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原书第2版)(珍藏版)》 所属活动: 南昌火炬分舵第152期活动—《在拉伸区成长》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用对比法化解冲突,用共同目的法创建共识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欢迎参加拆书帮南昌火炬分舵的拆书活动。我是拆书家周姣姣,本次练级级别是2-4,预计用时50-60分钟。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两个孩子的妈妈,心理咨询师,练级中的拆书家。

【分组】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先分个组,后面有讨论环节,左边两位一组,右边两位一组。

【FAB图书法介绍】
今天拆解的片段均选自《关键对话》,在正式拆解片段之前,我先用FAB法介绍下这本书。
F(特征):《关键对话》是一本提升沟通技巧的实用型书籍。由科里·帕特、约瑟夫·格雷尼、罗恩·麦克米兰、艾尔·史威茨勒4人团队创作出版,作者团队通过20多年的研究和对全球10万余人的跟踪调查,甄选出大家公认的对话高手,找出其在“关键对话”中共有行为模式,层层分析,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A(优势):与其他同类型沟通类书籍对比,作者团队凭借深厚的专业研究,深度分析高分险、情绪化的沟通场景,提供系统、实用型强的沟通技巧。
B1:学习本书可以提高沟通技能,改善人际关系,更能降低冲突成本。想象一下,在工作中,团队合作出现分歧时,你能用恰当的方式协调,让大家达成共识,提高工作效率,这样职业发展之路自然会更顺畅。在生活中,当和家人朋友产生矛盾时,通过良好沟通化解误会,让彼此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B2(学完片段可得利益)
今天学习的片段,分别是对比法和共同目的法。第一个对比法,能有效消除对方误解,通过明确否定部分和肯定部分,让沟通内容更加清晰准确;第二个共同目的法,能够帮助我们与对方找到彼此都认可的目标,增强彼此的合作意愿。这两个拆页有助于我们在沟通场景中,更加高效地达成沟通目标。
【片段关系】
今天选择的两个片段,对比法和共同目的法均是营造安全氛围的方法,是并列关系。对比法解决的是沟通过程中产生的误解,共同目的法解决的是沟通双方想法、目标的不一致。两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使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一】

大家通过拆页一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对话遇到误解时,运用对比法表达清楚自己的真实意图或观点,增加说服力,消除误解。

下面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片段,阅读好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

【原文片段一】

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或意图时,你应当暂停争执,然后利用对比法重建安全感。

对比法是一种是非型陈述,其结构包括以下两部分:

- 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否定部分)。

- 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肯定部分)。

举例如下:

(否定部分)“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不想向公司副总汇报。”

(肯定部分)“正相反,我认为你们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

这样一来,你就能消除安全威胁,继续讨论视察问题,寻找补救措施了。

“很不幸,就在我准备安排视察工作时,公司副总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当场解决,否则会给公司业务带来巨大影响。这样吧,我看明天能否让她过来视察你们的工作,她要来这里参加剪彩仪式,我看到时候能否向她展示你们的工作成绩。”

在对比法的两段式陈述中,否定部分相对更为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可危及安全感的误解问题。对辛苦工作的员工来说,他们误以为你根本不关心他们的付出,懒得向他们通报情况,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此,你必须首先说明不希望出现的情形以便消除误解,让对话中的安全感恢复到正常水平,然后再说明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记住,营造安全氛围永远是第一位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解原文】
【what】
“对比法”是通过“否定误解+肯定意图”两段式陈述,营造安全的沟通氛围,快速修复安全感的沟通技巧。
【why】
对比法能快速消除误解,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重新建立起安全的对话氛围,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继续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
在对话中,一旦误解产生,安全的沟通氛围就会被破坏,大家容易陷入争吵,问题自然无法解决。当人们感到被否定、被威胁时,要么像鸵鸟一样沉默逃避,要么像刺猬一样攻击对抗。
(预防异议)
可能有小伙伴会说,使用对比法会不会显得太刻意,反而让沟通不顺畅?其实并非如此,在沟通中,清晰表达自己的意图至关重要,对比法可以帮你避免误解,精准传达信息。我们经过适当练习,就能自然而然运用。
【where】
对比法适用于与人沟通有误解时,包括在职场上和同事、领导交流,在生活中和家人、朋友沟通时,只要察觉到对方有误解都可以尝试运用。
【how】(细化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
1.否定误解。当你敏锐察觉到对方有误解时,且误解已经引发紧张氛围或敌对情绪时,要迅速采取行动。开口表达时,可以用“我不希望你觉得”或“不是什么”这样的话术作为起始,缓和紧张气氛。
2.肯定意图。清晰明确地肯定你的真实意图,给沟通指明方向。建议话术“我的目的是”或“是什么”,让对方明白你的出发点是好的。
【失败案例】
有个周日上午,我要送女儿去培训班。她磨磨蹭蹭,我急得不停催促:“快点啊,要迟到啦!”当她突然说“我不想去上课”时,我吼道:“两分钟内不准备好,这学期课都别上了!”结果她委屈地哭了,问题没解决,还伤了她的心。
【成功案例】
我蹲下与孩子平视,和她说:“点点,妈妈不希望你觉得我只在乎上课迟到,总是唠叨你催促你(否定误解)。你是想周末早上多玩一会,再去上课是吗?(肯定意图)”孩子点头后,我们一起制定了新的周末早上时间安排。通过对比法,将对抗转化为合作,问题迎刃而解。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催化应用】
A1
请大家回忆一下,最近有没有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与人产生误解的场景。请各位小伙伴用1分钟的时间写在便签纸上,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和经过等信息。1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
分享:
小园:昨天上午发生的事,有一个涉及其他部门的方案,我们做好且邮件发送给对方,对方非要我到他的办公室去沟通方案,且他的办公室在另一栋楼,又下雨了,我电话联系对方,表达不愿意过去,希望通过电话沟通。对方对我拒绝前往也很生气。

A1+
再设想一下,假如有回到过去的时光机,我们坐着时光机回到过去,运用对比法:否定误解、肯定意图,你在该情景下如何应对,现在可以按照分组和小伙伴讨论一下,再写在便签纸上,2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
分享:
小园:回到过去,用对比法的话,我会说:“请容我解释一下,我不是不愿意去你的办公室讨论方案,而是考虑到我们目前的工作量和天气因素,我认为通过电话先交流意见可以更加高效。”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接下来是第二个片段“共同目的法”。
【学习目标二】
大家通过拆页二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沟通双方想法不一致时,通过共同目的法,主动暂停争执,营造安全氛围,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下面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片段,阅读好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

【原文片段二】
现在问题牵扯到共同目的了,约坦认为自己和妻子的目的不一致。在他看来,这个问题根本不可能有让双方都感到满意的解决方案。这时,伊芳既没有妥协让步,也没有固执己见,而是暂停对话,利用四步法创建共同目的。
伊芳:[积极寻找共同目的] 不,这不是我的目的。我不希望看到任何让彼此失望的事。我是想找到一种方式,能让我们都感到亲密、彼此重视和互相关爱。
约坦:我也想这样,可是看起来我们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完全不同。
(注意观察约坦是如何退出错误做法,回归健康对话的。显然,是安全感,更准确地说是共同目的的建立帮助他做到了这一点。)
伊芳:[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 那也不一定,怎样做才能让你感到被爱和受重视呢?
约坦:当你真正想要的时候和你亲热,这样会让我感到被爱和受重视。你呢?
伊芳:你肯为我着想的时候我会感到被爱和受重视。还有,我更喜欢你抱我的感觉,而不是总想着亲热。
约坦:你是说只要和你依偎在一起,你就能感到爱意了吗?
伊芳:是的。只有感觉到你是因为爱我而想亲热时,我才会有兴趣。
约坦:[开发共同目的] 看来我们得找到一个能让双方都感到被爱和受重视的相处方式才行,你是这么想的吗?
伊芳:是的,这就是我的目的。
约坦:[和对方共同构思新策略] 好吧,你看这样行不行……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原文拆解】
【what】
共同目的就是在关键对话中,找到双方都认可、都想要去达成的一个目标。它不是一方强加给另一方,而是双方都认同的,能够兼顾彼此利益和感受为目标。
【why】
通过建立共同目的可以营造安全的对话氛围,让对方能更好地沟通,解决矛盾,满足彼此的需求。
(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没有共同目的,对话就容易变成争论,甚至争吵,双方各执一词,都想说服对方听自己的,根本没办法解决实际问题。而有了共同目的,大家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能够心平气和地去沟通,寻找对双方都有利的方案。
(预防异议)
有小伙伴可能会说,找共同目的是不是太理想化了,我们想法完全不同,让我如何沟通呢?平常大家各说各的,谁也不服谁的时候,共同目的法能帮我们找到新的沟通思路。刚开始找共同目的可能得花点时间,可多练几次就会熟练。只要把共同目的找到,双方自然而然就能互相理解,一起合作了。
【where】
适用于沟通双方想法、目标、目的不一致,难以达成共识的场景。
【how】
那具体该怎么做才能建立共同目的呢?
第一步,积极寻找共同目的。当对话出现分歧时,先做出承诺,表达你愿意继续对话,找到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的诚意。
第二步,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在对话中,不要只关注对方提出的具体要求,更要去询问对方为什么想要实现这个要求。
第三步,明确共同目的。如果双方现有的目的不一致,那就一起找到更长远的共同目的。
第四步,和对方共同构思新策略。明确共同目的之后,就要和对方一起寻找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
【个人案例】
下面我分享一个使用共同目的法,避免与丈夫发生争执的案例。月初,丈夫看着信用卡账单,无奈的说:你又买什么东西,花了这么多钱。我反驳道:都是给家里和孩子买的东西。我们经常会因为消费产生矛盾。使用共同目的法,我们是这样解决的。我主动找到丈夫:上次吵架后我一直在想,我们都希望生活越过越好,能一起聊聊吗?(积极寻找共同目的)
见到丈夫愿意沟通,我继续:“你在意消费超支,是希望有急用的时候,能有钱?我买东西,也是为了家里生活需要,后面我也会注意控制。”(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
“其实我们的共同目的很清楚—即想让生活过得舒服自在,又想让家庭财务健康有保障。”(明确共同目的)
最后提议:“我的工资用来支付家庭日常开支,你的工资用来支付房贷,剩余的钱我们就存起来,你看可以吗?”(和对方共同构思新策略)
丈夫对我的提议进行认可,我们通过共同目的法化解了矛盾。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催化应用案例—角色扮演】
A3
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剧本是说一对夫妻,妻子抱怨丈夫不做家务,丈夫反驳工作太累。
下面大家有5分钟时间,请根据分组在小组内讨论,,就上面的场景进行讨论。同时要用到今天学到的“共同目的法”,通过角色扮演,加工出一个剧本的对话。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组小伙伴来分享,下面请大家开始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
时间:某一天周末晚上
地点:家中
角色:妻子是家庭主妇,丈夫是家庭收入来源,
背景:妻子抱怨丈夫不做家务,后面用“共同目的法”解决。
妻子:每次家务都是我做的,拖地、扫地、做饭都是我做的。你做什么了嘛?你对这个家有什么贡献?
丈夫:我负责赚钱呀,我好累的,我负责还房贷呀。家里开支,大部分都是我在承担的。
妻子:我也知道你在外面工作压力很大,家里主要经济收入都靠你。但是呢,我也希望大家角色分工平衡一点,这样的话我也可以稍微有点自己的时间,我可以去做些副业,分担你的经济压力,你也可以在家里分担家务方面的一些事情,这是我想要告诉你的,对吧?那你觉得我们可以来聊一聊吗?(积极寻找共同目的)
丈夫:嗯。我们聊聊
妻子:我明白你工作压力大,回家想放松休息。(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其实我我做家务也不是非要你干活,而是希望我们共同经营这个家,让家里干净又温馨,同时我们两都能轻松些。(明确共同目的)
丈夫:那具体怎么做呢?
妻子:你觉得我们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呢?我们可以这样分工,我喜欢做饭就负责厨房这一块,那其他区域要你多负责一些,如果你确实太累了,可以和我说一句不做了,可以吗?(共同构思新策略)
丈夫:好。
【现场反馈】
好的,当妻子用“共同目的法”来沟通家庭氛围的时候,丈夫心里会不会更舒服,更愿意接受她的提议。通过找到共同目的,让双方矛盾得到解决。

A2
分步催化1:
非常感谢小伙伴们的分享,现在请小伙伴想一下,在未来的一个月,会不会有沟通目的不一致,需要暂停对话的时刻?比如孩子不想学习、夫妻因为消费观念争吵。具体是什么人和事情呢?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
分享:
乔良:下周,我会跟一个小伙伴组户外爬山活动,我有个想法说增加一点开支,去买点小礼品,给大家有点体验和纪念。而他的想法呢,是以成本优先,他会觉得本来就赚不了多少钱,成本控制些会更好。

分步催化2
请大家根据今天学习的共同目的法,可以和对方怎样沟通呢?请大家与小组内的小伙伴交流讨论下,时间是3分钟。下面请哪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分享:
乔良:我知道每次活动都是因为有你在控制成本,我们才能够每次活动都赚到一些钱,要不然也没有办法持续下去。我特别理解你控制成本的方法。(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我这个想法是因为如果我们把小礼物这个环节做好,提升活动质量,这样的话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有更多的人,就有更多的钱,有更多的钱就能够赚更多的钱(积极寻找共同目的)。我们主要目的还是希望把俱乐部越做越好,做大做强对吗?(明确共同目的)所以我们先尝试一下,有两种方案,看你要哪一种?(共同构思新策略)
【现场反馈】
想把俱乐部做大做强的共同目的,然后让对方接受你的想法,这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思路。
【结语】
沟通不是妥协,而是让双方的声音都被听见。希望小伙伴在未来与人遇到沟通安全氛围被破坏时,可以选择今天学到的对比法和共同目的法,解决问题,每次取得一点成功,直至变成对话高手。感谢小伙伴的陪伴,我的2-4拆书练级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