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请问观察家老师拿到记录表、准备表和拆页了么?
请问各位小伙伴都看到我发的拆页了么?
好,现在正式开始今天的拆解。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分享者木英,我先用数字12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1:践行做一位终身学习者
2:两个兴趣爱好:羽毛球、瑜伽
【分组】
由于今天有讨论环节,所以我们先分个组。左手边的伙伴一组,右手边的伙伴一组。
【事件】
在正式分享前先分享一个小故事 。
上周和一朋友吃饭,听她说到最近因为不想让孩子过度玩手机的事,和孩子的关系闹得比较僵。
她家孩子明年就要高考了,却整天玩手机;她好心提醒说“天天就知道玩手机,眼睛都要瞎了”,却换来激烈的争执,甚至孩子摔门而出。她就很难受,不知道怎么和孩子心平气和的去沟通不玩手机这件事。
【提问】
大家在和自己的孩子、朋友、同事相处时,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的情景呢?
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那些令我们不满意的行为时,不知道如何才能打开对方的心扉,让对话不再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影响】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失去了沟通的耐心,急切的想要改变对方那些令我们不满意的行为。但遗憾的是,暴力沟通带来的只有伤害,只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疏远。
【解决】
今天想给大家分享一本书,《非暴力沟通》,作者是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这本书讲了4个非暴力沟通的要素,提倡我们去感知内在需求,以不伤害他人的方式表达自我和理解他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书中给出了一个非暴力沟通公式,非暴力沟通=给出观察+表达感受+体会需要+提出请求
【学习目标】
跟随我完成本次学习后,在想要改变对方那些令我们不满意的行为时,学习者能够运用一次“非暴力沟通公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向对方提出请求。
【R】(2分钟)接下来请大家花1.5分钟时间,阅读原文拆页。在阅读的过程,可以写下你认为的关键词和关键句,看完的小伙伴请示意我。谢谢!
【拆解片段】拆书来源:《非暴力沟通》P40-41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它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在为一个小学提供咨询服务时,我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这个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经常反映彼此很难沟通。于是,学区负责人请我协调双方的矛盾。我先和全体教师交谈,然后请校长来参加讨论。
会谈一开始,我就问:“校长的哪些行为不符合你们的需要?”“他是个大嘴巴。”有人马上回答。我的问题是想了解他们的观察——校长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大嘴巴”只是这位教师对校长的评价。
在我指出这一点后,第二位教师补充说:“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校长的话太多了!”这仍是一个评论——评论校长话多还是话少。随后,第三位教师说:“他认为只有他的话有价值。”我解释说,推测别人想什么与观察他的行为幷不是一回事。最后,第四位教师也表明了看法:“他希望所有的人都一直听他讲话。”当我说这也是猜测时,有两位教师脱口而出:”你的问题真难回答啊!“
接着,我们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一起列出了校长的具体行为。例如,在全体教员会议中,校长会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有时会导致会议超时20分钟。我问他们是否已向校长反映问题,他们说,他们试过,但从没有提及具体行为——例如校长在会议中回忆往事。最后,他们同意,在校长参加讨论时,指出这些行为。
与校长的会谈开始后,我很快就发现教师们一直在说的事情。不论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校长总是插话:“这让我想到。。。。。。”然后,他就开始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我等着教师们说出他们的不快。然而,他们运用的不是非暴力沟通,而是无声的抗议。一些人滴溜溜转着眼睛;另一些人故意打着哈欠;还有个人直盯着手表。
我忍耐着这痛苦的场面,过了一会儿,我问道:“没有人有话要说吗?”接着是有些别扭的沉默。后来,在之前会谈中率先发言的那位教师鼓起勇气,冲着校长说:“你是个大嘴巴!”
可见,不受旧习惯束缚,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幷不容易。最后,教师们终于告诉校长,他在做哪些事时,他们会感到不安。校长听后抱怨说:“为什么从没有人提醒我呢?”他承认他有讲故事的习惯。然而,他接着就开始说与这个习惯有关的故事!这时,我提醒了他。会谈结束后时,我们总结了几个办法。一旦教师们不想听校长回忆往事,就温和的提醒他。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示意我看完拆页了,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
在这个拆页里面,提到了“观察”和“评论”这2个概念,那么他们俩有什么区别呢?
他们的反馈依据不同:
观察,是基于客观事实进行反馈,说出所看到事情的经过。
评论,是基于自身观点进行反馈,不能具体表达发生的事情。
【概念辨析】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我从拆页中摘抄了几个句子,来帮助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请看下面的句子:请大家判断一下,是属于观察还是评论:
1、“他是个大嘴巴”,这是观察还是评论?
拆书家:对的,这是评论,“大嘴巴”只是这位教师对校长的评价,不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且没有提及具体行为。
2、“校长的话太多了”,这是观察还是评论?
拆书家:对的,这仍是一个评论——评论校长话多还是话少。
3、“他认为只有他的话有价值”,这是观察还是评论?
拆书家:对的,仍是评论,推测别人想什么与观察他的行为幷不是一回事。
4、“校长,我在讲话的时候,你打断了我3次”,这是观察还是评论?
拆书家:对的,这是观察,及基于客观事实进行的反馈,说出了事情的具体经过。
能够清楚的辨别”观察”和”评论”是今天所分享的非暴力沟通公式的应用前提,那我们具体要怎么做呢,我给大家总结了几个步骤:
【HOW】
非暴力沟通=给出观察+表达感受+体会需要+提出请求
1)观察:清晰表达观察结果,不判断不评估。话术:"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受伤、害怕、喜悦、气愤等。话术:“我感到……”
3)需要:导致感受的需要(或价值、愿望)。话术:“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期待他人采取何种行动。话术:“你是否愿意……?”
【举例子】
回到我在开头分享的那个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的例子,现在我就会这样沟通:
1)观察:清晰表达观察结果,不判断不评估。话术:"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我注意到你使用手机时间挺长的
2)感受:受伤、害怕、喜悦、气愤等。话术:“我感到……”
我担心这样会影响你的视力和休息
3)需要:导致感受的需要(或价值、愿望)。话术:“因为我需要/看重……”
因为良好的视力和休息,对学习至关重要
4)请求:期待他人采取何种行动。话术:“你是否愿意……?”
所以,我们能不能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使用时间表,既保证休息、又能享受娱乐?
【WHERE】
关于非暴力沟通公式的适用场合,这里需要重点强调,非暴力沟通公式适用于时间充裕的沟通。
但不适用于需要迅速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的紧急情况;因为体会感受和需要,可能会耗费过多时间,导致错失机会。
例如,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危机时,快速反应和决策更为重要,而非暴力沟通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情感交流。
【A2显像提问】【指令】
接下来就是各位小伙伴“表演”的时刻了,请各位现场编写剧本。
写剧本初听起来有些难,那我先来给大家做个示范,大家可以看我的范本,剧本需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人物:主人公不是你,而是编制别人的故事,可以包含人物的性格、背景、心理活动等;
2、情节:描述出时间、地点、故事情节(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我表述清楚了吗?现在请每位伙伴自己编一个小故事,需要使用到非暴力沟通公式,把你想到的内容按照下列模版的结构写出来。给大家5分钟时间,由于时间有限,大家可以只列出关键词。5分钟后我们请小伙伴分享分享他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丹丹”:
我写的剧本时间是发生在下周日晚上,地点是小王家里,人物是小王和小王孩子。
起因是小王的孩子,一学习就坐立难安,小王就使用了这4个要素回应他儿子。
小王:我发现,你听写5分钟就坐不住啦。你这样的话,让我感到很烦躁。我需要你调整好情绪,因为一个好的情绪,对你的学习和身体都是有益的。你可以去走一圈,再回来吗?
小王孩子:好的,我出去走走。
【响应回馈】
谢谢丹丹的分享!这个剧本也很宝贵,也是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剧本中使用了非暴力沟通公式:
有观察、有感受、有需要、有请求。
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公式,非暴力沟通=给出观察+表达感受+体会需要+提出请求
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那些令我们不满意的行为时,都可以熟练运用该方法,先通过观察事实表达感受,然后体会自己的需要并提出请求。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