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认知觉醒》 所属活动: 广州大湾区分舵第10次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舒适成长三步法

开场:

l 开场:(预计时间:1分钟)

现场分发:下发原书拆页复印件(人手一份)。

【自我介绍】(三个标签)

大家好,我是燕子,我的三个标签是:影视、拆书、学习;

爱追剧追综追电影;刚过完二级;终生学习让我不断思考、收获成长;

希望在拆书的道路上收获更多共同成长的朋友。

【分组】为了便于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先分组。

【场景法介绍】(预计时间:2分钟)

【事件】

我上学的时候,导师就推荐说谁能把《古文观止》学透,谁就是人生赢家,其他书可以都不看;于是想自学《古文观止》,就买了一本来看,制定了每天看1个故事的计划,一开始兴致勃勃看了几页全是文言文,似懂非懂,后来放弃了;书在家里摆了几年又想起导师的话,又再翻翻还是看不下去,后来就不了了之,就觉得文言文我看不透彻,导致后面很多年就没碰过这本书。

【提问】

拆书家提问: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就是学习某类知识或技能,学了一阵子就不了了之了?

学习者回答:有,经常有。

拆书家提问:你放弃的原因是什么?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还是方法不对?

学习者回答:坚持不下去,毅力不足,惰性,琐事的打扰,理解能力差等。

拆书家总结:放弃的原因还有一种可能是方法不对。

【影响】

每个人都想有所成长,遇到新的知识、技能刚开始学习信心满满,但由于难度或者强度太大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不了了之、半途而废居多,这不仅影响学习成长的效率还打击自信心,甚至造成“我不是这块料”的错误意识对身心造成影响。那究竟应该怎么办才能解决这类问题呢?

【解决】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认知觉醒》当中关于“舒适区边缘”的规律,就是让我们既不要在舒适区内也不要贸然跨入困难区,而应该在舒适区边缘,循序渐进的做既有挑战又有成就感的事情,这样才能舒适而高效的成长。

l

【学习目标】

在拆解之前,先定一个学习目标,大家跟随我学习这个片段之后,学习者能够运用”舒适成长三步法”,能分辨拉伸区并让自己尽可能处在拉伸区,循序渐进的来帮助自己成长和学习。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l R1:阅读原书拆页(预计时间:2分钟)

【主 题】:认知觉醒

【片段来源】:如何舒适而高效的成长

【R便签】P56-57见附件

舒适区边缘是另一个重要的规律,它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注:拉伸区指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到未知、从熟悉到陌生的过渡区域。

人类的天性却正好与这个规则相反。在欲望上急于求成,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导致自己终日在困难区受挫;在行动上避难趋易,总是停留在舒适区,导致自己在现实中总是一无所获。如果我们学会在舒适区边缘努力,那么收获的效果和信心就会完全不同。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l I:拆书家讲解引导(预计时间:6分钟)

好,我看到大家都已经看完拆页了,那么接下来我就来分享下我对这个拆页的理解和体会。

【核心概念的定义】

舒适区边缘也叫拉伸区,拆页1告诉我们学习成长时要让自己始终处于拉伸区,要避免停留在舒适区或跨入困难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大部分人是能不动就不动,能不思考就不思考,喜欢待在舒适区;要么因为高估自己的能力,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轻视目标或任务,会贸然跨入困难区。

学习知识或技能时舒适区就是已知、熟悉的区域,困难区就是未知、陌生的区域。那么拉伸区是什么意思呢?是指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到未知或从熟悉到陌生的过渡区域。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

为了更好的理解“拉伸区”,我们来看个例子:

【案例解析1】

拆书家:小明为了减肥每天跑步20分钟的计划,这是小明的舒适区还是拉伸区?

学习者: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回应】拆书家:不一定,每天跑步20分钟是舒适区还是拉伸区,我们不知道;因为不知道这二十分钟,小明是什么状态下进行的。

但是如果

【案例解析2】

场景A:小明连续一周都能轻松完成每天20分钟的运动量,毫不费力,这说明他处于运动的舒适区,对不对?

爱好者:对。

场景B:小明第二周要求自己每天坚持30分钟运动量,完成后略显吃力,有难度但也能克服,既有成就感又有挑战性。这说明他处于运动的拉伸区,对吗?

学习者:对

【回应】拆书家:是的,小明通过逐步验证的方法找到了跳绳的拉伸区。

【案例解析3】

拆书家:再举一个阅读的例子,小明英语成绩一直不太理想,老师建议他增加词汇量来提高,他学习了舒适区边缘规律后,给自己制定了每天背5个单词的学习量,前三天很轻松就完成;于是他增加到每天10个,验证了三天也比较容易完成;第二周增加到15个;这难度明显增加了,有难度但也能克服,并且还蛮有成就感,于是决定每天背15个单词作为自己的学习量,等熟练后再逐步提升。

拆书家:请问,小明找到自己学英语的拉伸区了么?

学习者:找到了

拆书家:是的,她通过逐步验证的方式找到了拉伸区,然后在拉伸区学习。根据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拉伸区”就是刚好在我们的能力之外,踮踮脚又能够得着的区域。

理解了“拉伸区”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梳理出实践舒适区边缘规律的方法步骤了,我总结为以下三步:

【HOW】

【拆页行动步骤】

舒适成长三步法

理解了“舒适区边缘”这个概念,我们来梳理下落实舒适区边缘的方法步骤:

1、跳出舒适区:

跳出舒适区,那些能轻松完成的事情就不要做了;处在自己轻松能完成的状态下,自己的能力基本就是停滞的、无法成长的。比如前面小明一天背5个单词轻轻松松能完成但是也没什么进步空间,要跳出这个舒适区;

2、避开困难区:

在制定目标或者任务时,特别容易在激情的影响下一头扎入未知或陌生的区域,即困难区。尤其是在有别人关注或者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我们更是想迫切地做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但往往适得其反。比如前边我学《古文观止》的那个例子,那会上大学,自己的知识积累、认知、阅历都不足,根本看不懂,一步跨入的困难区,一朝被蛇咬,导致自己很多年都不敢看这本书了。

3、在拉伸区逐步成长:

就是在拉伸区成长,我们要处在从已知到未知或从熟悉到陌生的过渡区域,这个“过渡区域”需要从已知或熟悉的区域出发去逐步验证,找到那种既有成就感又有挑战性的事去做,以后在这个范围内去提升。当这个部分也变成自己的舒适区之后,再去拓展新的拉伸区,不断地重复这个方法来扩大自己的拉伸区,这是成为某个领域高手最快的方法。

【预防异议+讲解】有人会说了,那我一直在舒适区边缘成长,就不去挑战困难区了么?这不是自我逃避么?当然不是,在舒适区边缘成长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需要动态扩张的,也就是说不断把拉伸区变成舒适区,扩大舒适圈,再逐步吞并过去的困难区;在这个动态吞并的过程中你的能力就得到了逐步提升。

【适用边界】

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新技能、制定健身/减肥计划等等想有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场景,不适用于紧急任务和既定指标任务的执行,比如抗洪抢险等紧急任务。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学习者拆为己用】(预计时间:2分钟)

在未来生活或工作中,你是否会遇到想提高自己的的场景呢?

比如英语不行想提高?身材不好想减肥?体质太弱想健身?等等……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需要各位两两为一组,编写一个“舒适区边缘规律”的小故事,要求是这个故事必须得包含未来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并且用对话的形式呈现的故事。注意,对话中要应用到今天学习的“舒适成长三步法”,大家还记得这个办法的关键点么?一跳一避一长:跳开舒适区、避开困难区、长在拉伸区。

拆页里,我列举了个我编的故事例子,大家可以参考下:

【示范剧本】

【伙伴展示】(预计时间:7分钟)

好的,那现在请大家编写自己的故事,时间为5分钟,5分钟后请一个小组来分享下。

故事背景:妹妹想考研,面临小冲突,计划下周与妹妹在家里进行面谈

人物角色:妹妹、我

故事内容:应用今天学习到的“舒适学习三步法”与妹妹进行交谈。

对话设计:

学习者:你现在在数学方面的安排是怎么样的啊?

妹妹:每天学习一个知识点,坚持一周了,感觉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没有很大的进步。

学习者:恩,你现在可能还处于舒适区里,你得继续提升。

妹妹:那我每天学习五个知识点呢?

学习者:也不能这么冒进哦,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五个知识点对妹妹来说,可能耗费的时间会比较多,会影响其他学习的进度哦。)

妹妹:那学习3个知识点会比较合适一些。

故事的结果:通过这样的对话和引导,让妹妹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式方法,稳定的进步。

【给出反馈】好的,感谢这位学习者的分享,你刚刚的分享整体上已经掌握了这个方法,首先先经过一轮沟通,了解妹妹的实际情况,再循序渐进的方式用三个步骤帮助妹妹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谢谢。

【结语】

今天的拆页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这个方法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所帮助,另外小提示是:在拉伸区成长一段时间后,一定要有意识的逐步提高挑战,从而慢慢将拉伸区变成舒适区,否则容易陷入重回舒适区而没法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