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时长:1-2分钟
各位好,我叫罗斐,我的三个标签是初级编辑、新手拆书家、95后修行爱好者
我从事幼儿教培行业8年,目前主攻方向是家庭教育指导,如有幼儿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可以找我进行探讨,我很乐意为大家答疑解惑,制定教育方案。
图书介绍:
今天拆解的图书片段—-错误目的表,选自简·尼尔森博士的<<正面管教>>,尼尔森博士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祖母或外祖母,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等,同时也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这本书结合了作者几十年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体会,是一本教我们如何不惩罚,不娇纵,有效管教孩子的图书,畅销美国400多万册,被翻译成16种语言畅销全球,出版30多年来,本书已经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过渡语:
接下来我拆解一下今天的片段—-错误目的表,错误目的表让我们能快速的识别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需要,由于错误目的表中涵盖的内容比较多,所以今天只拆解其中的一个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
下面我们一起花2分钟左右的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请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原文片段:2分钟
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
孩子的目的
寻求过度关注(操纵别人为自己奔忙或得到特别服务。)
家长或教师的感受
感到心烦;恼怒;担心;内疚等情绪。
而且想采取的行动
提醒、哄劝、替孩子做他自己已经会做的事情。
如果孩子的回应是
暂停片刻但很快又回到老样子,或换成另一种打扰人的行为。(制造噪音-家长忙碌或者与他人交谈时孩子大声喊叫、敲打物品;
打断对话-家长在使用电子设备或与他人通话时抢夺家长手机,频繁插话;
拖延任务-写作业或完成其他任务时喝水、上厕所等;
寻求肢体接触-家长在忙于其他事务时频繁拥抱家长、往家长怀里挤)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
惟有得到特别关注或特别服务时,我才有归属感,惟有让你们围着我团团转时,我才是重要的。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包括
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孩子的行为。“我爱你,而且··”(例如:我在乎你,等会儿会花时间陪你。)安排特别时光,建立日常惯例。花时间训练孩子。召开家庭会议或班会。默默地爱抚孩子。设定些无言的暗号。
I便签:关于《正面管教》中错误目的表——寻求过度关注的解析(3W1H)
What(原文片段内容说了什么):
寻求过度关注是孩子们在试图找到归属感时可能采取的一种错误行为目的。这种行为表现为孩子通过做出一些让大人心烦、恼怒、担心或内疚的事情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常规做法是采取提醒、哄劝等行动。然而,这些行动往往效果不佳,孩子会很快回到原样或采用其他打扰行为。因此提出家长或老师运用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方法。
Why(为什么):
这样做的好处是:主动鼓励性回应有助于打破孩子寻求过度关注的循环,通过正面引导和积极反馈,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这些方法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同时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
反之,孩子没有归属感、安全感,我们提醒、哄劝、替孩子去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他变本加厉,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Where(适用情境):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大人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初恋时亲密关系的成人之间。
How(怎么办):(如何做?是指用什么方法或者步骤可以做到主动的鼓励性回应)
面对孩子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我们如何运用主动鼓励性的回应她/他呢?具体做法:
1.表达对孩子的爱:
比如我爱你,而且我注意到你的需求了;我在乎你,等会我会花时间陪你;亲亲她,摸摸她的头;
2.转移孩子的行为:
比如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如画画、做手工、拼图、帮父母做一件事;
3.及时赞美孩子行为:
比如孩子独立安静画画了,就说:宝贝很棒,妈妈在忙,你自己也很专注在画画,是个独立的好宝贝,妈妈很喜欢你这个行为喔!
4.多多建立孩子的归属感:
比如安排特别时光-陪她玩、亲子游戏、陪伴做她喜欢的事情;比如召开家庭会议或班会时,重视孩子的意见;比如经常肯定他;比如经常告诉她,我爱你(爸爸妈妈爱你);比如尊重她,等下妈妈要忙,提前与她沟通好,你自己做什么呢?等妈妈忙完再陪你等等
举例:
我在与朋友聚餐的时候,孩子总是吵闹;我头痛..
现在可以运用主动鼓励性回应4步法,我这样跟孩子沟通:
我对孩子说,妈妈很爱你,你看我来见朋友也是带你一起过来了(表达对孩子的爱);
我天天可以陪伴你的,只是今天才见到我朋友,大概就是1小时,宝贝,你先画一下画,可以吗?妈妈先与朋友聊聊天,等下就陪你一起去玩,好吗?(转移孩子的行为)
哇,宝贝好棒呀,这么专注,画的很好哦,构图新颖,色彩也很好看,很喜欢你专注画画的样子,而且妈妈与朋友聊天,你画画,我们相互陪伴,太喜欢你啦;(及时赞美孩子行为)
宝贝,下周日你想做什么,妈妈陪着你一起去做,好吗?妈妈很喜欢你。(多多建立孩子的归属感)
A1便签激活学习者经验7-8分钟:
我们刚刚学习了孩子在有寻求过度关注行为时,主动的鼓励性回应的4步法。
接下来我们学以致用,先分组哈
分组:人数多的话分两组,念名字分组,人数少的话分一组。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过去一个月大家有没有因为孩子做过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让我们感到心烦;恼怒;担心呢?有没有发生不愉快呢,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场景,有没有相关的经验呢,给大家2分钟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晚点请小伙伴分享,分享时间1分钟
A2便签:催化学习者应用2-4分钟;
接下来大家可以用刚刚讲的以往的经历、和今天学到的“主动的鼓励性回应”方法(表达对孩子的爱、转移孩子的行为、及时赞美孩子行为、多多建立孩子的归属感),在未来一周让我们来做个练习,来做一个行动计划,根据具体的事情,要选定具体的时间、想好具体的步骤并且可执行。给大家1-2分钟的时间,在便签上写下关键字。稍后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示范:
目标:
在下周孩子有寻求过度关注行为时——在陪我接打电话时,吵闹,我运用主动鼓励性回应,让孩子拥有归属感,且能感受到我的爱;
行动:
我对孩子说,妈妈很爱你,接打电话也牵着你的小手呢(表达对孩子的爱);
我打电话大概40分钟,宝贝,你先自己玩一会积木,可以吗?妈妈等下就陪你一起去玩,好吗?(转移孩子的行为)
哇,宝贝好棒呀,这么专注,搭建的造型很别致哦,搭建技巧运用得很好,妈妈很喜欢你专注玩积木的样子,而且妈妈打电话,你搭积木,我们相互陪伴,妈妈觉得很开心;(及时赞美孩子行为)
宝贝,下周日你想做什么,妈妈陪着你一起去做,好吗?妈妈很喜欢你。(多多建立孩子的归属感)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运用主动鼓励性的回应,让孩子拥有归属感、安全感,感受满满的爱,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更好地茁壮成长。希望今天的学习能给你带来帮助,让我们活学活用,构建更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