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广州大湾区分舵第10次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正面管教—“赢得”孩子

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好,我叫罗斐,当时家人对我的期许是希望我有足够的才能,希望我知耻明礼。我的三个标签是初级编辑、新手拆书家、95后修行爱好者

我从事幼儿教培行业8年,目前主攻方向是家庭教育指导,如有幼儿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可以找我进行探讨,我很乐意为大家答疑解惑,制定教育方案。

拆书帮介绍:

Why:读书这件事从小到大都是家庭提倡社会支持的正向行为,成年人想要快速成长,也需要读书,从书中获取当下工作需要具备的技能。
What:拆书帮可以通过“拆书”这一方法论,打破以往学习经验的以学习为中心,转而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和规划具体的运用。
拆书分为个人学习拆书和组织学习拆书,个人就是便签法,组织就是一位拆书家组织引导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者爱好组建起来的社群,是非营利性青年自发组织,也叫拆书俱乐部,使命是致力于培养拆书家,相互陪伴,达人助己,帮助身边的人促进学习力,让世界变的更美好一些!
How:如何加入拆书帮,可以关注拆书帮公众号,从公众号加入;可以由内部人员推荐长老微信,参加拆书活动加入……
Where:拆书帮有总舵和分舵,总舵在北京,分舵遍布全国各地,有些超一线大城市甚至有2-3个分舵,比如广州

过渡语:接下来我拆解一下今天的片段,片段来源于《正面管教》这本书中的一个拆页,主要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鼓励孩子链接孩子的方法—“赢得”孩子。

下面我们一起花2分钟左右的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请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片段】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
  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你也已经赢得了孩子。

等你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什么叫“赢得”孩子?

【Why】: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经常会和孩子产生一些冲突,随着孩子不断成长,很多观点也会跟家长不同,容易产生权力之争,让双方都陷入困惑之中。

【What】:“赢得”孩子是正面管教工具鼓励中的一个分支,属于鼓励和倾听中间的嫁接桥梁,需要家长和孩子在日常沟通活动中不断重复坚持使用。可以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合作、主动合作的氛围,培养孩子倾听、合作、专注于问题解决的良好品质。

【Where】:日常沟通活动中,发生矛盾冲突时候,需要更快速的解决的问题的时候,适合孩子与孩子之间、老师与孩子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

【How】:

1.复述对方感受。用亲切的语言加上非语言肢体动作,让对方感受到你对她的感受是理解的。比如,孩子因为心爱的玩具被损坏而伤心,我们要说出类似“我能理解你现在很伤心,这个玩具对你很重要”的话语。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同情意味着我们认可孩子的感受是正常合理的,切忌站在批判者角度去谈论。比如孩子因为在学校闯祸而害怕被惩罚,我们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害怕,犯错之后有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

3.在明确对方感受之后,精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在这件事中因为对方的行为或者感受产生的感受或者是一些看法,语言凝练,先情后理。比如“我很担心你的安全,我希望你下次玩的时候能够更加小心”,同时明确地提出积极的期望。

4.专注于问题本身。不建议探讨人,建议探讨事情,也叫做对事不对人。双方可以针对问题罗列出一些解决方案,挑选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条例,展开问题解决。比如“让我们产生冲突的问题就是按时写作业这件事,你觉得我们需要重新约定时间还是说要重新约定作业量?”

“赢得”孩子需要坚持重复的练习,才能产生正向的效果。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我的家人就有发生过一件很寻常的事情,见微知著,小事情中显示大问题。

我姐姐的孩子遇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给我发消息或者是打电话,我知道原因是什么。我能够很好的与侄子达成共识,他觉得我理解他,和他同频。

我姐姐的沟通方式是典型的权威性父母,关于我侄子的学习生活都是她说了算。

有一次侄子在学校跟班级里的“小霸王”因为甩出的墨水点发生了冲突,“小霸王”甩笔甩出的墨水溅到了侄子白色校服上,侄子就与他争执了几句。

“你把我衣服弄脏了,我妈妈会骂我的。”

“管我什么事?是你坐在旁边,自己凑上来的!”

“明明是你甩到我衣服上,你还怪我!”

“你再说我就揍你,甩你身上咋了,我就甩。”

此事之后“小霸王”的妈妈在学校群里还跟我姐姐产生了一些冲突,说是我侄子骂她儿子,让我侄子向她儿子道歉……

我姐姐也教训了我侄子,说事情发生了,怎么不把“小霸王”的衣服也弄脏,好窝囊!

对应“赢得”孩子,我姐姐是把孩子越推越远,他们之间的沟通也仅存在于吃喝拉撒,姐姐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觉得姐姐并不理解他,姐姐觉得孩子不听话,两个人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远。

日常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我们总是希望家里人保持同一种教育理念,家长与孩子同心协力,家长与老师共同合作,让孩子发展的更好更全面,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教养观念都会崩塌与一些小事上还不自知。

如果能够早点认识“赢得”孩子的工具,早点运用这个工具,就可以避免掉很多沟通问题,也能够帮助孩子很好的解决问题。

A2情境目标:每次姐姐与侄子因为一些生活学习事件发生冲突的时候,就用“赢得”孩子的这个方法,保持耐心,坚持记录打卡。时间期限为一个月,并让身边家人朋好友代为监督。

具体行动:

1.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当孩子和姐姐发生一些冲突的时候,可以先积极的暂停,成人可以积极的尝试表述孩子的感受,用一些精要的词汇:“害怕、担忧、焦虑、沮丧、高兴……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比如,“换位思考,我会跟你有一样悲伤的感受。”有耐心的,能共情。

3.告诉3.在明确对方感受之后,精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让孩子4.关注于解决问题。比如,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将孩子的想法一条一条罗列。

注意:a制定两周周末的一日生活表,由家长提出,家长和孩子商讨制定步骤和事件,然后家长和孩子共同运用四个步骤制定生活表并进行张贴打卡。

b罗列出孩子写作业前后的行为、罗列出孩子睡觉前的一些活动,家长可以给出适当建议,和孩子达成共识,培养良好的作业前后睡觉前的习惯,将达成共识的内容条例写出来,贴在家庭事务栏。

c两周一测评,对“赢得”孩子四步骤进行总结巩固,对两周内打卡的事务进行效果测评,给予一一定的正向回馈。

结束语: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赢得”孩子这个工具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家在遇到与孩子产生冲突的时候,首先复述孩子感受,其次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再次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专注于解决问题本身。通过长期的刻意反复练习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够让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更和谐,让孩子习得的技能约丰富。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