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非常爱好学习,喜欢读书的朋友。但是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困扰:技能类的书看了不少,但是自我提升并不快,“我知道那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此生”。又或者,书中某个知识点对自己特别有启发,暗自下决心说下次再发生这样的场景,我一定要用,但是后来却怎么也想不起。接下来我就要和大家分享一本非常经典的自我管理类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一个片段,通过这个片段,我们可以知道如何正确的对待一本书中的知识,才会对我们产生更大的帮助。
在正式讨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前,我想建议读者先建立两个新现念,这将使你阅读本书的收益大为增加。
首先,我建议各位不要对本书等闲视之,大略读过便束之高阁。当然,你不妨从头到尾浏览一遍,以了解全书梗概。不过我希望在你改进自我的成长过程中,本书能时时与你为伴。本书在编排方式上分成几个循序渐进的章节,便于读者随时参阅并付诸行动。即使你已对书中的原则观念得心应手,还是可以不时翻阅,或许会有更多的体会与收获。
其次,我建议你改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除了吸收还要能复述。在阅读过程中,应有心理准备,预计在48小时以内,与人分享或讨论读书心得。
我相信心态不同,阅读的成效就会两样。我保证,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增强记忆、加深体会、扩大视野,而且会有更强烈的动机去运用本书所讲述的原则。同时,开诚布公地与人分享读书心得,可以改变形象,赢得友谊,甚至为你带来一群实践七个习惯的同伴。
为什么我们经常会觉得读书的时候掌握了足以改变自己甚至改变世界的知识,但是读完之后,却也只是完了,并没有起到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状态的效果?就是因为我们的读书只是从头到尾的浏览,并没有运用到实际行动中。而让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唯一路径就是付诸行动。
我们有了付诸行动的意识,但是当想要应用于实际场景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记不清了,甚至忘记了。这是因为记忆不深刻,而如果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不妨改变自己的角色,以一个分享者的角色来阅读,读完之后与朋友们一起分享,或者和已经读过这本书的朋友进行讨论,这样能够促发我们更认真的阅读,并思考如何运用,如何分享,能够起到更好的记忆作用。同时与朋友的分享和讨论也能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书中的知识。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收获更多的友谊。
跟很多人推荐过《怪诞行为学》,因为那是对我来说触动特别大的一本书,他能告诉你,你是怎么上套的,同时也能叫你怎么让对方着道。但是事实上,目前我也只能大概说一下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具体的知识点是记不清。重翻这本书,发现这本书整个第三章都在讲“免费的代价”,但是我前几天因为买两件包邮,刚刚买了一件无用的毛衣,为免费付出代价。如果我能记住这个内容,并且在遇到坑的时候跳过去,可定能给支付宝账单少几个0。
为了改善这个习惯,我在2017年给自己定了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并且在座的各位有相同愿望的小伙伴们共同组群,并且分享每天学习的知识点,在周末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本书。
在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就应用了《瞬变》这本书中的理论:给自己一个愿景,降低改变幅度,提供具体路径,找到触发板机,给小胜利及时的奖励,和小伙伴一起前行。
那么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我也会坚持:
1、用学习者的心态掌握知识。对于书中有用的知识点及时转化为自己能用的方法,并进行记录。
2、用分享者的态度巩固知识。对于记录的知识,及时与小伙伴分享,加深影响,传递价值。
3、用践行者的姿态运用知识。遇到具体的情景,都想一下,有没有那个方法是好于目前的,并进行更迭。