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力》 所属活动: 第372场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积极提问三原则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吴晓丽,我是正在努力精进成为一名三级拆书家和优势赋能教练的新手妈妈,很高兴认识大家!

为了方便一会的学习,我们两两分个组,左边同学一组,右边同学一组。

【学习目标】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含行为动词+澄清用什么方式做/界定做到什么程度)

今天带大家拆解的原文片段,是选自我们帮主赵周老师和两位资深三级拆书家李真和丘恩华老师合写的《提问力》这本书,希望在跟随我完成本场RIA现场学习后,大家在陷入批评指责时(行为),能运用积极提问三原则(澄清),将消极抱怨的问题转化为积极主动的问题(界定)。

【图书介绍-学习者场景法】(建议不超300字)

事件场景:学习者生活或工作中很可能会发生的事件,生动细致地描绘场景

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大家多少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比如为什么孩子的作业总是让人操心?为什么领导不能好好说话总是对人发脾气?为什么总是有干不完的活加不完的班?为什么伴侣不能对我体贴点?

提问:引发学习者思考遇到这类事,过往如何处理,还可以怎样,是不是没想到……

大家是否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并消极抱怨过呢?除了抱怨然后继续当前不满的现状外,我们还可以有什么其他选择呢?

影响:说明这类事影响很大,影响你的幸福程度、梦想实现、领导评价、职场目标、生活质量等

一时的抱怨或许可以缓解下情绪,但经常的抱怨,会给自己或他人持续传递负向的能量,长期以往,会给人感觉情商低、做事不靠谱,职场路和人生路会越走越窄。

解决:说出该书提出的思路(两三句话),可以帮你解决上面的问题

《提问力》这本书给我们展示了不同场景下,可以如何有效提问帮助问题解决,它提供了18种提问方法,那今天学习要带给大家的是积极提问三原则,通过改变提问,改变思维模式,转换为积极状态。

【量表自测】量表题清晰设置多个选项,学习者通过自测可以了解在某一种情况下自己的表现

在我们正式进行拆页学习前,请大家先完成这个量表的自测。

与平时做法进行对照,大家在表格里圈选最符合情况的分数,并把分数做一下加总。完成了的同学请举手示意一下我。

【解释自测量表题的意义是什么】

好的,我看大家都完成打分了,我跟大家解释下。

这是个积极心态的简单测量表,有分数在20分及以上的同学吗?这部分同学遇到问题时心态时常保持积极和稳定,比较少有负面情绪。有分数在15-19分的同学吗?这部分的同学,遇到问题时会有意识提醒自己去关注事情积极的一面。剩下的是14分及以下的同学,他们有时会陷入消极抱怨的状态。那今天的学习相信对帮大家养成积极的意识和状态,有很好的效果。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要求】片段不含How,可以是讲概念或知识点的What,说明前因后果的Why,或叙事案例,主要能激发学习者兴趣或引起对主题的重视即可

【过渡语】

请大家用1-2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发给大家的拆页原文片段,看完的小伙伴请抬头示意下我。

【R原文片段】《提问力》 P100-102
其实,很多人从小到大,习惯于抱怨、推诿、拖延。
小时候的抱怨
“为什么总是这么多作业啊!”
“是不是这些不用今天写呀?”
“能不能先看完动画片再做作业?”
“我的作业被猫吃了…”

工作后的抱怨
“为什么时间这么紧?”
“为什么老把他们的事给我们干?”
“要不这个汇报到晚上再写吧”
“我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等…”

婚姻中的抱怨
“为什么你不替我考虑一下?”
“我工作都那么累了,哄孩子这事应该你干吧?”
“等到孩子再大些再说吧。”
“我当初娶的要是另一个就好了……”

这些话,我们都耳熟能详。
每个人都知道这样并无益处也无意义。但怎样改变呢?
仅仅跟人说“你不要抱怨,你不要想着别人的责任……”这样是没用的。其实,提问本身就是一个很巧妙的切入点——请关注自己的提出的问题。你把一些常见的提问,改换为另外的提问方式,这样看似小小的语言的改变,却能带来巨大的思维方式的转换。

我们来做一下问题转化的练习。

“为什么这些事都是我做?”

这个提向可以如何改变? 例如,可以有以下几种可能:

“我怎么能做好这些事?”

“我如何让领导认可这些事不该我做?”

“做这些事怎样给自己带来长期回报呢?”

……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技能点】体现与学习者的互动与控场,有举例子。

【过渡语】好,我看大多小伙伴都看完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这个拆页片段

【What】有互动

这个拆页里,给大家展示了几种抱怨、推诿或拖延的声音,大家日常有听到过类似的声音吗?

学员回答:有的

这种话听别人说多了,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学员回答:觉得是一种负能量,想远离

你们觉得消极抱怨对问题解决会有帮助吗?

学员回答:没什么帮助

【Why】

我们知道抱怨、推诿或拖延,其实对解决问题、推进关系并没有好处,但为什么我们时不时就会陷入这种状态呢?作者告诉我们答案就在问题中,思考的焦点在哪,就会牵引行为在哪!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提问技巧,通过转换句式,将消极问题转化为积极问题,就能推进我们的念头从负向转为正向,从而影响我们采取更加有效的行动,取得更好的结果。

【how】加工出具体的行动步骤

怎么做?这里给大家分享积极提问的三原则:

1、“我”作为提问主语:关注自己可以做什么,不把关注点放在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上

2、多用“如何/怎样”作为疑问词:少问为什么,很多时候抱怨、推诿或拖延的心态,会通过为什么这样的说法被表达出来,用“如何和怎样”会有利于将关注点放在行动方案或解决问题上

3、提问中要有“动词”:动词意味着行动,意味着你把关注点放在下一步要做什么

把上面三个原则整合起来,分享一个句式供大家参考取用,就是“我如何/怎样+动词+XXX”

【举例】

下面我们用拆页里出现的消极问题,运用积极提问三原则来做问题转换,加深大家对知识点的理解:

比如拆页里提到工作后的抱怨“我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等”,大家觉得可以如何转变成积极问题呢?(这里可以安排与现场同学互动)

可以有多种提问可能:“我如何让我的付出与回报能对等呢?”“怎样让我的付出让领导看见呢?”“我如何跟领导争取到与付出匹配的回报呢?”“如何找到付出与回报对等的工作机会呢?”……

再比如婚姻中的抱怨“为什么你不替我考虑一下?”这个提问可以如何改变呢? 可以调整为:“我怎样让伴侣能为我多考虑一点呢?”“怎样获得伴侣的支持和体谅?”“我如何让伴侣看到我的不容易?”……

可以发现,变换句式后,我们对事情的想法和感受发生了变化,从被动变成了主动,这些正向的问题牵引我们从“自身”出发想解决方法,而且积极问题还可以激发出更多积极问题,从而延伸出解决问题的多样可能性,这就是积极提问的力量。

【预防异议】

你可能会问,一定不能问“为什么”开头的问题吗?其实不是的,用为什么开头的句子不见得都是消极问题,只是它容易被用来表达质疑和责怪而已;当我们还处于新手期,容易陷入消极抱怨状态时,少问为什么,多用如何/怎样,会更有利于我们养成积极提问的好习惯;当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好的积极心态,提问题的出发点都是围绕积极解决问题来进行的,那什么样的句式表达都是可以的。

【where】

当你发现自己陷入负能量状态时,上面的工具非常适用于作积极转念。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场景演练】给出预先设计好的案例场景,小组内讨论演练,并邀请作角色扮演

接下来,我邀请大家一起来玩一个角色扮演的练习,将上面所学的工具学以致用起来。

请大家设想一个这样的场景:

你熬夜辛辛苦苦做了几天的方案,今早跟领导汇报后,被批评得一无事处,领导觉得方案的数据分析不够深入,方案观点没有深度,要决策的点不清晰……从领导的办公室出来,你的心情糟糕透了,觉得领导为什么总是这么为难你?但此时的你,需要尽快平复情绪,根据领导的反馈在今天完成方案调整。

请大家在小组内扮演,一个是角色A“消极的我”,另一个是角色B“积极的我”,A负责消极抱怨,请B运用积极提问三原则的工具,对A的消极抱怨进行提问转换(至少进行3个问题的转换),帮助消极的我转变心态,聚焦在解决问题的思考上。给大家3分钟左右的组内演练,稍后我们请小伙伴给大家现场表演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消极的我(学员嘉雯):我老板怎么看不见我的辛苦?看不见我的成果?

积极的我(学员邹医生):熬夜做了几天的方案,我要怎么样才能让领导看到我的成果?

消极的我(学员嘉雯):关于方案的数据分析,我领导的要求怎么这么高?眼光怎么这么差?

积极的我(学员邹医生):我觉得我的数据已经够深入,观点够有深度,领导提到的这个意见,我怎么样才能让领导觉得我的数据够深入,方案够有深度,决策够清晰呢?

消极的我(学员嘉雯):今天的心情太糟糕了,都不想做方案了!

积极的我(学员邹医生):刚才领导的批评让我太难受了,心情太糟糕了。但是我不能这样子,我要尽快平复情绪。根据刚才领导的反馈,要做出让领导满意的方案。

【拆书家与学员的互动】

拆书家:感谢两位小伙伴的分享,应用得很好!

拆书家:我想问一下邹医生,刚才听到嘉雯抛了一些消极问题,你转成积极问题后,你自己的感受有发生什么变化吗?

学员邹医生:我先同理到自己,然后再把情绪释放之后,再来回归理性的自己,由感性的变成理性的,因为你感性解决不了问题,要理性的才能去把问题解决。

拆书家:对这个问题转换之后,你会不会觉得更有力量的想要去聚焦问题的?这种情绪或心理有没有发生一种正向的变化呢?

学员邹医生:会让人更有方向,而不是纯发泄情绪,而有找到进行下一步的一个解决方案或行动。

拆书家:非常好,刚才的角色演练,你们把我这个工具也进一步升华了,在理性转入积极状态前,先做下自我接纳跟同理,再进入转换积极问题,会让自己更加有力量,这是非常棒的觉察和输入。

【A2布置任务】指定具体行动,要求学习者回去后完成,比如特定任务、打人分享、事后复盘、拉人陪练

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小作业:请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当你发现自己要陷入抱怨、推诿或拖延等负能量状态时,尝试用积极提问三原则引导自己转变思维方式,直面生活或工作中的挑战。请大家把这个过程以及结果写下来,在微信上反馈给我。可以吗?

【学习者记录】

学员(陆桉):

最近有个工作因为一些原因拖延了好久,总是不能开始去做,心里总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小人A总想快些做完,而且想要尽量做得最好,小人B就总是在拉扯,好难啊,做这个好累啊,不想做不想做。今天小人A又在想要做时,头脑里突然冒出个声音:昨天学了“积极三原则”可以帮忙吗?于是试了一下:

小人A:你觉得这个任务太难了是吗?

小人B:是啊,任务难度又高,你还想尽量做到最好(抱怨)

小人A:哦哦,理解你的心情,那或者我们试着想一想,如何能尽快完成好吗?(转向积极问题)

小人B:那你不能要求那么高

小人A:降到60%满意度可以吗?

小人B:那可以试试,但任务也太难了(抱怨)

小人A:那我们也再想一想,如何能完成这么难的这个工作呢?(转向积极问题)

小人B:我不知道

小人A:那或者我们试试把这个任务分解成几块可以吗?

小人B:那好像可以........

【结尾】

积极提问的三原则,是非常好的将念头从负转正的工具,这能牵引我们聚焦解决问题,直面挑战,从而得到更好的结果。期待大家课后能期待践行,期待大家的作业反馈!

感谢大家今天投入的学习,我的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