然而生“我是一位好妈妈”的感受。仅仅是一句话的改变,同一件事的意义和结果不同,妈妈和孩子都是受益者。

【where】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适用于面对一些看似枯燥的任务时。但是,如果情况紧急,需要即时响应,就不太适用了。例如:领导交办的紧急任务。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举个例子

每个月都需要写工作总结,觉得是例行公事,没啥意思,但是公司的要求又必须执行,于是写了一份流水账式的2月总结,自己都觉得敷衍了事,没有看点。

上个月看了这本书,学习了“选择做”代替“不得不”之后,用这个方法调整了我的思维。

1、我拿出一张纸,写下来:我选择写一份优质的2月工作总结。

2、剖析动机或意义:我选择写一份优质的2月工作总结,是因为我想要:

(1)对2月工作进行复盘,积累经验,为3月工作提升改善提供思路。

(2)向各部门展示部门工作价值,促进成为权威部门。

(3)向老板和同事展示工作业绩和亮点,得到他们的认可。这样能获得更多的支持,有利于工作顺利开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联系具体经验】

我们现在学习了这个主动思维模式,相信小伙伴也熟悉了将“不得不"转变为“选择做”的具体步骤,以及在什么情境下适用,那么请问大家:在生活、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让你感到很没意思又不得不做的事呢?

现在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之后邀请一位伙伴和大家分享。

【过渡语】好的,哪位小伙伴准备好了,欢迎上来分享。

小伙伴A1分享 :
至琪老师:

儿子上高中,因为坐车上学耗时较长,为了让孩子每天多睡一会,休息得更好,于是早上会开车送孩子上学。自己觉得好辛苦,起得早,睡得晚,有时感觉起不来,但是又不得不做。

【A2具体应用】

接下来请应用今天学习的三个步骤,尝试将生活、工作中让我们感到是被迫做的事进行思维转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在便签纸上写下三个步骤,包括具体的场景、具体做法,包含具体的行动方案,要有明确的时限和可衡量的结果。

格式如下:

目标: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通过反思和练习,掌握“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具体步骤,养成主动思维习惯。

1、列清单:把未来一周内不得不做的1到2件事情写下来。

2、切换主动思维:在每个事项前加上“我选择(做)”。

3、给出动机或意义:填写“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

好的,今天因为时间有限,咱们就不用做分享了,大家把便签交给我,在接下来的1周内,请持续用这个方法巩固知识。

【结束语】30秒

好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把“不得不”转化成“选择做”的三个步骤:列清单、切换主动思维、给出动机或意义,并进行了练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好的,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