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微习惯》 所属活动: 2025年3月8日下午练级场(街道口)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微习惯如何拓宽你的舒适区

开场:

大家好,我是韩至琪。

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这就是我,一个利剑出鞘的拆书家。

我的三个标签是:财务、拆书家、历史;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太多的目标需要达成,却因为种种总原因而难以实现,这其实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你的大脑在抗拒改变。

我今天拆解的片段来自于《微习惯》这本书,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作者斯蒂芬盖斯是一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自己,他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的策略。自2012年起,他开始培养自己的第一个微习惯,两年后,他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写作量提升了四倍,阅读量是过去的十倍。

和市场上其他培养习惯的书籍比较起来,这本书具有简单易行,降低行动门槛,提升坚持率的优点。微习惯没有截止日期,强调的是持续积累,这种小到不可思议的任务几乎不会触发大脑的抗拒机制,正式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从而能够轻松启动行动,最终让你养成良好的习惯。传统目标需要消耗大量意志力来完成,而微习惯仅需少量意志力即可完成,从而可以避免中途放弃,使养成习惯更为轻松。

微习惯告诉你如何将复杂的习惯养成简化为可操作的微小步骤。它提供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路径,尤其适合因目标过大而屡屡受挫的人群。正如书中所言:“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的事”。

微习惯会帮助你改变自己的生活,在这一点上,你会胜过世界上99%的人,从现在开始,你可以实现自己伟大的目标,当你用微习惯策略做事时,持久改变其实很容易。

今天的片段中给了一个 “一小步+想做的事”的公式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小的目标做起,慢慢培养,就可以长期的坚持做事了,久而久之达到扩展我们舒适区的效果。

学习目标:

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后,大家可以现场将自己的一个目标按公式法分解,并写在纸上。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来源:《微习惯》P53-54

R:微习惯如何拓宽你的舒适区

你现在有一个心理舒适区(comfort zone),把它想象成一个圆圈。在圆圈里时你感觉最舒适,而圆圈外是你想达到的目标。你可能会看到圆圏外的自己身材变得健壮了、体重减轻了,也许会想象圆圈外的你写完或读完了某本书,也许会看到自己的消极思想更少、更加幸福,或者更常在家做饭,或者看到你感兴趣的一切都在趋于完美。因为这些目标都要在经历不舒适的过程后才能实现(因为偏离了基底神经节目前的程序),所以它们都在舒适区外。

通常人们处理此类变化的方式是投入,采取“只要能成功怎么做都行”的策略。这就好像你全力冲刺到舒适区外面,拼命挣扎着想留在那里,这时你的潜意识就会说,“有意思,可这么剧烈的变化真让我不舒服”,然后,当你的动力和意志力不足以支撑你停留在那里时,潜意识就强迫你回到圆圈里面。

而微习惯策略就像走到圆圈的边缘,然后向外迈出一步。这是一个相对不舒适的地方,但因为你知道走一步就可以回到舒适区里,所以差别不会很明显。也许在前几次尝试时,你可能会退回舒适区里(在只实现了微目标后)。可当你继续向圆圈外走去时,你的潜意识就会逐渐适应,接下来你的圆圈就会拓宽(我指的是微习惯开始形成)。与前面例子中的全力冲刺不一样,这种拓宽能永久改变你的舒适区的界线,靠的是微习惯的力量。我希望你在向外迈出第一步后有继续向外探索的强烈冲动,即使你没有这样的冲动,最终也会养成向新行为迈出第一步的愉快习惯。在该领域,它可以充当进一步行动和个人成长的最佳基础。

以俯卧撑为例,微习惯策略通常的目标是每天做1个。你不仅会适应做1个俯卧撑的想法,而且总体来看,你会更适应做俯卧撑这项运动,适应每天做若干个俯卧撑的行为,所以这一小步带来的影响比你预想的要大得多。这样一来,逐步加大运动量就会变得非常轻松。的确如此。运用微习惯策略,最糟糕的情况也只是没有超额完成目标而已。

你偶尔可能会超额完成目标,这种现象的原因可用基础物理学知识来解释。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包括:

1. 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静止的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

2. 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处于运动状态中的物体的速度不会改变。

你能看出其中的联系吗?一旦你迈出了第一步,就算处于运动状态中了。你会像我一样发现正如牛顿(物理学)的运动定律所示,一旦开始做就很难停下,当然,保持前进的难度也很大。此外,没有什么比亲眼看到自己采取行动更能激励和鼓舞自己的了。把所有这些融会贯通,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新等式:

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的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大家看到这篇文章提到了“舒适圈”这个词,这个词来源于美国的心理学家诺埃尔蒂奇提出的行为改变三圈理论,即舒适圈、学习圈、恐慌圈。

“舒适圈”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感到舒适的地方,里面包括我们熟悉的习惯、行为、知识和技能。这个片段告诉我们,根据大脑的工作规律,人其实是无法长期待在舒适圈外的,因为在舒适圈外的行为,永远都不会是习惯,与其对抗,不如把它纳入到舒适圈里,才会成为我们永久的习惯。

片断中给了一个“一小步+想做的事”的公式法。告诉我们要一小步、一小步地慢慢离开舒适区的边缘,一点一点地拓宽舒适圈,这样做对意志力的要求几乎为零,慢慢养成习惯后,就可以提高在学习区内长期学习的可能性。其核心是通过极小的、可轻松完成的行动来逐步建立长期习惯。

众所周知,传统习惯的养成需要意志力,但意志力其实是有限的资源,培养意志力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想建立的新习惯一般都是我们舒适圈外的目标,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先跨出舒适圈。

当我们选择以大目标,大动作去建立习惯时,由于一次消耗的意志力太大,大脑就会抗拒,并努力把我们往舒适区的里拽。经过一段时间的拉扯后,当意志力越来越低时,我们就会被拉回舒适圈里。

例如设定每天写3000字的目标,这等于让大脑每天都在翻越珠穆朗玛峰,光是想想就觉得高不可攀,用湖北话说就叫:算鸟算鸟。相比较之下,将目标设定为每天写50个字,等于在不写作这个舒适圈里面往外跨出了一小步而已,显得轻而易举,这种方法让启动的成本趋近于零。

这样我们向舒适圈外一次迈一小步,当你将这一小步重复乃至最终变成习惯后,你的舒适圈就被扩大了。然后你就可以继续通过这个方法来不断扩大舒适圈。

知道了这个公式后,我们可以怎么使用呢,我归纳为3个步骤:
第1步,找到想做的事
培养习惯,是需要时间、精力投入的。我们不可能针对任何想做的事,都培养一个习惯。因此,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第2步,一小步
将目标分解为极小的一步,例如,将每天一百个俯卧撑分解为每天一个,以此类推,细化为更小的动作
第3步,持续行动,扩大现有舒适圈,进入下一个循环

估计有伙伴会疑惑这个方法真的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微步骤太小了,我们基本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就可以完成。而且当我们完成了微步骤,我们就完成了任务,心里不再自责了,还会形成正向反馈激励。

以我自己举例说明,我本人是不爱锻炼身体的,跟曾经的作者一样极其懒散,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导致体能越来越差,身体也出了一些状况,所以必须要开始适量锻炼了。然后呢,由于我这个人比较胖,适合我的运动也不多,经过多番比较衡量最后决定开始做大拜,目标是每天做108个,既不需要出门,运动量又正好。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个目标对我的体能来说来说还是太大了,按我当时的状况,能做十个都撑破天了,感谢《微习惯》这本书,让我找到了方法。我根据自己的目标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下我的行动计划。

第一步,确定了目标是每天能做108个大拜,现实情况是每天只能做10个

第二步,分解成微步骤,以做十个为起点,每次多做一个

第三步,持续行动。

现在,通过三个月左右的坚持,我每次都能完成108个大拜了。

有的伙伴可能会问了,这个方法真的有效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万事开头难,只要你开始了,就成功了一半;

还有的小伙伴问,如果我安排的微步骤有时没有完成中断了怎么办?

如果是因为意外情况或者不可抗力的因素干扰,那么也没有关系,不要责备自己,以后继续执行微步骤就好。

最后呢,就是在持续行动这个部分,是可以增加一些辅助行动的内容,比方说打造一个温馨的环境下,设置固定的时间,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完成后夸夸自己等等方法,以此来增加行动的乐趣,减小行动的阻力。

这个方法适用场景极其广泛,而且不受时间限制,在学习新技能、新知识、养成新习惯的时候都可以用“一小步+想做的事”的公式法,通过一步一步微小的动作慢养出来新的习惯,如果任务重时间短可以考虑其它方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现在呢,我们就来通过一个具体的场景演练一下。

场景演练:

小丽刚刚升职为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新工作非常繁忙,她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着更高的要求,计划每周读完一本书,每天做50个俯卧撑,结果哪件事都没坚持下来,自己很苦恼。

假设你是小丽的好朋友,请你根据我们今天学的“一小步+想做的事”公式法,展开与小丽的对话,引导她改变学习的策略,慢慢扩展自己的舒适区,帮助她规划、制订具体的目标和行动方案,请写在纸上。

好,时间到了,请两位小伙伴上来演示。


小丁:我有两个计划,虽然有很多加班很忙,想每天做五十个俯卧撑,每周想看一本书,计划很多,怎么梳理计划呢?

红枫:这两件事都同时开始,还是其中一个更想做

小丁:加班很多,身体最重要,俯卧撑更重要吧

红枫:挺好的,体能上去了对工作更好,建议通过分解,一小步的突破,以现在的体能能做几个

小丁:一天五个吧

红枫:非常不错了,每周能增加几个

小丁:增加两个

红枫:最终达到五十个,能持续行动就成功了,以五个为基数,前三天形成习惯每天五个,周四周五增加一个,周六周日再增加一个,这样很轻松吗

小丁:可以的

红枫:第一周排好了,后续也按这个模式可以吗

小丁:可以的

红枫:第二章前三天7个,后面慢慢增加,按照这个模式,是可以逐步扩大舒适圈的,这个事形成习惯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当我们做事很难坚持的时候,不妨调整一下策略,采用“一小步+想做的事”的公式法,让我们慢慢的扩展自己的舒适区,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