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认知觉醒》 所属活动: 第356次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好的成长,让自己处于“拉伸区”》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拆书现场。我叫潘绮韵,我的三个标签:

赋能教练,我是一名会社区工作者,用教练技术,帮助辖区居民朋友赋能,让大家拥有好情绪、好状态。

终身成长者,希望自己保持好奇心,持续学习,不断成长。

准拆书家,希望能顺利完成三级九拆,在社区开展拆书活动,为爱学习的伙伴赋能。

【学习目标】今天拆解的主题是“好的成长,让自己始终处于拉伸区”,在跟随我完成现场RIA学习后,让大家学会区分困难区、拉伸区和舒适区,在未来一周内帮助自己或他人拟定或调整个人提升计划,确保行动处于自己的舒适区边缘,从而让自己更好成长和进步。

【分组】接下来,为方便后面的讨论学习,在线上两两自由组合为一组,。

【介绍图书】

【事件】我身边有一个喜欢学习,渴望成长的闺蜜叶子。她希望通过制定阅读计划,提升自我。她给自己定了一个每天阅读一小时,刚开始,冲劲很足,但这段时间看着看着,越看越烦躁,面对以上的困惑。她找到了我,她觉得自己阅读计划执行得很痛苦,想成长却无法坚持,感觉要中途而废了,怎么办呢?

【提问】大家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大家是否希望自己在学习、健身、阅读等方面,有所成长,提升自己呢?可能在刚开始,会兴致冲冲,但没坚持多久,中途就容易被各种原因所放弃。

【影响】中途放弃,不仅仅很遗憾,也许还差一步,就能有所成长。更重要的是,有可能给自己贴上负面的标签,负面的信念“我就是很难成功,我总是半途而废。”也许真的只能原地踏步,难以向前。

【解决】那么,在成长的路上,如何打破这个“半途而废”的绊脚石呢,跨越这个障碍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一书中,带大家去了解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有三个区域“困难区-拉伸区(舒适区边缘)-舒适区”,好的成长是让自己始终处于游走于“舒适区边缘”处,因为这个区域,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让我们进步最快。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过度语】现在我将拆解片段分发给大家,请大家花1-2分钟时间阅读,看完的伙伴请向我举手示意。

【主题】好的成长,让自己始终处于游走于“舒适区边缘”。片段来源:《认知觉醒》页码22-23

舒适区边缘是另一个重要的规律,它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 “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见图 1-4)。

人类的天性却正好与这个规律相反。在欲望上急于求成,总想—口吃成个胖子,导致自己终日在困难区受挫;在行动上避难趋易,总是停留在舒适区,导致自己在现实中总是一无所获。如果我们学会在舒适区边缘努力,那么收获的效果和信心就会完全不同。

注解:拉伸区是指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到未知、从熟悉到陌生的过渡区域。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度语】在拆页中,我们知道原来我们的能力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他们分别是什么呢?

What:舒适区是指我们的知识或技能,掌握的很好,很熟练。在这区域学习,让人容易因简单,感到无趣而走神。

困难区是指知识或技能,大大超出我们的舒适区,可以理解为“严重超纲”了,给人带来压力,让人畏难而逃。

拉伸区又称为舒适区边缘,就是指知识或技能,在已知慢慢向未知过渡,具有一定挑战,但努力一把,能有所突破,是我们个人成长最佳区域。

why(好处、坏处):通过拆页片段,让我们得知,当能力处于不同的区域,我们行为应对模式及作用是不同。好的成长,是让自己处于拉伸区,在这区域,我们不会因为过于简单而分神,不会因太难而放弃。有点像玩游戏,在一级一级的升级打怪,能从容面对。从而让自己一步一步的去行动,去实践,让自己成长起来。

【强化讲解概念】

我们通过拆页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能力分布的三个区,分别是“困难区-拉伸区-舒适区”,当我们处于不同区域,我们的行为模式和收获也是不同的。如果想让自己更好成长,我们应该把个人提升的行动计划,设定在哪个区域?

(学员答复:舒适区边缘-拉伸区)没错,就是拉伸区。

那请大家跟我一起来判断一下,主人翁潘潘的健身计划,看看她设定的健身计划处于哪个区,可以?首先,潘潘是一个多年不运动,身体状态愈发下滑,很容易感冒,为了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她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例子1】她一上来,就报了拳击课程,里面大量的强运动,一节课下来,感到力不从心。目前处于什么区?

学员回答:困难区

【例子2】她觉得还是从简单的开始,就散步吧,走个5分钟。在这过程,总觉得很无聊呀。目前处于什么区?

学员回答:舒适区

【例子3】她听取医生的建议,可以尝试打打八段锦。在打完八段锦后,身体有微微出汗,有点小挑战,但练习下来,感到整个人很舒畅。此刻,她处于什么区?

学员回答:拉伸区

反馈:太棒了,大家都能区分出‘’困难区-拉伸区-舒适区‘’。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提升计划,处于拉伸区,让我们更好的成长呢?

How: 让自己处于拉伸区的方法,具体怎样做呢?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了解能力分布三个区的区别,“困难区-拉伸区-舒适区”,好的成长在拉伸区。

第二步:识别判断;再次拿出自己的提升计划,看看这些行动,问问自己“所制定的行动处于哪个圈圈呢?”如果不在拉伸区,就再次调整。

第三步:行动感受;在实践中,去感受自己的感受,如果觉得痛苦或无聊,则是需要调整的信号。

第四步:动态调整。在这个过程,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动态的调整,让自己保持在拉伸区。

【反例变正例】

像我闺蜜叶子的情况,首先,我会向她介绍,能力分布的三个区域 ,好的成长,应该在舒适区边缘-拉伸区。

第二步:识别判断,你觉得自己的原定计划,每天看书1小时,是在哪个区呢?她说,在困难区。

第三步:行动感受,你每天看一小时书的感受?她说:刚开始,挺好的,但现在感到很烦躁。

第四步:动态调整,是呀,当你处于困难区,会有为难情绪,那你觉得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处于拉伸区呢?她说:调整为每天看20分钟,这个频率更适合我当前的状态。这会让我既保持阅读的习惯,又能很专注的完成。

Where:这个原理可以运用在个人提升的领域,如运动健身、阅读提升、甚至是辅导孩子的学习。当然,一些工作场景,领导委派你去做指定任务,不一定适用该原理。

【预防异议】也许大家会疑惑,第二和第四个步骤,有衡量的标准?有,就是你自己。每个个体的情况都不一样,像例子中,每天阅读一小时,对有些人来说,是舒适区,还不够,但对有些人来说,就是困难区。所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制定和调整个人提升计划。除此,一定要按步骤来?分情况,如果对方不清楚什么是能力分布的三个区,这需要大家做解释沟通的,像大家知道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第二步开始。当然,每次的重复,温故而知新,坚持这个四个流程,也是非常好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刚刚学习了“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三个区域的区别,并且知道,好的成长是让自己始终处于“拉伸区(舒适区的边缘)”为了让大家学以致用,接下来,我们将今天的学习方法,请大家编一个故事。

现在请大家设想一下,未来的一周里,你的家人、朋友、同事。最近正制定或执行一个自我提升的计划,在执行过程,遇到困惑,他们的其中一位,找你寻求帮助,请大家运用今天所学,让自己成长处于拉伸区的四个步骤,帮助对方解决问题。

(最好是一个很可能会发生的真实场景,可以是过往发生过,他下周又再次找你倾诉。)请大家用这个场景来编写一个故事。故事需要有个这样的内容:

1. 故事背景(时间、地点、人物)

2. 情节变化(起因、经过、结果)

3. 人物间的对话等。

4. 故事中,要使用到让自己处于拉伸区的四步法。

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写一写,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邀请小伙伴做分享。

故事模板: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对话:

学员珊珊分享:

时间:下周六,

地点:家里

人物:我和妹妹

起因:当前考研,数学学习计划,面对当前的进度感到压力,向我求助。

对话:

1.介绍能力分布三个区域

【我】先向妹妹介绍能力分布的三个区域,分别代表什么,并告诉妹妹好的成长,是让自己处于拉伸区。

2.识别判断;

【我】接着,问她,你觉得当前每天5个知识点,处于哪个区?

【妹妹】:困难区

3. 行动感受

【我】那你当前执行起来,感觉怎样:

【妹妹】感到压力大,很烦躁。

确认后,建议她调整,

4.动态调整

【我】你知道好的成长在拉伸区,那你觉得怎样才能让自己处于拉伸区呢?

【妹妹】我觉得目前也要调整自己的计划,之前是5个,调整为3个知识点,更适合自己。

拆书家:感谢珊珊的分享,运用今晚所学,帮助妹妹学习计划调整。

【结束语】最后总结一下今天学习,能力分布的三个区“困难区-拉伸区-舒适区”,让自己处于在拉伸区的四步法,打破畏难而逃或无聊分神的状态,持续精进,活出自己。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