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介绍自己
大家好,我是刘君。我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名终身学习者,爱阅读、爱学习、爱思考;我还是一名冥想爱好者,每天坚持冥想练习已经三年,也正在冥想师的考证当中;我还是未来的三级拆书家
分组
今天人数比较少,线上分组也不利于讨论,就自成一组在会议室讨论
学习目标
希望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大家可以区分(行为)观察与评论两个词的含义,并在编写剧本练习的环节时,应用“4W观察法”(澄清)客观表达自己的观察,不带任何评论(界定)
图书介绍
场景
开始之前,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小例子,前些天我下班回到家,发现女儿在房间里玩手机,桌子上横七竖八的堆着书、本子、笔,床上衣服被子裹成一团,飘台上堆满了书包、吃完的各种零食包装等,瞬间火冒三丈,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么大人了,自己房间不知道收拾一下吗?”女儿瞬间拉下脸,回了一句:“知道了”,就把我推了出来,啪一下关上了房门。
提问
请问我这样的一顿输出之后,女儿会心甘情愿的去收拾房间吗?
学习者:不会
影响
是的,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指责埋怨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对方产生抵抗情绪,导致沟通不顺畅,严重的话,彼此的关系还有可能产生隔阂
解决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沟通的难题呢?
马歇尔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解决办法:通过在沟通中专注于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从而重新构建表达和聆听的方式,使关系更加的和谐美好
我们今天学习的片段就是其中的第一个:如何区分观察和评论,通过使用具体的描述性语言进行沟通,从而使沟通更加的有效、顺畅
下面请大家用2-3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今天的拆页: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一次读到这个观点时,我的脑海中立马闪现出一个念头:“简直是胡说八道。”它快到以至于我都无法意识到自己正在做出一个评论。对大部分人来说,观察他人而不做任何评判、批判或分析是很困难的。
有一次我为一所小学提供咨询服务,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这所学校的教职员工与校长时常反映彼此之间很难沟通。于是,学区负责人请我为他们化解冲突。我首先和教职员工交谈,接着邀请校长加入会谈。
会谈开始时,我先询问教职员工:“校长做了什么不符合你们的需要?”
“他是个大嘴巴!”有人马上回答。我提问的是观察------校长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大嘴巴”却是这位老师对校长的评论。
当我指出这一点后,另一位老师响应道:“我知道他的意思了,校长的话太多!”这仍不是一个清晰的观察,而是对校长说多少话的评论。随后,第三位老师说:“他认为只有他想说的话是重要的。”我进而向他们解释,推断他人的想法和对他人行为的观察是两码事。随后,第四位老师大胆地说:“他总是想成为人前的焦点。”当我指出这也是推断时,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说道:“你的问题太难回答了!”
接着,我们一起拟了份清单,明确列出校长有哪些具体行为令他们感到不满,并确保不掺杂评论。例如,在全体教师会议上,校长会讲述他的童年和战争经历,有时导致会议超时 20分钟。我问老师们是否曾经和校长沟通过他们的不满,他们说曾经试过,但都用具有评论意味的言辞向校长提出批评,而从未提及任何具体行为,例如校长在会议中讲述自己的故事。最后,老师们同意在与校长会谈时将这一点提出来。
会谈刚一开始,我便目睹了老师们所描述的情景。不论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校长都会插话说:“想当年…….”接着开始讲述他的童年或战争经历。我等着老师们表达他们的不满。然而,他们并没有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而是无声的抗议。有的人开始翻白眼,有的人故意打着哈欠,还有个人一直盯着手表。
直到我按捺不住问他们:”没有人有话要说吗?”迎来的是一阵令人尴尬的沉默。接着,之前会谈中率先发言的那位老师鼓起勇气,直视着校长,然后说出:“艾德,你真是个大嘴巴!”
就像这个故事所展现的,从我们的旧习惯中挣脱出来,并有能力熟练地区分观察与评论并不容易。最终,老师们终于可以明明日白地告诉校长,他们对他的哪些行为感到不满。校长认真听完后郑重地说:“为什么从没有人告诉我呢?”他承认他有讲故事的习惯,接着就开始说与这个习惯有关的故事了!我见状打断了他的话,婉转地提出他在重蹈覆辙。会议最后,我们商量了一些办法,以后当老师们不想听校长回忆往事时,就用温和的方式提醒他。
What
这个片段讲述了作者在帮助校长和教职员工解决沟通难题时,引导他们如何区分观察和评论,从而可以达到和谐并有效沟通的目的
Why
通常我们会分不清观察和评论的区别,也总是评判或指责他人,这样很容易引起对方的抵抗情绪,从而让沟通很难持续下去
概念辨析
那什么是观察?什么又是评论呢?
观察:是指对客观事实的具体描述,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通常比较中立、可验证且不带任何的评价,这样利于构建开放和诚实的沟通环境
评论:是指个人的观点、评价或主观判断。通常比较抽象,它可能包含批评、指责,或绝对化、极端化的语言,比如”总是、从不、最好、最差等“,而这又可能会导致他人不开心,引起他人的防御或抵触心理,增加沟通障碍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看一下【大家开一下麦,我们会有几个互动】:
会谈时,有人说校长:”他是个大嘴巴“,请问这是评论还是观察?
另一位老师说:”校长话太多“,那么这又是评论还是观察呢?
接下来我们再举个例子:
汉克·史密斯去年在国内的20场球赛中未能进一个球,请问这又是观察还是评论呢?
是的,这是观察,很明显,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找到观察的几个要素: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去年
地点:国内
人物:汉克·史密斯
具体事件:20场球赛中,未进一个球
通过刚才这些例子的辨别,大家是不是对什么是评论,什么是观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呢?
观察是能清楚地说出特定的时间和情境,它关注发生了什么;而评论则是我们对所发生事情的个人看法
How
那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的四个要素来进行详细的描述,在这里我将它简称为”4W观察法“:
1.(when) 时间:描述具体的时间或时间段、频率
2.(where)地点:描述具体的地点或特殊情境
3.(who) 人物:有哪些人或物
4.(what) 事件: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如你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等,不要使用概括性的形容词,如可能、大概、也许等
以上四要素不是非得缺一不可,但核心是不带任何主观的评论,只是客观地描述具体的人和事就可以了
反例变正例
大家还记得一开始我分享的女儿不收拾房间的情况吗?那我们用刚才学习的“4W观察法”来进行一下描述:
1.(when) 时间:下班回到家
2.(where)地点:家里
3.(who) 人物:我和女儿
4.(what) 事件:回到家看到女儿房间很凌乱
对话过程:
我(又累又躁):陈陈,你看现在都快9点(时间)了,妈妈一回到家(地点),就看到你(人物)书桌上书、本子、笔堆在一起、床上被子没有叠、衣服也没有收进衣柜、飘台上垃圾也没有丢进垃圾桶,而你却在玩手机,妈妈看到这些有些生气
女儿:我刚写完作业,只是想先休息一会儿,等一下再收拾的
我:可是现在9点了,差不多要洗澡睡觉了
女儿:好的吧,那我现在收拾(虽说有些舍不得放下手机,但也还是马上站起来开始收拾了)
预防异议
可能大家会觉得这样太麻烦了,嗯嗯,确实,想要改变旧的思维习惯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学着去做出改变,是不是沟通总是会陷入僵局,导致大家心情都不好,不能顺畅沟通,也不能达到你希望她做出改变的目的呢?所以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建立新的思维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where
“4W观察法”适用于在生活或工作中,当我们想要对方接受我们的建议或希望对方做出改变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尽量客观具体的描述,不要带有任何评论。当然,在比较紧急的情况下,或是需要明确立场的场合的时候就不太适用了
A2催化应用(编写剧本)
好,我们刚刚一起学习了如何通过“4w观察法”来区分观察和评论,为了大家以后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将这个方法用起来,让我们的沟通更有效和谐,那么接下来我邀请大家运用这个方法来编写一个小剧本故事,要求故事中有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对话中要体现“4w观察法”的几个要素。大家可以根据我下面的表格来设计一下
设计一个【未来】可能发生的故事,比如:亲人、朋友或同事间需要通过沟通说服对方接受我们的建议或希望对方改变的行为等等
大家可以把故事的关键词写在表格上,时间3分钟,稍后我会邀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他的故事
好,看大家都写的差不多了,现在邀请_______为我们进行一下分享
【学习者案例:】
【书龙】
主题:关于计划的变更
背景:工厂生产是有计划的,也是有先后顺序的,如果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物料短缺,那生产线就生产不了,一条线的人就会停下来等物料,所以按计划排好了的日生产计划是不能随意变的,结果今天变更了三次
时间:今天
地点:公司办公室
人物:PMC部经理和我
事件:
起因:日生产计划变更了三次,品质部门老大在工作群投诉PMC部门经理,然后PMC部经理到项目组办公室找我投诉
经过(对话):
PMC部经理:品质部门老大投诉我,这样弄的我压力很大
我:那他投诉的这个情况是事实吗?
PMC部经理:是
我:别人投诉的是什么呢?什么时候投诉的?
PMC部经理:下午三点多,在工作群里投诉我欠料型号换了三个
我:那你看,欠料换一个别人能理解,可是你换了一个二个三个,这样整条生产线的人都停下来等你,耽误了工作进程,肯定会有情绪,有了情绪在群里投诉,这样也很正常是不是?
PMC部经理:嗯.......那好吧
我:好了,没事了,赶紧去看看怎么样可以让大家尽快正常生产吧
PMC部经理:好吧
结果:PMC部经理从负面情绪转向了正面找方法,从而去解决问题了
【小曼】
主题:陪孩子写作业、默写古诗
背景:孩子以往抄完古诗,然后再默写,比较难默写出来
时间:早晨
地点:家里孩子房间
人物:我和儿子
事件:
起因:
孩子默写古诗比较难默写出来
经过(对话):
我:瑞瑞,妈妈建议你,写古诗的时候,先自己读一次,然后再通过刚刚读的记忆,再去写出来,就不是边写边看,这样可能对于你的默写会更有帮助
儿子:嗯(然后就很配合我的去写了)(儿子可能没有出声,但用眼神和肢体动作回应了妈妈)
我:妈妈注意到,你愿意听从妈妈的建议,按照妈妈的方法去写
儿子:嗯
我:做一个厉害的学霸,需要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儿子:儿子很配合先读了起来,然后再开始默写(以往写作业的时候有过冲突,如果他不同意我的观点的话,就会说我唠叨,不愿意的话,就会叫我走开,不要在旁边跟他说话等等,现在他乐意接受我的建议,就很配合的照做了)
结果:孩子接受我的建议,很配合的先读,然后再去默写
结束语
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是观察和评论,也一起运用“4w观察法”在编剧本环节表达了自己的观察,大家是不是对区分观察和评论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呢?也希望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大家可以尽量不带评论的表达自己的观察,让我们的沟通更加的有效、顺畅、和谐!好,谢谢大家!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