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所属活动: 第373场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转移沟通焦点四步法

开场:

“转移沟通焦点四步法”,把沟通的焦点从“抱怨”转换成“关心”,让语言艺术为人际关系加分。

【开场】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刘尚明。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

1.企业管理咨询师;

2.健康推广大使;

3.三级拆书家成长践行者。

过渡: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是:用“我”的语言转移沟通焦点四步法把沟通的焦点从“抱怨”转换成“关心”,让语言艺术为人际关系加分。

【分组】(直接在群里讨论、交流,不分组。)

选择拆页理由(FAB法介绍图书):

【Feature特征】:《沟通的艺术》这本书由阿德勒和普罗科特所著。该书兼具深度、广度与完整性,是一本理论与实用并重的沟通类通识教材。

【Advantage优势】: 该书是畅销40多年,再版15次的美国权威沟通教材。全书最大特色是区分成“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部分,涵盖了人际关系的全貌。同时内容极具吸引力、表达简洁,书中包含绘画、诗歌以及影视故事,阅读起来极具趣味性。

【Benefit利益】:

B1:这本书能让我们系统性的学习沟通的底层逻辑,掌握各种实用的沟通知识和技巧。在我们面对沟通难题时,能够找到有效的沟通方式。

B2:今天的学习片段是沟通中的语言技巧,沟通中把焦点放在“我”想要为“你”做什么上,对方感受到“我”的真心与困惑后,会感激你为他着想而有所改变,从而实现有效沟通。

学习目标

大家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学习者能够在现场运用“转移沟通焦点四步法”完成现场演练。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沟通冲突时,能运用“转移沟通焦点四步法”,避免冲突的发生,实现有效沟通。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现在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拆解今天的学习片段,下面我们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片段,看完后请在聊天区里回复1:

【R:阅读原文片段】来自于《沟通的艺术》P213-P214.

在工作中使用“我”和“你”的语言

有些时候丽贝卡觉得很有挫折感,因为她的同事汤姆常常不在位子上。她不想说出来,因为她喜欢汤姆,也因为她不想被人听着像是老在发牢骚。最近汤姆不在位子上的情况更为频繁,时间也更长了。像是今天,他把半小时的用餐时间延长了45分钟。当他回到办公室时,丽贝卡使用了“你”的语言来和他对峙。

丽贝卡:你去哪里了?你应该在十二点半回来,可是现在已经快要一点半了。

汤姆(对丽贝卡生气的语调感到惊讶,她从未这样跟他说过话):我有一些事要办。有什么问题吗?

丽贝卡:我们都有很多事要办,汤姆,但你在上班时间办你的事,这很不公平

汤姆(在听到丽贝卡的指控后开始防卫):我不知道你为什么那么在乎我是如何完成我的工作的。老板都没有抱怨,你在担心什么?

丽贝卡:老板没有抱怨,是因为我们全部都在掩护你。你应该感激我们为你的每次迟到或早退所编的借口。(丽贝卡又一次使用了“你”的语言来告诉汤姆他该怎么想及怎么做。)

汤姆(现在过于防卫而不去思索丽贝卡的担心):喂,我想在这边我们都会为彼此掩护吧?就说去年,为了让你可以去参加你亲戚在圣安东尼奥市的婚礼,我加班了整个星期。

丽贝卡:那不一样!那时我并没有说谎啊!可是当你不在位子上时,我却必须编造出你在哪里的假话。你把我置于一个极其艰难的境地,汤姆,这不公平。你不能指望我一直为你掩护。

汤姆(虽然感到罪恶,但是因为对丽贝卡的评论和威胁太生气了,所以无法承认自己的错误):很好,我不会再要求你帮我忙了,对不起让你这么抓狂。

丽贝卡可能成功减少了汤姆不守时的次数,但她选择使用“你”的语言却使他感到防卫和生气。办公室的氛围可能就此变得很紧张——这并不是丽贝卡所希望的结果。

下面是她如何使用“我”的语言来处理相同的状况,做法是描述她的问题而不是责备汤姆

丽贝卡:汤姆,我需要和你讨论一个问题。(注意丽贝卡是如何把问题视为她的而不攻击汤姆)

汤姆:怎么了?

丽贝卡:你知道你有时上班迟到,或拉长午饭时间对吧?

汤姆(感到大事不妙,并小心地聆听):对。

丽贝卡:那好,我必须告诉你有件事让我很为难(丽贝卡从行为角度描述问题,然后继续表达了她的感受。)当老大问起你在哪里的时候,我不想说你不在这里,因为这会给你带来麻烦,所以有时候我要编造借口甚至说谎。但是老大似乎对我的借口起了疑心我很担心这个情形。

汤姆(感到防卫,因为他知道自己有错,但也同情丽贝卡的处境):我不想给你惹麻烦,只是我有很多私事不得不处理。

丽贝卡:我知道,汤姆,我只是希望你明白,我可能没办法再为你掩护了。

汤姆:嗯,好的,感谢你为我做的一切。

注意看,“我”的语言是如何让丽贝卡诚实地面对汤姆而不是当面指责或攻击他。即使汤姆不做出改变,丽贝卡也可以把心中石头放下了,并且她可以为自己用不令人厌恶的方式做到这一点感到骄傲。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看完拆页了现在我带着大家来拆解这个片段

【What】:

沟通中我们用”第一人称——我“,不带任何评论与抱怨情绪的陈述不能帮助对方或不能解决对方相关的问题时,对方能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心焦点是关心他、爱护他),获得对方的理解的同时,达成双方想要的行为共识,这是我们想要的沟通结果。

比如上文片段中沟通的共识与结果:

丽贝卡:我知道,汤姆,我只是希望你明白,我可能没办法再为你掩护了

汤姆:嗯,好的,感谢你为我做的一切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当我们用“第二人称——你“,加上评论性的语言来描述对方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时(焦点在于对方行为),对方感受到的是我们有抱怨情绪,我们在指责他,进而激起对方的自我防御系统,这样就会使沟通失败,甚至会撕裂原本友善的关系。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比如:同事经常找我帮他做事情。

“你”的语言+情绪来表达(抱怨):“唉,这都是你份内的事情,怎么你总是要我来帮你做事呢?”

“我”的语言+来陈述事实:“有件事让我很为难,因为我临时接到领导安排的任务,今天没有时间来帮你做事情了。”

这样的表达方式,没有情绪,没有抱怨,更没有对对方要求帮忙的行为做出任何评判。在表达了我对他的关心的同时,也表达了不能帮忙的结果,对方能理解我的难处,这是我想要的沟通效果。

【反例】

老婆下班回家,问她:“你是不是向女儿吐槽,说我借钱的事啦?”

老婆:“你都不听我的,也不理我,我向她说一下怎么啦!”

:“以前她(女儿)有什么事都会向我讲的,你向她一通抱怨,她都不理我了。大人的事情不要向小孩子讲,会影响她的情绪。”

老婆:“谁叫你不听我的意见,想怎么就怎样呢。”老婆咕咕嚷嚷了一会儿,沟通不欢而散。

【How】:转移沟通焦点的四个步聚:

步骤一:发出邀请

“我想就……和你沟通(讨论)一下。”的句式来表达。

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只是想和你沟通“我”所面临的问题。

步骤二:描述问题

“我想看到的是……(理想),而现实却是……(现实)。”的句式来表达。

从对方行为的角度描述“我”所面临的问题,把我们希望看到行为和对方实际的行为做对比描述。这样的表达,责任主体在“我”,也就是“我”的期望和现状有冲突,并没有对行为做出评判。

步骤三:表达感受

我们可以用“这让我感到很……(感受),因为……(缘由)。”这个句式表达出对方的行为对我造成困扰时,我内心的感受。

步骤四:提出期望

“我希望……(具体改变)”。真诚大方地说出我们期望对方未来能够做出的具体改变。

比如:“我希望下次不会再发生类似的情况”

【Where】:

这个用“我”语言表达的“沟通焦点转移四步法”,适用于工作、生活中,当对方行为对我们产生困扰,我们即想维护关系,又想要达成沟通共识的场景。

【反例变正例】

——“老婆,我想就咱俩与女儿沟通的方式和你交流一下。”

老婆——“可以呀!想说什么嘛“

——“我想看到的是女儿与你或者我的沟通交流是畅通的,正向积极的,沟通后大家的关系是和睦的,而现实却是她听到你讲我借钱的事情后,她说两个大人的事还要她一个孩子来当评委,来调和,太为难她了;因此对我发了一通抱怨,现在都不理我了。”

老婆——“只要你不去做那些光花钱又没有结果的事,做事前和我商量,我就不会和她讲。”

——“这让我很担心,因为她一个人在外面,有什么事都不和我讲,也不会向你讲,像断了联系一样。”

老婆——“只要你不瞎搞就行。”

——“我借钱没有与你商量是我不对,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了。我希望你在向女儿讲家里的事情的时候,只讲好的,不好的事情向她讲了也解决不了问题,不要把那些负面的情绪传递给她。有意见可以向我讲,有气可以拿我出气”。

老婆:“知道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学习者拆为己用:【A3】

刚刚我们学习了——用“我”的语言来 转移沟通焦点四步法,实现沟通目的。

现在我们用一个场景,来练习上面学习到的4个步骤:

【场景设计】:

小王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喜欢动手组装一些东西。他经常用老爸的电钻、螺丝刀等工具将拆卸后的玩具组装出新的东西。

小王与妻子阿华时常会因为孩子做作业与玩的先后顺序争论,有时甚至吵架。小王的意见是让孩子在兴趣上发挥,不要强行干预作业与玩的顺序。妻子阿华坚持一定要先完成作业再来玩,避免孩子养成不务正业的坏习惯。

周日,因为小王带孩子去公园玩,下午4点钟回家后孩子一头扎进自己动手改装玩具的世界里,忘了周六对妈妈说在周日晚饭前完成作业的承诺。当妻子在吃饭前得知孩子没完成作业时,明显的不高兴了。这时小王知道,要不解决妻子的情绪问题,可能在饭桌上妻子就会吵架了。

【指令】接下来,请大家根据上面的场景,在组内交流小王与阿华即装展开的对话:

1、角色分配,我们需要两个人来分别扮演丈夫小王和妻子阿华;

2、分别编写各自的对话台词,丈夫小王角色扮演者要按照“四步法”句式编写,时间3分钟

步骤一:发出邀请--“我想就……和你沟通(讨论)一下。”

步骤二:描述问题-- “我想看到的是……(理想),而现实却是……(现实)。”

步骤三:表达感受--我们可以用“这让我感到很……(感受),因为……(缘由)。”

步骤四:提出期望--“我希望……(具体改变)”。

3、角色演练,分配到角色的小伙伴,可以按照台词内容演练一下对话。一会我们小伙伴来做现场演练。

(学习者演练记录):

丈夫(小王):我带孩子去玩啦!孩子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作业,令到你很不开心,看到你这么不开心,我也是挺难过的。我就希望我们的关系能够好好的,你先消消气,等你冷静了我好好与你聊一下关于孩子的事情,关于作业问题呀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下,你觉得这样好不好?

妻子(小华):冷静,冷静什么呀,我根本就冷静不了。说好了要完成作业,要写完作业才能去玩的吗?你非得要带他出去玩了之后回来后又开始做手工,也不写作业,然后跟我说好的要周日晚饭之前能给我写完成作业的。那你又带他出去玩,他自己也不遵守约定,然后又在那里玩玩具,出去玩又玩玩具回来了总之就是不写作业,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能写完作业,我现在平静不了一点。

丈夫(小王):是的是的。这事确实是我不好,你看孩子作业的问题却实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我们就是一直围绕这个事情吵架也不是个办法,所以呢,你看嘛,我们就一起来商量一下嘛,你觉得怎么样?

妻子(小华):唉,好吧,反正你说吧!怎么办?这个事情,总是这样子肯定是不行的,

丈夫(小王):是的,我们始终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嘛,你说是不是?我想呐,你是觉得孩子是先玩还是先做作业,这个顺序上面想要沟通一下,是吧!

妻子(小华):那肯定是要先写完作业才能去玩,有什么沟通的。那先去玩了,不写作业这不是不务正业吗?你肯定要完成作业这个本职工作然后才能去玩的嘛!

丈夫(小王):嗯。我想看到呐是孩子能够是自觉的去先完成作业,然后你也能够放心,但是现实却是孩子呢想要先玩,先做了自己喜欢的玩具,然后才去写作业,而你对这样的情况又感到非常的着急、焦虑,而且也很容易一下子就火就上来了。这种情况确实让我感到很为难,我也很无奈,我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很好的协调到孩子作业的问题和你的情绪的问题,你们两个我都很关心,很想家庭是和睦的。所以呢,我就希望能不能我们先邀请孩子一起来了解一下,他自己的真正的想法,我们先放一放我们焦虑的情绪,你觉得怎么样呢?

妻子(小华):他能有什么想法?他的想法就是去玩。

丈夫(小王):嗯。那我们孩子他有玩的需求,而你呢也有你想让孩子先完成作业的需求,那我们可以开一个家庭会议,把大家的想法心平气和的说出来,大家商量一下,大家都觉得OK的办法;那是不是你也可以消消气,孩子也能够冷静下来,平静的去做好自己的作业。因为你看嘛,你天天这样子凶他骂他焦虑催他呀,也不是个办法,孩子也很难静下心来去做作业。所以最好就是大家能不能一起平静下来去商量一下。

妻子(小华):嗯,行吧!

丈夫(小王):嗯。我就知道你特别能够善解人意,我也知道你是着急,是紧张孩子,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上面有所成就,自觉点,自律点;我也是能够理解你的,就辛苦你了啊!辛苦你老婆。

妻子(小华):

【回应】:在角色扮演过程当中,丈夫始终扮演着一个冷静者的角色,妻子就是表现出一个很焦虑的状态;但是在丈夫的理解和夸奖当中,妻子慢慢地冷静下来,丈夫在运用这四个步骤的过程当中,完全掌握这四个步骤的方式、方法;这是我们在现场学以致用的一个很好的体现。

对这个方法还有疑问的小伙伴,可以在拆书活动结束后,与我私聊,大家一起探讨。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我”的语言来 转移沟通焦点四步法,实现沟通目的,这四个步骤分别是“发出邀请,描述问题,表达感受,提出期望”。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描述问题”,从对方行为的角度描述“我”所面临的问题,把我们希望看到的行为和对方实际的行为做对比描述。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不容易激起对方的抵触情绪,对方更容易接纳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

希望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以致用!

感谢大家参与学习。我的拆书片段结束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