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金字塔原理》 所属活动: 【NO.234】北京城市之光分舵练级场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更好讲故事?

开场: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写作、演讲、汇报工作等场合,能够应用SCQA表达模型的四个步骤”背景-冲突-疑问-答案”,写出/说出让读者/听者对你说的/写的内容产生兴趣并持续看/听下去的理由。

【自我介绍】

各位好,我是吴超。我的三个标签是:跑步爱好者、阅读爱好者、拆书家

1、第一个标签是跑步爱好者,累计跑量一万多公里。

2、第二个标签是阅读爱好者,喜欢阅读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书籍

3、第三个标签是一名拆书家,拆书家。 不破不立,不拆不成器。

【场景介绍法介绍图书】

【场景】

公司开会时,需要你向领导同事汇报一下自己的方案,可同事们都在玩手机;你在台上发表自己的演讲,自己说的眉飞色舞,可是下面的听众却在窃窃私语。

【提问】

大家是否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没有碰到在正式发言时,开场抓不住听众注意力的类似经历?真的是我们抓不到重点吗?针对这类情况,你通常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其实大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表达没有逻辑,没有抓住对方的注意力。

【影响】

如果我们长期不能在刚开始的几分钟抓住对方的注意力,吸引大家能关注我们表达的观点。长此以往,会给大家留下表达能力差、逻辑混乱等印象,错失职场升迁机会,影响自身职业发展。

【解决】

芭芭拉明托的这本《金字塔原理》,是全球顶尖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培训资料,书中提出了SCQA “结构化表达”工具。能够很好辅助我们的提高表达能力,也能够让我们说话更有条理性。更可以快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激起他们听下去的兴趣。(怎么做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分享)。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拆页】

《金字塔原理》P57-58页

无论是谁,读你写的文章都不会像读一篇所有人都认为扣人心弦的小说那样兴趣盎然。认真想一想,也许你也会认同这一点。读者头脑中已经存在许多杂乱、零散的思想,其中绝大多数与你的文章讨论的主题无关,但却是读者关心和感兴趣的。如果读者事先并不确定会对你的文章感兴趣,那么对读者而言,要将所有其他思想抛开,专注于你提供的信息,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读者只有在感受到强烈的吸引力时,才会愿意暂时放弃其他思想,专注于你提供的信息。

但是,即使读者非常想了解文章的内容,相信文章很有意义,他们也必须付出努力才能抛开其他思想,专注于文章中的内容。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经历:某篇文章已经读完了一页半内容,却忽然发现自己其实一个字也没看进去,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抛开头脑中已有的其他思想。

因此,你必须想办法使读者轻松抛开其他思想,专注于文章的内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即利用未讲完的故事制造悬念吸引读者。举个例子,假如我对你说:

“深夜,两个爱尔兰人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中相遇……”

不论你在读这句话之前想的是什么,读过之后你的注意力都会紧紧地被我吸引住。我已经将你的思想带到了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且通过叙述这两个爱尔兰人的言行牢牢地控制了你的思想,直到故事的高潮过后。

这就是你在文章的序言部分要做到的。你应当为读者讲述一个与主题有关的故事,引起读者对主题的兴趣。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讲解引导

【WHY】

我们在写文章或者做演讲时,需要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让观众专注于我们的内容。因此一个好的开场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引发观众的兴趣,后面主题部分再有用可能也无法赢得观众的注意力。

【WHAT】

这个拆页就介绍了一种在正式场合发表观点时用作开场序言的结构化表达模型。

【HOW】

具体怎么来使用呢?我们分步骤来看一下。

1. 引入背景:事情的背景信息是什么?(背景可以理解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双方达成了共识。可以是双方共同的目标或者客观的事实)

2. 指明冲突:事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说明冲突,有冲突才能引发大家的好奇心。(一般指和双方的共识和客观存在的事实相悖论的,都可以算成事件的冲突。

3. 提出问题,有了冲突必然引发问题,怎么办?如何解决? 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由你明确提出,对方才会有同感)

4. 给出答案:我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经过前面的铺垫,你的方案就是及时雨,更容易被接受。)

通过引入背景-说明冲突-提出问题-给出答案四个步骤,逻辑上层层递进,观众的注意力会一直被吸引。从而对后面的内容充满兴趣。

为了方便记忆,大家也用了这四个词语的英文首字母,简称为SCQA(Situation-Conflict-Question-Answer)

【WHERE】

大家在跟老板汇报工作方案,介绍自己的观点,或者写文章、演讲时都可以用得到这种方法。

【举例1】

“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一广告文案的设计。首先在广告的画面中描述了一个场景,大家坐在一起吃火锅,大家坐在一起吃火锅,其实是一个“背景”的描述或者背景的呈现;接下来有人上火了,上火其实它就是一个“冲突”的呈现。上火了之后怎么办?这是一个提问,就提出“问题”;之后就给出一个“答案”,喝王老吉。这个广告我觉得它是特别经典的,所以它是广告的一个文案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一个背景+冲突+问题+答案的这样的一个创作手法。

【案例2】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另外一个文案可能也是每个人都听过的,“得了灰指甲一个传两,问你怎么办,马上用亮甲”。它的背景你得了灰指甲,冲突是会一个传染两,那怎么办呢?这就是提出个问题,马上用亮甲就是给出答案。也是很好地应用了背景+冲突+问题+答案这个模型来写广告的文案。所以它的文案的底层逻辑是这样的。

自身案例:

案例:工作中我在公司主要负责的一项业务是读书活动的开展,读书活动书籍主题主要有心理学、人工智能、计算机、和数学思维。上个月在公司周会上,我建议数学类的活动减少开展,这条建议并没有得到领读的重视。

案例反转:

后面我用了这个模型,在下一次周会的时候,吸引到了领导的注意,建议的方案也通过了。

引入背景:公司最近开展读书会活动,报名人数连续稳定5期增长,也赢得了很多好评。

说明冲突:上个月开展的这一期,报名人数突然减少,突然下降了50%以上

提出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没有持续增长,反而出现了这么大的下降呢?

给出答案:前几期活动报名人数多,主要是心理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书籍,那些书籍相对比较好读,而且用户兴趣也比较高。但是在调研后发现数学类的书籍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门槛,很多用户担心读不下来,同时兴趣的兴趣没那么高。减少数学类书籍的活动的建议得到了领导的同意。

【WHERE】

SCQA是很好用的一个结构化表达工具,多可用于正式场合的写作、公开演讲、领导讲话、项目答辩、也可以用于个人反思……。更加适合在广告文案、产品发布会(比如小米和苹果的产品发布会)的场景使用。但一些非正式的场合,朋友间的日常交流就没有必要用这个工具。

【预防异议】

1.那SCQA四个步骤都是必需的吗?

不是的,这四个步骤可以灵活搭配,呈现出不同的表达风格。时间关系我们就不深入细讲。

2.是不是每次表达都要用这个SCQA结构?

不完全是,如果大家都熟悉情景,非正式场合,双方都非常感兴趣就可以不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现场演练】编写剧本

下面是学以致用的环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或工作中,演讲表达、汇报工作、或者写稿子等,这些事情可能会经常遇到。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你或者你身边同事朋友等,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了这些事情,比如需要进行项目汇报或者工作汇报,但不知道怎么发言;比如报名演讲不知道在内容上怎么吸引听众不知道怎么写稿子等等类似的情况。这个时候你或你的朋友是如何应用今天片段所学的方法“引入背景-说明冲突-提出问题-给出答案”(SCQA)来解决的呢?

请大家编写一个剧本,包含人物、情节变化(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多方)的对话、动作等,摘要写在空白表格上,讨论时间是五分钟,五分钟后我们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他的剧本。

王姐的剧本分享:


时间:明天

地点:地点就是办公室

人物:是小张和小李

故事背景:是因为小张家里集了很多本书,所以他想提升阅读速度,然后他去学了那个多重阅读,然后觉得这个东西很有用,又想推荐给小李来一起搭伴学习。因为这是一个习惯的养成,这就是故事的背景。(引入背景)

起因:小张想要找一个伴儿一起来学习这个多重阅读,并把它践行下来。因为之前就是了解过这个事儿,但是因为习惯的问题,所以就没坚持下来。

经过:

小张说:我在家集了好多书,我都没来得及看,好多我看了名字都觉得对我有用。

小李说:我家也是

小张说:这个读书确实挺费时间的,但是又不想错过,每天下班都挺累的,再看书就看得头晕眼花了。

小李说:这个时间确实就像挤海绵一样,然后你看了这本书你就没法看那本书了。因为时间是有限的(说明冲突)

小张说:那你想不想知道我有一个办法能克服这个问题?(提出问题)

小李说:可以呀,可以呀,你快说说呀?

小张说:其实我昨天学了一个新的阅读方法,叫多重阅读,第一步是明确你阅读的目标,你看了这本书的名字,你要想在这本书里边解决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然后其次第二步就是你去练你自己的框架,然后这样能让我们节省下来,至少一本书能节省,就是一本书可能在 3 ~ 4 个小时就看完了。(给出答案)

小李说:我也想学这样的方法。

小张说:那个那我们俩一起搭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