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第三个拆书家,介绍下自己,1、我是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项目经理;2、我负责翰林分舵通州支舵的运营工作,大家对通州拆书的任何意见建议疑问都可以联系我;;3、我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最近养的孔雀尾巴成功诞下了小鱼仔,二世同堂,谁有感兴趣的可以私下约我,免费赠你两条;
今天我要拆解的数目叫《影响力》,这本书可厉害了:
F:
《影响力》作者是美国的罗伯特西奥迪尼,近300页,分为7章节,围绕如何说服、影响他人,以及如何预防被说服、被影响的一本书。
A:
这本书是引述率高居社会心理学之冠。也是《财富》杂志力荐的75本商业必读书籍之一。豆瓣评分是8.7,比一般的致用类书籍都高。涉及心理学、社会学、营销、人际关系、管理学多方面的影响力,更有非常多的实验和例证,比其他讲影响力的书籍更加全面深入。
B:
本书能够让你更加有效的影响伴侣,融洽关系;在工作中表现魅力、达成合作;在团队中从容管理、实现目标。在作为消费者的时候不容易上当,在作为销售的时候更容易成交。本书能够以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让你更擅长印象管理、善于表现、说服目标,达成合作。
R1
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要比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由于稀缺原理在我们确定事物价值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很自然地,顺从专业人士就会搞些类似的小把戏。最直截了当的做法,是所谓的数量有限策略:告诉顾客,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不见得随时都有。
有时数量有限的信息是真的,可有时它完全是假的。不过,不管信息是真是假,卖家的用意都一样,让顾客相信一件东西很紧俏,从而提高他们在顾客眼中的价值,顺从业者能把这种简单的手法耍出各种方式和风格来。和数量有限,技巧相对应的是最后期限战术,也就是对顾客从顺从业者手中获得产品的机会作出时间上的规定。熟练的商家会利用这一倾向,对顾客设置最后期限并广而告之,激起顾客本来并没有的兴趣,这种方法主要集中在电影宣传上,最近我看到一家电影院在短短一句话的传单上就强调了整整三次稀缺原理,专场放映,座位有限,预定从速,过时不候!
R2
面对稀缺压力,产生恰当的警觉还算容易,但根据警觉采取行动就难得多了。一部分问题在于,我们面对稀缺的典型反应阻碍了我们的思考能力。一看到想的东西要得不到了,我们的身体就亢奋起来,尤其是在涉及直接竞争的环境下,我们更是血脉喷张,眼光短浅,情绪激昂,这种内在的冲动一旦冒出,我们的知性、理性的一面就后退了。处在此种亢奋状态,人很难平静下来衡量对策。
单纯了解稀缺压力的成因和运作原理,或许不足以保护我们,我们无法依靠对稀缺原理的知识来激发妥当谨慎的行为,我们又该怎么做呢?不妨还是用四两拨千斤的柔道手法,把情绪高涨本身当成重要的线索吧,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把敌人的力量为自己所用,不靠对整 个形势作深思熟虑的认知分析,而是倾听来自内心的警告信号,一旦在顺从环境下体验到高涨的情绪,我们就可以提醒自己,说不定有人在玩弄稀缺手法,必须谨慎行事。
不过就算我们确实利用高涨的情绪信号提醒自己平静下来,当心陷阱。接下来又该怎么办呢?还有没有其他信息能帮助我们在碰到稀缺的时候做出明智决定呢?毕竟光是意识到自己应该谨慎行事,并不能说明下一步该往哪个方向走,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必要的背景,让你多想想,再拿主意。
好在的确有这么一种信息能让我们据此对稀缺物品作出合理决定。喜悦并非来自对稀缺商品的体验,而来自对他的占有,我们千万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每当碰到某种稀缺压力,我们同时也会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想要从这东西里获得什么?如果答案是占有这件稀缺的东西,能让我们享受来自社会经济或心理上的好处,那就去占有它吧,稀缺压力能相当准确地衡量我们愿意为他承担的价格——他越是难以得到,对我们也就越宝贵。可更多时候,我们想要一样东西并不是单纯的想占有他。我们想要它,是因为它实用价值:我想看它、喝它、摸它、听它、开它或者用各种方式用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务必记住:稀缺的东西并不因为难以弄到手就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看、更好用。尽管这一点非常简单,在在经历对稀缺物品强烈的渴望感时,我们常常会忽视它。
I1
你常会听到销售跟你说:我们这个卖的很快,你再观望的话就没有了;我们这个可是限量版,我们的会员才会有机会获得;你也常跟你孩子说,再不过来吃,妈妈两口就吃没咯?领导会说,这次的优秀员工就只有两名,你们不加班努力,哪能天上掉馅饼,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你会发现这些其实就是用了片段中说的这两种方法。
1、数量有限策略——这点就是它钻了我们思维捷径上的漏洞,我们都知道难于得到的东西一般都要比轻松得到的东西要好。故此我们基本可以根据获得一样东西的难易程度,迅速准确地判断它的质量,我们认为根据稀缺原理来作出判断,大部分时候是正确的。
2、时间有限策略——让你感觉东西在时间上稍纵即逝。这点的技巧在于就是机会越来越少的话,我们的自由也会随之丧失,而我们又痛恨失去本来拥有的自由,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会使我们想要他们的愿望愈发强烈,因此一旦短缺或其他因素妨碍我们获取某物,我们就会比从前更想得到他,更努力地想要占有她,跟这种妨碍对着干。
I2
稀缺压力,顾名思义是稀缺产生的压力。你被稀缺原理调动了情绪,你特别想去购买一件东西了,不买睡不着,抓肝挠肺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如何识别稀缺压力并调节心态抵抗呢?
(细化步骤)
1、判断预警——在顺从环境下你自己情绪还是被调动了,变得强烈高涨的时候要识别自己是否是因为“稀缺压力”造成的,被影响的情况下有没有我们上面学习的时间、数量有限类似字眼。
2、情绪疏通——这是个重要的心里转变,如果我们不被调动情绪,那么冲动做决定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我们要认识到并牢记一点:不管是稀缺还是充足,他的功能都是一样的,东西不会因为稀缺变得更好吃,房子不会更好住,质量不会更优良,价值也不一定变得更高贵。
3、判断自己的需求:如果可以得到社会经济和心理上的好处,比如收藏,会让这个更有价值,比如可以显示你尊贵的身份,而且当前的消费对你来说无所谓,那么就去占有它就好了。如果是单纯的使用价值,那么我们就要牢记第二点并谨慎考虑是否买它回家或是找一个更物美价廉的带回家。
(不这么做的坏处)大家要在买东西的时候熟练运用这样的步骤,习惯成自然,如果你不这么做,冲动消费是非常容易发生的。
(更贴近实际的例子)书中举了一对夫妇买电饭煲的例子,我想举一个跟我们最贴近的例子应该就是双11了,说到这里我想问一下大家双十一用了稀缺原理的哪一条呀?我之前的一个同事11月10号的时候跟我说,我往购物车里加了啥啥啥,好便宜呀,他家库存就10件。第二天顶着熊猫眼告诉我说,我熬夜到1点多,很多东西还没抢上!后来我就会问他,你双十一买了那么多东西怎么也没见穿?她说,有的退了,有的穿两天就不喜欢了。买着玩呗就。典型的稀缺引起的冲动消费。
A1引导部分
我上次去泰国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11月末的时候发现半个月后有2张飞普吉岛的特价票,好家伙,上边显示2张,我看见这个2张这么稀缺的数字脑子一热就火速速的下单买了,导致我提前半个月给领导说年假的时候,领导说你票买了?我说买了但是还有半个月,领导说你票买了就去吧,虽然提前了半个月说但是下次先跟我们商量一下再买票。我只能唯唯诺诺的连说好好好。搞得自己很被动,特别后悔,领导心里肯定也会有小九九
分享完我对片段的想法和经历,大家有没有觉自己的心被“稀缺”原理利用过的时候还是很多的?比如说大家逛街的时候,店员会说应该是没有了,我去后边给你看看,但大部分都是有的,比如火车上卖的纪念币,说是这是最后一批印制,最后一次官方发售?路边上健美的小伙子拉着你说健身房试营业3天免费体验?那么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被稀缺原理利用的失败经历呢?给大家3分钟时间小组讨论一下,我邀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
A3
现在给大家一个场景,请大家运用第二个片段中学习的步骤加工出一个方案来:
只有一张人民币,仅此一张并且经鉴定是真的,只是央行印刷出现了错误,印刷了三只眼睛。这也不符合解剖学的审美,销售超过2000元,你平时也喜欢收藏纪念币,你看到之后你很激动想要购买他,运用上边的步骤会怎么做。
A2
做完上边的分析和学习,我请大家回想一下,大家接下来会在生活中如何应用?比如接下来的年货购买中,给自己的侄子外甥买新年礼物的时候,中介给你打电话买房的时候,亦或是以后京东和淘宝再做活动的时候,大家会怎么做?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讨论一下,我找一个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结语:
我们第一个片段,了解了稀缺院里,常用哪两种表现形式?数量有限、时间有限。
第二个片段面对稀缺原理造成的压力或者情绪冲动时该如何做呢?1、判断预警2、调节情绪3、判断需求:如果是满足我的身份地位尊贵的需求,经济上我也能够承受我就占有它,如果是使用功能,谨记第二条看要不要比比价购买更实惠的。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